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文章,请点击 “关注”,会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献给您!
有人说,一个家庭的厨房热度,决定了这个家的幸福指数。还别说,这句话说得还挺有哲理性,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幸福就是油、盐、酱、醋、茶。厨房不只是一日三餐的加工厂,更是爱情交流的新港湾,下班后最幸福的事就是两个人一起洗菜、做饭、熬汤羹。这一日三餐,有人做出来就特别美味,有人做出来的菜就难以下咽。这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烹饪基础之外,还要注意做饭的“7个坏习惯”,数数自己占了几个,为了家人健康要改正:
一、糖醋汁调味精
糖醋菜是一大类酸甜可口的菜品,人们在家调配糖醋口的糖醋汁时,经常放味精,这是大错特错的烹饪习惯。这一说起糖醋菜,人们一下子就想到了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鱼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菜品。烹制糖醋菜品,这灵魂就是调配“糖醋汁”,除了适量糖、醋之外,有人习惯性在糖醋汁里面调入味精,这样就错了。
味精的化学成分为“谷氨酸”,是一种酸性的氨基酸,有着天然的鲜香味道,是人们最常用到的增鲜剂。酸性的味精无法溶解在醋酸里面,会以原形的颗粒状存在,根本起不到增鲜作用。调配糖醋汁,应该调入的是鸡粉,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盐,就能溶解在醋里面了。
二、蒸馒头不醒发
在北方地区,馒头是最重要的主食,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馒头。蒸馒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二次醒发”,这决定了蒸出来的馒头不死面、不阴筋、不阴底,口感暄软、麦香筋道。有人蒸馒头,揉成生馒头胚后,总喜欢直接就上锅,没有二次醒发这一步,蒸成了一锅“阴筋猴”。
三、煎鱼时乱翻动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鱼菜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也有很多人喜欢吃鱼,也总爱做鱼。一些比较经典的鱼菜,像大千干烧鱼、红烧鲤鱼等,都要先把鱼给煎一下。有人煎出来鱼完美无缺、赏心悦目,可有人煎出来的鱼残缺不全、惨不忍睹。这主要原因就是在煎鱼的时候,有人总喜欢乱翻动,才把鱼煎烂。煎鱼首先要保证鱼身干燥,表面没有水滴,煎鱼的油温一定要高,约七成热。下入鱼后,不要着急给鱼翻身,待一面煎出金黄色的小焦壳后,再给鱼翻一下面,绝对屡试不爽。
四、烹醋不调火离灶
醋溜菜品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类,酸爽怡人,美味下饭。做醋溜菜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烹醋,才能把醋香完全激发出来。当烹醋遇到热油时,沸点为70度的醋酸夹杂着热油瞬间就形成气雾,遇到明火立即着火。所以,烹醋时一定要把火调成最小火,还要锅具离灶,下入食材后,等锅内温度略微下降,再重新上灶烹炒。
五、热油炒木耳
可能朋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炒木耳时,炝锅后直接下入木耳就翻炒。结果,水发木耳遇到热油便开始“噼噼啪啪”爆了起来,溅得满灶全是木耳碎,也容易热油烫伤人。所以,不管是炒制木耳的菜品,还是把木耳作为配料,都不能直接用热油炒制。要调入清汤或清水后才下入木耳是最恰当的炒制木耳的方法。
六、调水饺包子馅下料酒
料酒是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有着去腥提鲜的作用,是烹制肉类、鱼类、海鲜类菜品不可或缺的调料。有人喜欢用料酒,包括调饺子、包子肉馅时,也喜欢调入料酒。殊不知料酒的去腥作用是借助于料酒受热挥发而带走腥味;可是包子、饺子肉馅包入皮内后,是密封的空间,料酒无法挥发出去,去腥也就是无稽之谈,反而还会给馅料带来一股酸味。所以,调配饺子、包子肉馅时,切忌不能调入料酒。
七、把油加热到冒烟才炒菜
有人炒菜,总是把油烧到冒烟了,才下入食材,这不是一个好的烹饪习惯。油温加热到太高后,会产生出多种“致癌物”而引发人们健康问题。一般炒菜,油温有四五成热,约120-150度下入食材是最佳火候。
炒菜的“7种坏习惯”,看看自己有几个,为了全家人健康可要改。朋友们还有哪些炒菜做饭的“坏习惯”与朋友们分享呢?欢迎在下方的留言区积极发言。
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文章,请“关注”我,会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献给您!欢迎您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