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听说有个吃过桥米线的地方不得了。


天远地远去吃一趟不说,还要提前预定。价格堪称“我省最贵”。但是去过的人又都说值得。说它别致,说它风雅,说它有意思,说值得二刷。


我有点好奇,到底是啥子地方,让一群前一秒还在翻白眼的人,生生把白眼又翻了转来?于是,我抱着一腔对过桥米线的热爱,一脚qia进了南三环外。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3号线坐到川藏立交站,一出来就是大悦城。穿过大悦城,倒个右拐,是一条断头路,走到它的断头处,便是我们今天要摆的这个地方:祥和文。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如果说,大悦城给新时代的南三环太平园一带带来了一剂鸡血式的闹热,那祥和文这一带,明显没有被带起来。至少一个太阳天的下午,你越往这个地方走,越觉一丝凄凉和孤寂。


我清楚地记得,我抵达门口的时候,左手边是一片军帐,右手边是一方院落。要说穿越感,着实来得猛烈了些,总觉得是哪一环没对,一跤子绊进了两个不同朝代的qia qia缝缝头。魔幻得上头。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要在这里用餐,就必须要预定。前一天电话那头的妹儿多早就给我说:不好意思我们这里的米线已经订满了。但听说我只身前往之后,妹儿表示:哦,那一个人的话我们可以为您安排。


大门口的岗亭内也站了个妹儿,岗亭是古风,妹儿穿的工作服也是古风。多远,我以为是景区售票亭,结果还没走拢,保安便把我拦了下来,礼貌询问来意。


核实好预定信息之后,方才放行。我当时的白眼……可能也就翻了个720°转体五周半吧。就觉得,吃个米线嘛,至不至于?


保安大哥倒是热情,确认你是客人之后,一路笑脸相迎到茶室。我这才明白,祥和文不单单只是吃米线的地方,这个院子啊,倒真真是一处别有洞天之景。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青瓦红砖的矮房倒是古朴别致,不像是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倒是有些像故事里读到的,哪个人物的住所。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院子里零散坐了几桌。有两个男人在聊艺术创作,有两个女人在拉家常。窗子那头的茶室里,有兄台在写字,有姑娘在绣花。


正厅里的第一壶铁罗汉正泡得红火,茶叶随着沸水打出的漩涡一路漂浮、旋转、沉淀。泡茶的妹儿还不忘说:“这第一泡就是神仙泡,茶香和甘甜极好。”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她说得不紧不慢,一边给我倒这第一泡,一边,又马上挽留我一定要喝到口味最佳的第三泡。


妹儿应该是茶室的服务员。她给我说她们这儿是去年九月才开的,有米线、川菜,这里能喝茶,门外那头的军帐,可以吃火锅。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说你们这儿也太俏了嘛,吃个米线,还要打电话预定?她说她们的米线都是每天早上现去市场上买的食材,吃的时候也有专人服务。当然要算到人数来。


妹儿说,祥和文其实就是原先的五七〇一厂,1950年那会儿,是大型的航空修理企业,隶属于空军装备部。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难怪,院子里很多红墙上挂的老照片上,都有好多不同型号的飞机、试飞站的塔台,以及这里很久很久以前的模样。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祥和文现在的房屋构造很大程度地保留了那二年辰的味道,两间墙房,两间耳房。在此基础上,他们用了最原始的砖瓦对厂房进行修缮,使之尽量保持原貌。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妹儿说,祥和文的老板儿很迷“民国风”,茶室架子上的这些摆件,全部都是他到处去收来的。究其原因,只因为喜欢。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去的时候,正赶上几个服务员在整理老板从不知道哪个地方发过来的快递。有金丝边的小瓷盘,有日式风格的茶叶罐,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盒子、罐子。


妹儿拿到这些器具的时候,简直是如数家珍,她说那个盒子是楠木制的,纹路是金丝纹。又赶紧拿起另一个盘子,说它别致又典雅。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旁边的直男小哥一脸茫然:你要要,我给你淘宝搜同款嘛!妹儿根本听不到,意犹未尽地继续把玩。


茶室的那头,是一个像教室一样的房间。叫善明茶书院。墙上挂着古画,桌上摆的是古琴。听妹儿说,这边有老师专门教授相关课程。难怪,连她也耳濡目染。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书房的桌案上,镇纸、印章、笔、墨、纸、砚样样齐全且精致。窗子的玻璃都是统一的琉璃色,和桌上的琉璃假山,背后的宋代琉璃手,相映成趣。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晚餐五点半准时开市。茶室的妹儿把我领到只有几步路远的餐厅。因为祥和文的就餐大部分都是包间,适合朋友聚餐所以他们家堂食的餐厅并不大,只够摆几个小桌。


我落座的时候,旁边一桌的一家子已经吃上了。他们一边说这里像西餐厅,一边把米线嗦得呼哧呼哧震天响。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米线有88/138/198三个价位,区别在于配菜多少和荤素搭配,我点的这套,是低配,却丰富得像顶配。米线还没上桌,几个服务员倒是在我的桌前忙开了。


最先上来的是两份开胃菜:凉拌黄瓜呈翡翠色,酸甜清口;赭红色的是干煸鸡,干香干香的。开胃菜分量的精妙之处在于,你下两筷子,就会瞬间觉得:饿了。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米线跟到就来。


只见餐厅的后门大开,一个厨师端着热气腾腾的石锅,一个服务员全程小心翼翼地护送到桌前。在摆满绣球菌、黄金耳、赤松茸的万花丛中,稳稳当当地将它放下。


服务员说,此时我眼前这口空空荡荡的石锅已经有摄氏300度的高温。然后她像背诵《出师表》一样地给我播报每一道落入碗中的食物及其功效:


第一次加汤-加鹌鹑蛋-加火腿和牛肉-第二次加汤-第二次下鹌鹑蛋……每一个字,掷地有声。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听说祥和文这个米线是地道的云南过桥米线。它跟我小时候在成都玉带桥附近吃的过桥米线配置差不多,但精致程度却更胜一筹。


要说配菜少喃,它偏偏又零零整整地占了整张餐桌的半壁江山。要说它花哨喃,每一个加入的菜又都大有来头:


酥肉是自己炸的,火腿是米线的发源地云南的,绣球菌是药、食两用食材,黄金耳是银耳的一种,可以抗衰老……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服务员把菜下完,米线给我烫起,又介绍了桌边的材料:海盐和醋,喜欢的话可以自行添加。我便搓搓手,拿起勺子,喝了一口原汤。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鸡汤的确是老火慢慢吊出来的,这无法用调料粉饰出的原始鲜香骗不了人。汤汁呈奶白色,没有厚重到撇不开的油脂,喝起来也不会一口打闷。


反而这一口,开了心暖了胃。顺势嗦一口米线,粗细得宜,软硬适中,既没有抿就化,也没有嚼不断。浸润了汤汁里的精华,轻轻一咬,它便在口中蹦跶,直至软绵成渣。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几瓢根儿原汤米线下肚,再在小碗里面,按自己的喜好,加入小米椒、葱花、香菜一拌,香浓之外,又多了一味辛辣。


食材些吸饱了汤汁之后再吃,香香糯糯的,每捞上来的一瓢都非常有吃头,直到见碗底的最后一瓢,依然有鸡肉。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鸡汤的香浓,似乎化开了我抵达祥和文之前所有的疑问和心结。天远地远跑一趟,只为一碗米线值不值?真的值。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当然,除此之外,在这里喝喝茶拍拍照,也未尝不可。就像茶室那个妹儿说的一样:我们这儿,出片率超高哦!


回来的路上,又看见了那条凉风瑟瑟的断头路,但此时心头是暖的,就连打的饱嗝,都是香的。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61 字。

转载请注明: 我在五十年代的飞机场里吃米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