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休”,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那个机智勇敢的小沙弥形象吧。但如若说到“一休”的原型,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一休宗纯,恐怕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更别提他与汉诗之间的“不解之缘”了。
一休,本名千菊丸。其父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后小松天皇,其母是日野中纳言的女儿伊予局。当时的日本是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统治下的室町时代。由于一休的母亲是被击败的南朝权臣藤原氏人,足利义满逼迫后小松天皇将其逐出宫廷,并下令让一休从小就在京都安国寺出家,以免有后代。
因此一休从5岁起就未曾受过皇子的待遇,也从未以皇子自居,一直在寺庙潜心修行。他15岁为僧,16岁从随西金寺谦翁和尚,命名“宗纯”。谦翁和尚圆寂后,当时23岁的宗纯又进入禅宗非正统的大德寺派名僧华叟宗昙的门下继续修行。华叟见其天资聪慧便在宗纯25岁时授其“一休”法号。至此,后世受到万人景仰的“禅僧一休”便诞生了。
一休宗纯,不仅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得道高僧,同时也是一名擅长用汉语创作汉诗的诗人。据《东海一休和尚年谱》记载,一休13岁时跟随幕哲龙樊学习用汉语作汉诗,一日作诗一首。这期间所作《长门春草》一诗为一休宗纯现存最早的作品,15岁时以一首《春衣宿花》而知名。并著有汉诗集《狂云集》《续狂云集》等,其中仅《狂云集》便收录其诗作多达500多首。他在日本汉诗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日本汉诗一大家。
纵观一休的诗作尤其是其早年作品,无不透露着浓浓的“禅味”。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休是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僧人,而“禅宗”,作为一种中国化的佛教,从奈良时代开始,由宋朝传往日本,于室町时代达到鼎盛。从文化学角度看,这一时期,由于武家文化建立,各地领主之间的战乱纷争造成了社会的巨变,而随之带来的人心的积怨与躁动引发了日本人内心的不安。
末世思想与“无常”思想充斥着整个日本人的思想领域。而禅宗提倡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的宗旨,以及中国南禅宗所提倡的“顿悟”的悟道精神无一不成为当时的一剂救世良药,其影响甚至遍及整个文化领域。正如日本学者加藤周一说的那样:“室町时代的文化,不是有禅宗的影响,而是禅宗成了室町时代的文化。”
在这种背景之下,随着宋元时期中日僧人的大量交流,日本禅僧在“悟道”的同时,通过禅宗接触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在禅宗思想的强烈影响下日本文学产生了对传统的反省。其最大产物便是“五山文学”,所谓“五山文学”是指以日本禅宗“五山十刹”为主体的禅僧们所掀起的汉文学风潮。
五山诗僧们热衷于通过禅宗接触中国文学,学习用汉语写作汉诗,从对中国诗的机械模仿到以文会友,以诗喻禅,极大地促进了中世纪后期即江户时代汉诗的兴盛和成熟。在“诗禅一味”的主导思想下,五山文学作品又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使其普遍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与韵味。
一休的早期作品也不例外。一心追求纯洁信仰,以悟道为毕生心愿的青年一休,常将宋代诗人林和靖与晋代诗人陶渊明作为典范,写下了诸如“春意年年每一朵,高风夜夜月三更。孤山曾断名利路,惭愧诗僧吟未清。”(《和靖梅下居》);“晚菊东篱衰色秋,南山且对意悠悠。
三要三玄都不识,渊明吟兴我风流。”(《南园残菊》)的诗句。《和靖梅下居》一诗中“孤山”指的便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和靖,“诗僧”则是自己的自喻。在一休看来,自己的诗歌无论从意境上还是品格上都无法与远居西湖旁孤山上的林和靖相媲美;而《南园残菊》一诗引用了陶渊明的即便是在日本也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后“三要三玄都不识”则是反论禅僧们需要达到的境界。由此可见,林和靖的“清”、陶渊明的“隐”才是一休和尚追求的真正的风流。这才是在大彻大悟的境界中创作出来的诗篇。当时的一休认为无论是参禅还是作诗,都要求人要摒弃世俗的干扰,用纯真的性情,清高的人格去吟咏世间的景物与人生的悲欢。
但一休和尚中年时,正值禅宗由盛转衰的室町幕府末期,佛教界虽表面兴盛,内部却极为堕落,许多僧侣为了私利,忘记真正的修行,一味结交权门,攀慕富贵,追求名利。而日趋贵族化、世俗化的五山诗僧们更是把汉诗的创作当成炫耀地位、哗众取宠的一种手段,因此作品大多是抄袭、模仿前人的平庸之作。
一休对此深恶痛绝,特别是在其师华叟病故、师兄养叟立即在大德寺大兴土木并自称是华叟的继承人之后,一休认为这既不符合华叟本意,也违背纯洁信仰。于是愤然离开大德寺,开始他的漂泊之旅,风餐露宿,云游各方,济世救人,自称“狂云子”。此时一休的行事风格已然大变,甚至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癫狂痴缠”成了他的代名词。
传闻华叟死后,其委托人将“印可状”交予一休,一休当即将之撕碎,投入火中。“印可状”是证明僧人修行悟道的文书,可以给人带来荣誉、地位,甚至于莫大的利益,然而一休却断然毁之。其实当时众多禅僧、寺院为一己之私而胡乱授予庸僧、伪僧“印可状”,一休为了抵制这些不正之风,才有此一举。然而一休还是受到了各种非难,尤其是指责他对华叟不敬的言论铺天盖地地袭来。
同时,在诗文写作上一休和尚也与从前判若两人,空寂静穆的禅诗仿佛化作昨日梦,开创了“狂诗”这一文学形式,辛辣的讽刺诗和香艳的梦闺诗成了他全副武装的盔甲,他所写的汉诗集也取名为《狂云集》。当一休看到同门追求名利之徒时,就作诗揶揄道:“颐卦题名贪食来,会中脍炙宠如梅。攫金手段机轮转,君子果然多爱财。”
而当一休看到将军足利义政与其妻日野富子不顾饥荒时期人民的死活,大兴土木,宴饮达旦时,又奋笔疾书将义政和富子比喻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暗世明君艳色深,峥嵘宫殿费黄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诗人风雅吟。”
有人说晚年的一休行径更为癫狂无常似“普化”,诗作风格更为放浪形骸近“杜牧”。确实,一休作为禅师却成了当时最受佛门内外误解的僧人,与中国唐代的普化和尚极为相似。一休虽出家持戒,但又认为禅宗的禁欲教条不无虚伪,他吃肉喝酒,甚至出入风月场所,还曾根据“老狂薄幸”的心境以匾额“梦闺”明示自己的好尚。
其实在当时的日本,禅僧与女子私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是许多伪僧却还道貌岸然,只有一休反其道而行之,揭去了这些虚伪的面具。细数他的诗集中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为题的诗不下十首,而引杜牧诗句作典的更是占多数。可见一休晚年也确实对杜牧是大加赞赏的。
其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遭人诟病的一首诗《自赞》这样写道:“风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具眼衲僧谁一拶,画南画北画西东。”一休几乎将自己与杜牧的身影重合在一起,来往于“淫坊酒肆”中的杜牧只有在诗中才能展现他儒雅的风貌,而这种儒雅恰恰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狂”十分契合,都是不如意之士的一种表面姿态而已。那么一休是否想借杜牧对“狂”的态度进而表达自己对禅宗之“狂”的主张以及藏于“梦闺”之下真实的儒雅之精神呢。一心悟道、精于汉诗的禅僧一休宗纯,以其空寂静穆的禅诗、冷嘲热讽的讽刺诗及香艳风流的梦闺诗在日本五山诗僧中独树一帜,更给日薄西山的五山文学平添了一抹余晖。他以悟道后的疯癫道出人间世相,不拘于世俗的假象,拨正禅宗弊风,无一不阐释了纯真的真谛。一休宗纯超越了俗世的物欲与法执,终其一生以无我的大智大爱济世度人,他的形象与思想不仅留在了日本人的心中,亦如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样得到世界上更多人的认可!
一休顿智禅
麦芽糖
京都的安国寺里有一个叫一休的小和尚,聪明机智。和尚已经老了,唯一的快乐就是小僧们睡觉了以后,自己一个人暗暗地吃麦芽糖。可是某夜小和尚们发现了糖:"噢!很好吃的样子!"小和尚看见了和尚正在吃麦芽糖,很想吃。于是进入房间问:"师父!那究竟是什么?好像好吃的东西!"老和尚心虚了,就说:"这是老人吃的药,小孩的毒品,喳!睡觉了,睡觉去!"第二天,和尚要去念经,对小和尚们说:"大家要好好的看家呀!"就出去了。
大家见老和尚走了,大家围着麦糖壶,"说是毒药,真的么?"一休却说:"噢!大家来吃麦糖吧!""要受师父挨骂。"大家说。"不要紧,我有办法!",于是大家就开始吃麦芽糖,麦芽糖真好吃,大家很快就把麦糖吃完了,糖壶空空而也。小僧们担心起来,可是一休很镇静,并没有怕,而且把师父宝贵的砚拿出来,故意打坏了。
不久,老和尚回来了,一休大声假哭出来,"怎么了?一休!哭什么?""我在院子洗师父的砚,不小心打坏了,为了谢罪,想死去,大家把麦芽糖吃掉了,可是还没有死。"老和尚就只好说:"不要哭,壶里东西是麦芽糖不是毒品,吃了也不会死,我说了谎,是不对的。得罪,谢罪。"和尚搔了头,说了实话。
蒙兽皮的大鼓
豆油店的多平先生,爱好围棋,老和尚也特别喜欢下围棋,每天到了晚上,多平就来访问老和尚,两个人下围棋到三更半夜,因此小僧们想睡也不能睡觉。虽然有把扫帚倒立的符咒谢客,赶他走,可是多平先生并不回去。小僧们太伤脑筋了,就去问一休有没有好的办法:"一休小弟!这样的,每天晚上不得了呀!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嗯……"一休想到了什么似的,有了办法:"好的,从明天起,不要给多平先生来了!"到了第二天的傍晚,一休展开一大张纸,纸上写着"写穿的兽皮的人,不得进来!"他把纸贴在门柱上,到了晚上,多平先生照常穿着兽皮背心来,因为他怕寒,来到山内,看到贴纸,可是他依然进来了。"哦唉!多平先生,有没有看见了柱上的贴纸?""啊!看见了呀!""穿上兽皮的人不能进来,怎么进来了?"
"那么,本堂的大鼓,就可以么?是不是大鼓有兽皮?怎么样?小僧们,输了么?"于是就威风凛凛的进来了。一休等待着:"等着!多平先生!不错,大鼓是兽皮做的,所以朝晚受到挨打。多平先生还是一样,要受挨打了。"一休的命令一下,小僧们就提起柴枝棒子,向多平先生袭击。"救命呀!"多平先生抱头而走。"不得了,走了!"从此,多平先生就不敢在安国寺停留太长时间了。
不向桥边过
征伏了多平先生以后,不久,一休打扫庭前时,老和尚叫道:"唉!一休!""是,是,什么事呀?""刚才多平先生的使者送来一封信-设宴招待,请一休快准备吧!"一休抱头想着:"奇怪了,我是小和尚也要招待。啊!可能是想要报复前天的打击。"与老和尚做伴,出发去了。多平家的前面是小溪,溪上有座桥,嗳呀!桥头有一个挂牌,可以前却没有。两人接近桥边去看时,看见牌上写着"请不要从桥边过来--多平"。
"哈哈!正如所想,多平先生想要打倒我。可是没有关系,可以过的。"一休笑了出来。可是老和尚困扰着摇着头"一休!我们受了招待,又不能过桥,怎么办啊!""师父!不管招牌,过去吧!喳!跟我来吧!"一休不客气的从桥的中心过去了。多平看了,就大声叫:"一休先生,是不是看不清楚招牌的字么?""是,看过了,因为看过了,不要从桥边过,即从桥中心过来了。"
一休微笑着回答了。"有道理,这又是我输了。"多平先生引导他们到客厅。他拿出菜饭,向一休说:"菜汤不要打开碗盖喝。""是,照样做!"多平先生以为这次就好看了,就问:"有人说星是金,可是能够取得么?"一休说:"没有问题,我来取。"一休拿起扫帚,到屋顶上去,振东振西,此间一颗星流下来,是流星,"多平先生,打下星星了,赶快捡起来!"一休泰然的说了。回到宴席,就提捧起菜汤的碗:"汤冷了,对不起,不要打开碗盖,换来烧汤吧!""嘿!又输了!"多平先生遗憾地说。
捉虎
一休顿智禅,义满将军听到了,就想与他相见,叫一休来到庄严的金阁寺。义满指着屏风微笑:"一休!画在这个屏风上的虎,每天到了晚上就跑出来,你把他捆起来吧!""可以,请借给我强力的绳子和头带。"一休并不害怕,拉好衫袖,带上布头带,拿着绳子,跳入庭中,说:"可以缚住老虎,喳!无论是谁,从屏风上,赶出老虎来!""怎,怎么了?"很得意的将军此时也恐惶起来。
"请!快把老虎赶出来!它可能是看了我而恐怖慌了,不敢出来,帮忙吧!"没有人能把屏风的老虎赶出来,将军其它部下都羞愧了,就把很好吃的菜饭排在一休并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剩下鱼肉,一休就把那些吞下去了。"一休你是和尚,怎么把鱼肉吃掉了!"将军叱责地说。一休回答:"我的咽喉好像大路,菜贩鱼担都通得过。""那剑通得过么?"将军拔出剑来,指向一休的咽喉。一休并不怆惶,"这剑只请剑客通过。""这剑赏赐你吧!"将军只能说。
一休继续用功下去,后来成为伟大的禅师了。
水浒男人中唯一懂得女人的竟是个和尚
在《水浒》的众多男人中,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友谊,也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女人。
他们注定是孤独而清醒的,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江湖。他们是不幸的,好在两个孤独者之间还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友谊,可以彼此抚慰。
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青年学者萧瀚说:林冲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的帅才。我的一位妹妹说:嫁人就要嫁林冲。因为他懂得珍惜爱情、呵护妻子、对家庭负责。
林冲“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对自己的行为始终非常清醒与理智。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学者来分析林冲,他最具备现代职业人的品格和素质。
而作为一个女性,看待事物和分析人物常凭感觉,但不得不承认,在复杂的理论和玄妙的分析面前,往往感觉最准确。林冲应生活在现代,而不是大宋,因为他的言行符合现代社会的种种规则。
《水浒》中处处说“忠义”,但真正做到的只有林冲和鲁达。宋江以下的众头领,互称兄弟,但大多并不是心心相通、人格平等的朋友。一百单八人中,有些人几乎没什么交情。
在打着忠孝仁义旗号,存在教主绝对权威的黑社会结构下,兄弟、夫妻、主仆关系才是正经。鲁智深和林冲,不是势利之交,不是血缘同胞,偶遇而相互欣赏,结成生死之交。
和陆虞侯这样的“朋友”相比,鲁智深更显出世上真朋友的稀缺。林冲被刺配沧州,鲁智深千里暗中护送,直到林冲脱离险境。
鲁智深在野猪林里那席话,至今读来泪满襟。这份情谊,可动天地、泣鬼神,安能用“江湖义气”四字形容之?林、鲁两人,都具备大智慧和大慈悲。
林冲他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出众,而且没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
被刺配后,他为了妻子的安全与幸福,对丈人说:“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并写了份休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自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张氏嫁夫如此,死而无憾。如此真挚之情,却让造化嫉妒,正应了“情深不寿”那句话。
智深要杀董超、薛霸两个欲害他的公人,林冲制止了,他认为这只是高太尉的指使;火并王伦,林冲为梁山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他出面立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
两次梁山发展关键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
当王伦要他杀一个路人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
后来他遇见了有着同样经历的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鲁智深一生孤单,却是个真正的“护花和尚”。他一生几次重大的转折,都和保护女人有关。武松、李逵只知道杀女人,而鲁智深却处处怜惜女人。
只因智深心存真善,哪怕喝酒吃肉杀人放火,依然与佛法有缘。《水浒》中的人,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友谊,也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女人。
他们注定是孤独而清醒的,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江湖。他们是不幸的,好在两个孤独者之间还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友谊,可以彼此抚慰。
盘点水浒十大好色和尚:哪个和尚最好色?
自佛教传入中国,便与中国文化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再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广和无数信徒的虔诚笃信,在宋朝时佛教已经是中华大地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文化。
与佛教相关的和尚、头陀等得益于佛教光环的庇佑,在社会的地位与日俱升,甚至通过出家都可以免除刑法的惩处。于是,在水浒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僧人大行其道,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并且大都与“花”有着不解之缘。
有的和尚爱花护花甘为护花使者,有的僧人折花残花沦为摧花辣手;有的高僧身在花丛心在佛堂实乃出世神人,有的和尚披着僧衣睡着花柳却是佛门败类;有的僧侣借花献佛信口开河引来刀兵之灾,有的和尚巧舌如簧花言巧语说人主动入瓮;有的色僧沉迷女色,纵情欢场绝不逊于那“潘驴邓小闲”的西门氏;有的莽僧武功精熟,技艺高超,实是横扫千军的金身罗汉。
僧人的大量出现,不但丰富了《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深刻了《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并且对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本期《水浒TOP10》,姚看江湖将要盘点的便是《水浒传》中最为著名的十大“花”和尚。
TOP10 花言迷人眼,巧语惑人心——舌上生花法华寺二僧
晁盖因连打曾头市不克,不由得心生忧郁,正在彷徨无策之时,法华寺的两名僧人送来头等军机良策,令困境中的晁盖不由得心花怒放,竟然连林冲的劝谏之言也听不进去,随两名和尚一道钻进了曾头市精心设计的圈套,不仅成就了曾头市大胜的心愿,也遂了宋江称雄梁山的宿愿。曾头市这一番看似并不高明的计策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晁盖久被宋江架空,急需要用一场大胜在众将面前立威,故尔求胜心切,对胜利的极端渴望导致理性全失;第二便是法华寺两位僧人天花乱坠的花言巧语之能,不但轻易说服了晁盖,并且成功地驳回了林冲的质疑之问,在伶牙俐齿的绘声绘色描述中让晁盖深信不疑,不再犹豫。
两位僧人冒着识破必被杀的风险来到梁山军中,却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晁盖、林冲等人的盘问,特别是面对法华寺种种异样状态的应对都滴水不漏,毫无破绽,足可见其临危不惧的胆识、随机应变的机智和巧舌如簧的雄辩,算得上是《水浒传》中第一花言巧语之僧。
只可惜由于篇幅所限,两位僧人就如同神秘消逝于晁盖视野一样,永远地在书中消逝,使我们无法知道这两位颇有苏秦张仪雄辩之才的僧人究竟法号何许,身份如何?唯一给我们留下的便是他们说服晁天王时无人堪比的忽悠之能。
著名指数:6.0
TOP9 借花献佛引兵灾,巴结不成铸大祸——借花献佛大圆和尚
大圆和尚是《水浒传》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却撞击出了《水浒传》中最为震撼的兵戎之灾,让北宋四大都之一的大名府烈焰冲天,哀嚎遍野,而这一切的起因却都缘自于这位大圆和尚的一次颇有巴结意味的多嘴多舌。晁天王死后,困扰宋江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破解晁盖遗嘱,名正言顺地成为梁山之主。
恰在此时途经梁山的大名府龙华寺僧人大圆和尚无意间道出了玉麒麟卢俊义之名,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宋江。宋江“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关键一子,终于“蓦然回首”在大圆和尚的大嘴里找到了。欣喜若狂的宋江立刻布置下天罗地网围困卢俊义,并不惜血本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劳师远袭大名府。《水浒传》中一系列最为轰轰烈烈地事件皆因大圆和尚的这一借花献佛的巴结之语而前赴后继地粉墨登场。
最终,得偿所愿的宋江留给大名府的是“城中将及损伤一半”的悲惨景象。大圆和尚作为一名出家人,本应跳出世事纷争,他上山与反贼宋江私会已是不该,而在交谈过程中推荐卢俊义,将良人引入匪穴更是不该。正因为大圆和尚不能够谨言慎行,妄加言论,这才将兵灾之祸引向大名府。
面对残垣断壁、尸横遍野的劫后大名府,受大名府百姓供养多年的大圆和尚不知是何感想?面对那些痛哭流涕请他为死难者诵经超生的受害者家属,他又该作何感想?大圆啊大圆,作为一名以慈悲为怀的僧人,你的修行正如你的法号一样是个大零蛋。与其叫大圆,倒不如索性改名叫做大嘴和尚得了。
著名指数:6.5
TOP8 野花山果绝芳馨,借问行人不识名——无名野花十字坡头陀
惨死于孙二娘人肉黑店中的无名头陀,究竟是何方神圣,哪里高人,奈于施公的言简意赅,生平事迹早已无从考据,成为《水浒传》中的一大悬案。但从他携带的两把沾满鲜血、夜半会嗡嗡作响的戒刀和一百零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来看,此人绝非善类。
虽未必一定是嗜血成性、作恶多端的江湖恶徒,但也必定是刀饮万千鲜血,手剥上百头颅的屠人高手。只可惜,如此了得的人物却悄然无声地殒灭在了十字坡的荒芜之中,只留下了足供武松乔装改扮的全套行头。不得不感慨,此君的水浒之行,竟然完全是为了送装备而来。
著名指数:7.0
TOP7 数载苦行真不易,一朝贪花落凡尘——贪花恋酒邓龙
邓龙其实颇赋戏剧色彩,他霸占二龙山,为祸一方,被官府列为重点清剿的三山之首。谁曾想如此一个恶迹斑斑,无法无天之人,竟然也是僧人出身,并且还一路作到了主持之位:“有座山,唤做二龙山。山上有座寺,唤做宝珠寺。那座山生来却好,裹着这座寺,只有一条路上的去。如今寺里住持还了俗,养了头发,余者和尚都随顺了。说道他聚集的四五百人,打家劫舍。
为头那人,唤做金眼虎邓龙。”非常可笑的是邓龙在二龙山宝珠寺苦苦修行多年之后,竟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劝说众僧人一道还俗,摇身一变由佛门忠实信徒变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山大王。只可惜,邓龙踏破清规戒律换来的大王美梦还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同样是僧人的鲁智深所诛杀,提前到佛祖面前忏悔去了。
著名指数:7.0
TOP6 谁唱残春蝶恋花,一团肥肉压枝斜——花花淫僧崔道成
崔道成空有佛形,却无佛心,干得是欺男霸女的恶劣行径,做得是毁佛废寺的罪恶勾当。虽披着代表苦行的僧衣,享受得却是酒肉穿肠过,美女怀中搂的逍遥生活;叫着得是满是为善仁义的佛门绰号,干得却是奸杀掳掠、欺压良善的恶毒之事,完完全全便是一个佛门败类、僧中恶孽。
崔道成在江湖上想必作恶多端,无处容身,于是便寻到偏僻之所瓦罐寺妄图永享逍遥快乐,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此恶贯满盈之人最终还是被同为佛门弟子的鲁智深所铲除,终结了这个花花淫僧的罪恶一生。
著名指数:7.5
TOP5 冷蕊疏花带雪开,江南遗梦真英雄——冷蕊疏花邓元觉
抛开阵营的偏见,邓元觉其实是一位很有梁山风范的英雄好汉。他武艺精熟,技艺高超,与梁山头号步战名将鲁智深旗鼓相当,更有不逊于任何马战高手的马上作战能力;邓元觉贵为国师,却能每战必前,毫不惜命,不辱大将之威名;他忠于方腊,誓死效忠,明知增援睦州乃是有去无还的必死之路,仍旧舍命前往,虽略显其鲁莽,但也尽显其忠心和英勇。邓元觉有惊世骇俗的武艺、果敢勇猛的作风和誓死效主的忠心,是《水浒传》中光环仅次于鲁智深的大和尚。
著名指数:8.0
TOP4 修行何惧花沾衣,拂去无争心自清——片花不染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初登《水浒传》时,并不像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而更像是一个市侩的商人。他与赵员外称兄道弟,面对赵员外献上的钱财礼品一律笑纳。有了赵员外的引见和彩礼,智真长老对鲁智深刮目相看,甚至跃过必要的审核程序,闪电为鲁智深办理了成为和尚的全部手续。
鲁智深在寺中的种种出格举动,引得全寺僧人怨气沸腾,唯有智真长老稳坐钓鱼台,果然赵员外更加丰富的捐赠接踵而至。此时的智真长老像极了《西游记》里那位被黑熊精盗走袈裟的金池长老。然而当智真长老再次出场时,形象已经截然不同,完全具备了书中所说的“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 形象,他举止洒脱,言语深邃,为宋江写下“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更为徒弟鲁智深写下了《水浒传》中最为著名的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指引着宝贝徒弟一步步走向修成正果的最高境界。
综合来看,智真长老颇有一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他一举一动充满人情味,甚至有些小商人的狡诈,像极了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人,完全没有与凡人泾渭分明的隔阂之感,充满了地气,充满了人情味,因此愈加令人敬仰。智真长老的非凡智慧、半仙之体的修为,以及他重修其心而不拘其形的深邃睿智,都使他成为《水浒传》中非常著名的一位僧人。
著名指数:8.5
TOP3 粉翅萦花几度忙,惜花长是为春光——花间浪蝶裴如海
《水浒传》中活得最潇洒的和尚有两位,一个是鲁智深,另一个便是裴如海。鲁智深的潇洒在于快意恩仇,不为俗世所绊,是一种建立在看破红尘,洞悉世事的大智慧上的潇洒;而裴如海的潇洒则是充满品位,满是情调,懂得享受,亦会享受的人间潇洒。裴如海虽为僧人,但从未被佛门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他不仅热衷女色,在“一朝倾在巧云中”的激情澎湃中大慰平生,而且他颇有品位,懂得在茶的清爽中品位人生,在酒的甘醇里体味快感。
裴和尚一出场,便用“端的整齐”来形容,新剃的光头“把麝香松子匀搽”,穿着的衣服“使沉速檀香染”,山根鞋履“是福州染到深青”,九缕丝绦“系西地买来真紫”,哪里像个清修静行的佛门弟子,分明便是个风流欢场的名伶少爷。因此,鲁智深潇洒在精神层次,而裴如海的潇洒则更在于感官的享受。倘若裴如海能生于大唐,有幸得遇武曌女皇,想必又是一位蹿红大唐政坛的后宫男宠。
著名指数:9.0
TOP2 春风自是无情物,肯为汝惜无情花——摧花辣手武松
《水浒传》中除了正宗的和尚之外,还有一种佛门弟子出现较多,那就是头陀。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水浒传》中最著名的头陀自然非武行者莫属。
武松的水浒生涯也以头陀为界,在此之前,武松拳打吊睛猛虎、刀毙杀兄亲嫂、戏虐孙二娘、大闹快活林、暴走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处处精彩,次次惊绝,在一浪胜过一浪的高潮迭起中尽显了打虎英雄的豪气冲天。自成为头陀之后,武松的心性渐趋平静,除了阵前杀敌英雄依旧之外,再难现昔日那个豪气冲天,嗜血而歌的武松,平日之中更现参破生死,看破红尘后的宁静致远。
直到断臂终老杭州六合寺之后,方知武松在改扮头陀之后已悄然间悟得人生真谛,看破红尘的纷扰浮华,悄然成佛,由形入佛门升华为心入佛门,成了名副其实的佛门弟子。
武松并不沾花,却与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微妙关系。武松生平最引以为傲的三件事:景阳岗打虎、杀嫂报兄仇、血溅鸳鸯楼,三件之中倒有两件与女人密切相关,剩下的景阳岗打虎据说打得也是一只母老虎。武松是《水浒传》中杀女人最多的好汉之一。
潘金莲、玉兰以及张都监夫人丫环,有名有姓者就有多人。和李逵的那种盲目滥杀以及张顺的阴险残害不同,武松对女人的大开杀戒,基本都是缘于爱恨情仇的纠葛。
武松所杀女人,要么是对其一见倾心、投怀如抱的亲嫂子,要么就是与其已定终身、被人操控的未婚妻,每一刀下去都不是那么的轻松和坦然。或许命中注定武松便是一个摧花辣手,所有与他有亲密关系的女人莫不死于武松之手。相信武松插入潘金莲、玉兰身体的钢刀,决不会像李逵、张顺一样毫无感情,那是一种爱恨交加中的痛苦释放。与花有缘之人,却又不得不亲手摧花,难怪武松会最终选择遁入佛门来度过余生,完全是一种身心备受煎熬后的无奈选择。
著名指数:9.5
TOP1 底事今犹这个在,向来曾是惜花人——护花使者鲁智深
《水浒传》中最著名的僧人,自然非花和尚鲁智深莫属。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少有的拥有真正侠义情怀的大侠: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毫无索取地于恶霸镇关西手中救下弱女子金翠莲,自己却甘弃前程,沦落江湖;他重情重义,对友赤诚,千里护送林教头,深入虎穴救史进,虽屡陷绝境,险遭屠戮,却始终不负兄弟之情、手足之义;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捉马灵,擒方腊,功劳簿上数第一,却能看破浮华,不为功名所累。
鲁智深无论行走江湖,还是军中为将,都杀戮匪浅,但因其拥有拯世救民的大智慧,所以最终修成正果。鲁智深在杭州寺所写偈子便是他一生的最好总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无论是在《水浒传》的忠实拥护者心中,还是对《水浒传》持反对态度的诟病者眼里:鲁智深都是当之无愧的侠义化身、英雄代表。因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救护女子最多,身纹花绣,又以花为号,故尔是《水浒传》中当仁不让的第一爱花惜花的护花使者。
著名指数:10
《水浒传》十大绿帽子王:大刀关胜竟排第一
《水浒传》中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不多,形形色色的抓奸好戏却是不少,英雄如卢俊义,卑贱如武大郎,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官僚权贵到普通百姓,无一幸免,不知道是大宋朝妇女太过开放,还是好汉们都以绿帽为荣,反正一部《水浒传》中头顶熠熠发绿的绿帽英雄实不在少数,下面姚看江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水浒传》中的十大绿帽子王。
TOP10 三寸丁——武大郎
武大郎戴绿帽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武大郎不戴绿帽子的概率和中国男足捧起世界杯冠军的概率基本相同,这一点恐怕连武大郎本人也深信不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毫无社会背景的平头老百姓,又长着一副滑稽可笑极易被人取笑侮辱的尊容,却坐拥阳谷县的头牌大美女潘金莲,这种巨大的反差,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成为诱人犯罪的巨大推力。武大郎守着潘金莲,就如同小孩子怀抱几百万美金招摇过市一样,别说心术不正的人会蠢蠢欲动,就是正人君子也难免会想入非非,趁虚而入。
意外指数:0
绿帽成色:10
综合评定:5.0
TOP9 清风寨知寨——刘高
这是一顶读者看来未遂,书中人看来却是真实的绿帽。刘高妻虽然被宋江救下免受王英的侮辱,但平心而论,一个美貌的妇女被以好色著称的王英抢上山数个时辰,竟然能够全身而归,是谁也会浮想联翩:是不是其中存在什么内幕交易?这种被长舌之人越描越黑的事情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只不过施老爷子没打算把刘高也收上梁山,要不然不定故事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冷静下来的刘高肯定会摸着脑袋在想,老婆在山上究竟有没有被凌辱?只可惜施老爷子没有给他这个思考的机会,他就OVER了!
意外指数:6.0
绿帽成色:6.0
综合评定:6.0
TOP8 神医——安道全
神医安道全未上梁山时,在建康府与一个唤做李巧奴的烟花娼妓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那时行院里的姑娘分好几个档次,其中一种可以由恩客供钱供物在行院里面包养起来,专为这一位恩客服务,恩客甚至可以长年累月地住在行院里面,许多经典戏曲名段里都有类似描述。
安道全与李巧奴的关系应当属于此类,而且以安道全丧偶与高龄的身份,很有可能最终赎取李巧奴为妻,安与李两人算是准夫妻的情人关系。就算这一推论不成立,至少当晚安道全与李巧奴包夜的关系是存在的,安道全与李巧奴在当晚这个特定时段是明确无误的露水夫妻关系,李巧奴按理应只向安道全一人提供服务。
然而见财起意的李巧奴却趁安道全酒醉与截江鬼张旺风流厮混,为熟睡中的安道全戴上了一顶尴尬的绿帽。酒醒后,安道全喟叹曰:包夜居然也被戴绿帽,我还真有上梁山的潜质。
意外指数:7.0
绿帽成色:6.0
综合评定:6.5
TOP7 蔡京之孙——小小蔡
蔡太师在《水浒传》中可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向来只有他摆布别人的份,却从来没有人敢招惹他的胆。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小人物竟然敢给他的孙子戴绿帽,让蔡家蒙羞,颜面扫地,他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淮西反王——王庆。当时还只是小小排军的王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童贯养女娇秀邂逅,两人干柴遇烈火,一点即燃,做起了暗渡陈仓的露水夫妻。
此时娇秀已是蔡太师的未过门的准孙儿媳妇,王庆的此举让威镇朝野的蔡太师吃了一个哑巴大亏。蔡太师为正人视听,避免流言扩大,只得强忍心中万丈怒火将娇秀火速娶入家门,蔡京之孙小小蔡未得媳妇过门便戴上了《水浒传》中流行的大绿帽,若非他“根歪苗黑”且有愚憨,说不定会被宋江发展为梁山下线。
意外指数:7.0
绿帽成色:7.0
综合评定: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