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写有兵书几篇 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韩信写有兵书几篇,张良和韩信谁厉害?韩信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必然有着独特的军事谋略,楚汉战争只不过是他的这些谋略的运用罢了,古今中外很多军事家都想向往他的谋略。虽然如今有很多关于韩信作战的著作,但是关于兵书,至今没人知晓。


韩信写有兵书几篇 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在最早的有本县志中,曾有这段记载:“汉成帝曾命令任宏整顿兵书,其中就有韩信的三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韩信曾经是有写下三篇兵法,这是淮阴人对他的最早记载。

  并且在《汉书*艺文志》也有这些记载:“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这段话是较为详细的记载了确有此事,在汉朝建立之后,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兵法,在众多家兵法中只取了三十多家。但是这些著作,都在吕后掌权之后,陷害韩信,将其杀害。吕后肯定是怕了韩信的威名对自己政权的影响,并且觉得兵书里的这些兵法都不能留,以防后人对自己攻打,因此无情地烧毁兵书,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毁灭掉。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杨仆为了找这些著作,但是已经无法找全了。之后任宏整顿兵书的时候,虽然把收集到的兵书分类成四种,但是其中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韩信兵书的任何消息了。

  综上所述,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的兵书,其中肯定包含更多韩信的兵法。因此吕后迫害之后,为了抹杀韩信的功绩,肯定对其兵书毁灭的更多,因此我们现在的人早已无法看到其真迹,此乃一大损失。

  韩信灭齐

  有关韩信灭掉齐国,历史上有众多说法,认为刘邦既然派遣韩信去攻打齐国,又为何派遣郦食其前去劝降,是有何用途。归结起来,就是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刘邦其实是想故意害死郦食其,然后让韩信能够攻破齐国;第二种是刘邦让韩信带兵前去,只不过震慑作用,是否攻打齐国得请示刘邦,然后再做判断。但是这两个说法都有点说不通。

  第一种说法:据司马迁的记载,韩信受命去攻打齐国,另派郦食其出使齐国劝降。假如在他出使之前,有人跟他说过韩信已经攻打齐国,他就不可能会前去送死,难道所有的汉军将领,包括他的亲弟弟郦商都在隐瞒郦食其吗?让他白白去送死,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郦食其并没有跟人有太大的利益的冲突,没必要让他去送死。最多人说的就是,派遣郦食其劝降,起到出其不备的效果,使韩信的大军能够更快的攻破齐国。这种做法极为残忍,毕竟郦食其是一位老臣,刘邦敢这么做,只会是伤透忍心,导致军心不稳。因此这种说法错的很离谱。

  第二种说法:把韩信所率领的大军当成是威胁存在,然后派遣郦食其出使。哪里有这样把刀子都已经架在人家面前,还要劝降,这无疑对齐国是一种耻辱,反而拼死反抗岂不弄巧成拙。

  况且两军相争是不斩来使的,但是郦食其依旧是死了,说明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很低。并且从之后的事实来看,灭掉齐国,刘邦依旧是派了很多军队前往。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军队是威胁,并且灭齐还得需要增援,这只会导致郦食其劝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之前,说到了萧何追韩信,等到萧何回到汉营,去见刘邦,刘邦大怒说:“你怎么就逃跑了呢!”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逃跑,我只不过是追一个要逃跑的人。”刘邦说:“逃的人是谁?”萧何答:“韩信。”刘邦又问:“逃的人有这么多,你为何就追他呢?”萧何反问道:“大王是想要一直呆在蜀地,还是想争夺天下呢?”刘邦肯定的说:“我当然是想打出去,一直呆在这里,迟早是个死。”萧何说:“大王如果想要出汉中,那就得重用韩信,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你争夺天下的依靠。”于是乎,他们两个就讨价还价,最终确立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让刘邦确立好良辰吉日,举行拜将仪式,光明正大的拜韩信为大将军。几天之后,萧何命人筑造的拜将台已建成,刘邦就选了个吉日,带着百官,来到坛前。只见坛前悬挂着帅旗,将印早已准备好,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着,不知道这个金印会花落谁家。只见萧何代王宣王命,大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李。”

  出现的不是别人,就是韩信,他从容的上前,引起现场一片议论,认为他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怎么就一步登天,成了大将军呢。众人见到刘邦的神态是毕恭毕敬的,对韩信另眼相看,至少让百官心中也有所顾忌,会像听从汉王一样,听从这新任的大将军。

  后来,韩信没有辜负众人所望,连年征战,替刘邦最终争夺天下。

  韩信的谋士

  众观韩信的一生,兵法诡异,计谋众多。很多人认为这跟他身边的一些谋士有关,虽然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点谋士,也多个参考。其中,就包括蒯通,对他的影响也是甚远的。

  蒯通何许人也,本名叫蒯彻,因为规避武帝之违而改成通。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大多认为他是一个能说会道,懂得看清时势,是一名说客。蒯通的一生,出现在历史舞台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游说徐工,令其投降于赵王。第二次就是楚汉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出来跟韩信说了一通。

  故事发生在韩信接连平定三国之后,欲要带兵攻打齐国的时候,军队都还没过平原县,刘邦就派自己的使臣去劝降齐国,于是乎韩信就想停止前进,准备回返。

  正在此时,说客蒯通到来,他对韩信说:“将军你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但是汉王却暗派使臣去劝降齐国,你身怀诏书却要下令停止进攻吗?郦先生只是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了齐国,但是将军你率领大军,功劳却没有区区一个儒生那般大。”这些话,韩信听了之后,觉得甚是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下令进攻。

  原本齐王已经劝降,还跟郦食饮酒,撤消了对汉军的防御,但是韩信正巧在这个时候,派军攻打,使齐军节节败退。齐王认为郦食的失信,将其用沸水烫死,并兵败而走。

  正是由于蒯通的建议,使韩信攻下了齐国,并且想要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加剧了野心,并也加剧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刘邦账下三大功臣,他们主管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我们常常把他们进行比较,比如说张良和韩信。

  张良跟随刘邦,比韩信早太多,在韩信还没有拜大将军的时候,张良就贡献了很多计谋,但是还是被项羽龟缩在汉中。直到韩信为将,才一改前耻,对项羽构成极大的危害,可见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远甚于张良许多。但是他们两个最后还是一起编著兵书,张良虽弱与他,但是军事才能并不差。

  我们都知道张良师从于黄石公,黄石公何许人也,那可是秦末五大隐士之一,传说他后来得道成仙,后人对他的才能称叹不已,而韩信师从与他,肯定学到了一些真本事。据说张良曾带着《素书》这一本兵书来助刘邦,我们不能否认张良的聪慧,但是跟他相比的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史上没有任何关于韩信师从谁的记载,更多的人认为韩信是自学成才,可见他的天赋肯定是较张良高很多。

  张良的出身高贵,据说是出自于旧韩国宰相门第。他很会做人,懂得刘邦的心思,并能言听计从。反观韩信,我们都知道他出身很低,幼年曾受过很多的苦,甚至受过胯下之辱,虽然他很有才华,但是他不懂得隐忍,以至于汉朝建立之后,自认为功高盖主,以至于遭到刘邦的猜忌,恶毒吕后算计他。

  众观两个人的晚年,张良虽被逼,归隐山里,据说他成仙了,这都是后人的猜测。而韩信就很凄惨,被杀于未央宫。

  两个有才华的人,都各有千秋,张良可能更适合于出谋划策,而韩信是军事方面,并没有孰强孰弱的区别。

  兵仙韩信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谁能成为兵圣的话,那肯定是孙子,而兵仙的话,那就一定是韩信。他的一生战功赫赫,次次战役都可以当教科书式的值得后人学习。

  首先他做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个月就连破三秦,证明了自己有强硬的实力。之后就是渡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打魏王,连续消灭了两个势力。

  甚至在刘邦把所有的精锐调走之后,仅仅使用招募的新军,背水一战,拔掉敌军的旗,换成自己的旗,完成以少胜多的战役。没人能够想到一万2的新军可以打败20万的赵军,可见他用兵之奇。

  战争还在继续,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和李左车,遂平定燕国。而刘邦这个时候,被楚霸王打得落荒而逃,来投奔韩信,这一夜,刘邦盗取了韩信的虎符,调走了韩信的手下7成的兵力,但这并不影响韩信继续造成奇迹。他只凭手下3成的兵力就偷袭成功齐都临淄。并且覆灭了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龙且所带领的20万楚军。之后,他请封为齐王,想要坐镇东南。

  最后,在垓下埋伏楚军,逼的项羽自刎。韩信只不过是花费了3年不到的时间,大小战役无数,但却无一败绩,甚至于常常以少胜多。只要给他兵,他就可以横行天下。可谓是军事才华横溢,少有人可以与之媲美。后世的刘伯温之辈,也难能与之抗衡。

  如果说韩信不是兵仙,少有人不信服,能够在诸侯割据的时候,横扫天下,不是仙,那是什么。

  韩信背水一战

  自秦朝灭亡之后,又展开了数年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而作为这次战争的关键人物,那就是汉王账下的韩信,他对整个战局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公元前205年,韩信在灭掉魏国之后,汉王又命令他去攻打赵国。而韩信进攻的必经之路,就得要通过一道极其狭隘的山口,赵王的20万大军就驻守在这里,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有个谋士李佐军对陈余建议:“韩信一路下来,都是摧古拉朽,可谓是威风,现在特又不远千里的攻打赵国,气势肯定无法抵挡。不过,他们军队的粮食运过来就得需要大半个月,距离甚远,并且马车很难在这狭窄的路口并进,汉军的补给肯定会受影响。只要你给我3万兵力,我定能断其粮草,你只要固守城池数日,不跟他作战,他韩信必定会被饿死。”但是这个建议得不到陈余的许可,坚持用兵力优势来战胜韩信。

  得此消息的韩信,大笑一场。派部队离路口30里的地方在安营,叫他们半夜吃一点点心,直到胜仗之后再大吃一顿。派遣2千骑兵在赵军出来之后,迅速进入赵营,然后换上汉旗。最后使一万兵马在河边,摆出一副要背水一战的姿态。背水向来都是兵家大忌,认为这样打仗,必败。敌军陈余得知,大笑不停,认为韩信不懂兵法,不给自己留后路,想要找死。

  等到天明,韩信率先发起进攻,双方激战没多久,韩信就假装撤退,向河岸的阵地靠拢,赵军乘胜追击。这个时候,韩信命令主力军进攻,然而背水的士兵明知没有退路,只能拼命抵抗。正在此时,韩信事先安排好的2千精兵,伺机占领赵营,并插满了汉旗。

  赵军觉得没办法取得胜利,想要回到营地,却发现自己的营地早已丢失,信心大失,不听号召。于是乎阵型全乱,被汉军肆意残杀。汉军就获得巨大的胜利。

  收场的时候,有人问韩信:“背山倒是有,但是背水还是头一次,你说我们能打败赵军,当时我还是深表怀疑的。”韩信回答:“兵法上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你们明知道有退路了,那么哪还有士气,让士兵们拼命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52 字。

转载请注明: 韩信写有兵书几篇 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