主食在宝宝的一餐中要占到一半吗?

主食在宝宝的一餐中要占到一半吗?好像大家会听到不同的说法,这篇就来捋一捋吧。

宝宝需要多少食物

新妈妈常会对宝宝应该吃多少食物感到一头雾水,吃多了怕不消化、吃少了怕饿坏了。

这里有一张不同月龄宝宝每天推荐食物量的表格,可以参考一下。

建议量是生重

如果没有作特别说明,一般提到食物的摄入量都是指烹调前可食用的生重。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几个例子:

10克米,指的是10克大米还是10克米饭呢?

是指烹调前生的大米的重量。大米加入1倍水、2倍水、4倍水都可以做成米饭,最后米饭的重量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只能讨论生重。

10克米粉,指的是10克干粉还是10克米糊呢?

因为婴儿米粉买来就已经是「熟」的了,所以这里的是10克指的就是加液体冲泡前的重量。水加多些就稀点,水加少些就稠点,所以讨论冲好后的米糊的重量是没有意义的。

再来,10克玉米,指的是10克玉米粒还是10克玉米棒子呢?

是指玉米粒,因为里面的棒子最终是被扔掉的,所以不会包含在「可食用生重」里。

一句话解释就是:描述食物的重量,都是指食物烹调之前的重量,并且要去掉壳、骨、皮、刺、鳞等不能吃的部分,只计算可以吃到肚子里的部分。

所以按照上述表格里的量来计算,6个月-3岁的宝宝,每天主食在全部食物中(除了奶)的占比约在10%~40%之间,并没有占到一半那么多。

如此看来,「主食占一半」的说法是错的喽?别急,继续看下去。

生重到熟重的变化

食物从生的做成熟的,重量和体积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甚至和烹调前完全对不上号了。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婴儿米粉→婴儿米糊

10克婴儿米粉

加5倍水冲成米糊

婴儿米粉是熟的,加液体后吸水溶解,体积没有改变很多。不同牌子的米粉吸水性不同,同样的米粉和水冲泡出来体积会有所不同。

米粒→米饭

5克大米和5克黑米

加1.5倍水煮成米饭

需要烹调的主食则不同。同样是10克主食,「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米粒吸水膨胀,使致密的结构变得松散,所以体积会增加数倍。

如果是煮成粥,那就更不得了了,加入的水分多、烹调的时间长,所以10克米能变成小半碗粥。

生菜→蔬菜

10克生菜

烫熟后

叶菜类含有很高的水分,在烹调过程中体积缩小。平时大家炒菜都有这种感觉:一大盆菜炒到最后只有一小盘了。10克生菜,炒熟后只有一点点了。

块菜→蔬菜泥

10克南瓜块

做成南瓜泥

南瓜、胡萝卜等蒸熟后,如果需要加一些水打泥,体积也会变得更大一些,这和加的水量有关系。

生蛋黄→熟蛋黄

煮鸡蛋黄

炒鸡蛋黄

不同烹调方式会令同一种食物产生不同的外观。比如一个蛋黄,煮熟后基本不改变体积,而炒就变成一大滩。

生肉→熟肉

10克猪肉

做熟切碎

肉类含水量稍微少一些,所以烹调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不会很大。如果是炖、煮,体积可能稍变大;如果是炒、煎,体积可能稍变小。

水果→果泥

10克香蕉

香蕉泥

水果一般是生吃,没有经过烹调的体积相差不大。

作了这么多对比,大家可以看到食物烹调之前和烹调之后的体积,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可能会完全不同。

两个说法都对

作为普通家长,看到说吃多少东西,一般会认为是饭碗菜盘里做熟的、直接能吃的食物。

但要从营养角度做更为准确的推荐和计算,又只能从生重入手,不能讲熟重。

所以两种说法的不一致,只是因为描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并不需要争论出谁对谁错。

我们还是用刚才那些图片进行排列组合。

比如这份食物:婴儿米粉10克、鸡蛋黄10克、香蕉10克、南瓜10克。

从食物生重来说,主食占了1/4。

从视觉效果来说,主食占了近一半。

比如这份食物:大米5克、黑米5克、牛肉10克、生菜10克、梨子20克。

从食物生重来说,主食占了1/5。

从视觉效果来说:主食占了一半。

看到这里,大家对「主食占一半」的说法了解了吗?

如果不想在食物分量上太较真,那可以看做好后的熟重,主食大概在盘子里占到一半。但应知道由于烹调方式不同,目测只能是个大概。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宝宝吃了多少食物,吃了多少,比例是否合理,你可以买一个厨房秤(最常见的一个,10元左右),在烹饪前称一下配料。一开始有点乏味,但连续称重10天半后,没有目测是无法摆脱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37 字。

转载请注明: 主食在宝宝的一餐中要占到一半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