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欢迎来到我的大鱼号~我会每天给大家推送各种优秀的文章。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评论和吐槽!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朱日和基地“地标”之一——坦克。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记者和赵云在阅兵空中指挥部方舱前的合影。

  凝视中国地图,朱日和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

  有的人们,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有朱日和这个地方的存在。

  直到这一天来临——2017年7月30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这里举行,三军统帅亲临沙场阅兵,铁流澎湃,战鹰翱翔。

  朱日和,这个偏僻的弹丸之地,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迅速占领全球媒体版面。

  朱日和,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神秘之地?

  作为记者,在这个盛夏,我在这里扎实地生活了25天。在我的眼中,朱日和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是一个让共和国军人热血奔腾的地方。

  关键词一:成长

  荒芜的戈壁长不出参天大树,却能生长出最顽强的信念

  黄昏,夕阳灿烂,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商业小街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笑声从赵阿姨的特产店里传出来。和往常一样,小店里挤满了穿着各色迷彩服的官兵。赵阿姨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己店里的东西,隔几分钟,她就会踮着脚,从货架的高处拿件库存商品下来,然后习惯性地用手抹一把并未落灰的包装,笑眯眯地递了出去。

  在赵阿姨的眼中,这些身着迷彩的年轻军人几乎都是一个模样:黝黑的脸庞,明亮的眸子,以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只有当他们开口讲话,赵阿姨才能辨别他们来自何方——辽宁的,河南的,山东的,湖南的,广东的……总之,这些年轻军人,来自五湖四海。

  赵阿姨喜欢在朱日和开店。一来,看着每天来来往往的年轻军人,她总会想起儿子——她的儿子与来店的大多数官兵年纪相仿;二来,在这里开店,生意确实不错。

  面对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意,赵阿姨喜上眉梢。这名朴实的中年妇女,并未意识到她赶上了一个“好时候”——随着近年来中国军队实战化训练脚步加速,越来越多的部队来到朱日和“加钢淬火”。赵阿姨跟我聊天,“这两年,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迷彩服的颜色从开始的一种,变成了如今的好几种”。

  漫步在朱日和这条小小的商业街里,银行、超市、餐馆、邮局、手机店,一应俱全。在官兵们眼里,这条百步就可从头走到尾的商业街,就是朱日和的“CBD”(中央商业区)。

  我在朱日和“CBD”的一家小餐馆吃过一次饭。餐馆的老板来自南方,今年是他在朱日和经营的第5个年头。他指着远方基地的楼房告诉我,这几年朱日和的变化真不小,楼房盖了好几栋。

  朱日和“CBD”的繁华,映射出朱日和训练基地这些年的快速成长。

  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荒芜之地。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建设者、时任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张翼湘曾这样回忆他初到时的情况:“四周都是荒地,没有路。对外联系只有一根电话线……”

  20多年后,这里已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演兵场。“北剑”“砺兵”等军事演习在这里打响,“跨越”系列演习让“红军”吃尽苦头,让全军唯一一支专业蓝军旅声名鹊起。2014年的“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朱日和训练基地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那场演习中,现场观摩的多国军官,将朱日和与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欧文堡相提并论。

  我所住的院落,驻扎着全军闻名的蓝军旅。一座“牛车奔腾”石雕矗立在办公楼前的广场上。

  “牛车奔腾。这是真事。”蓝军旅的张鹏干事微笑着说。

  2012年,蓝军旅移防朱日和。光秃秃的营院让来自蓟北大地的官兵傻了眼。

  怎么办?干呗!

  有一个班的战士,找来废旧钢材,焊了一辆平板车。没有牛,那就人来拉!一个人拉不动,那就全班一起拉!

  于是,这些稚嫩的肩膀扛沙担石,硬是在荒凉的戈壁滩,一砖一瓦,亲手把营房建了起来。这个班,当时被大家开玩笑地称为“牛车班”。

  如今,这个故事被浓缩在一块火山岩浆石雕塑里——一头雄壮的公牛埋头向前,牛角指向远方,似在用力拉车,又仿佛是一种战斗的姿态;后面一个车轮象征那辆焊接而成的板车,构造简易,却能听到那来自戈壁滩的嘹亮的号子,和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响。

  “牛车班”的故事还在传颂,朱日和训练基地的院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最初的编号1,到现在我所知道的编号7,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院落里的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这些年,朱日和在快速成长,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的官兵也在快速成长,来这里“取经”的部队也在快速成长。

  士官余辉,是蓝军旅的“元老”。他清楚记得,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修建起了营房。他更记得,他所在的蓝军旅是如何成长的。

  在移防朱日和不久的一场演习里,蓝军输了。

  那时,完全按照实际作战距离和战术背景下达的任务,让余辉和战友乱了阵脚,连续的指挥失误,让他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的坦克,从他们驻守的纵深阵地碾压而过。

  “连长,没守住……”余辉垂头丧气地跟连长报告。

  “你能干啥!?”连长也火了。

  这几个字,余辉记忆深刻,那一刹那,他知道了什么叫“怒火中烧”。

  这股子怒火,这股子不服气,直到现在说起来,余辉仍觉得像是昨天发生的事。

  诸多媒体报道称:2014年至2016年,蓝军旅在对抗中,创造了32比1的佳绩。

  对于外界报道的关于“胜”的经历,余辉的描述大都轻描淡写。但对于每一次失败,他却都深深刻在脑海里。

  不是记仇,而是记得为何失败。正如他们营房墙上的那句标语:如果你觉得昨天的成绩很了不起,那说明你今天的进步还不够。

  记得胜利的喜悦,更记得失败的“耻辱”。这样的部队,怎能不成长,怎能不进步?

  如今,朱日和已成为中国军队广大官兵“成长”的“取经地”。每名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朱日和时刻。

  漠北草原的风凛冽。

  站在朱日和“地标”——通信铁塔脚下,抬头仰望铁塔上“从这里走向战场”几个鲜红大字,我的思绪在沸腾。凛冽的风,在耳畔呼呼作响,我仿佛听到了朱日和拔节成长的声音。

  或许,朱日和真的就像这里的官兵所说的那样:“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发芽。”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矗立在蓝军旅营区广场上的石雕“牛车奔腾”。

  关键词二:传奇

  寸草不生的地方,往往是缔造传奇的舞台

  “神秘的朱日和,哪里来的河?……美丽的朱日和,哪里来的河?”这是在朱日和传唱的一首歌。

  有人觉得,“朱日和”一定是个河流奔腾的地方。实际上,这里没有河,水,是这里最珍贵的资源。

  海军陆战队女兵葛帆,2014年到朱日和驻训。坐着军列晃荡了几天的她,一下车傻了眼:“说好的大草原呢?说好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呢?没有牛羊就算了,怎么如此荒芜?”

  的确,在朱日和,仅有的绿色,只存在于一座座营区。营区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土黄色。逶迤的山丘和光秃秃的荒漠,才是这里的真实面目。除此之外,这里有的就是一年吹四季的风,以及不可思议的严寒和酷暑。

  站在这片成吉思汗曾策马扬鞭的古战场,回望中国的国防建设史,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寸草不生的地方,往往是缔造传奇的舞台。

  罗布泊,我国的核试验场区。“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当年就是在这片“死亡之海”,和战友们一起,制造出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蘑菇云。已故的林俊德院士,当年就是在这片“生命禁区”,和战友们一起,在一次次爆炸声中创造了历史。

  巴丹吉林沙漠,中国酒泉航天发射场。当年,聂荣臻元帅率领第一代创业者,在黄沙戈壁上建成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在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芜土地上,老一代中国航天人将“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也是从这里,搭乘“神舟”飞船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

  如今,朱日和,正在创造着属于中国军队的又一新的传奇。

  此次阅兵电视直播中的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航拍镜头中,大大小小的弹坑散布在这片广袤的演兵场上。放眼当今中国大地,没有哪一块土地凝聚着如此浓重的硝烟味!

  站在朱日和的山丘之上,我心生感慨:如果没有一群军人来到这里,这片戈壁滩,也同大多数戈壁滩一样,了无生机,苍凉荒芜。

  如今,因为一群军人的到来,这里回响着青春的口号声,回响着沙场之上的枪炮声,回响着一代共和国军人的梦想。

  此次阅兵,只是朱日和缔造的传奇里的一个章节。

  阅兵之后,来朱日和“加钢淬火”的红军官兵的一句口号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登上了热搜榜。

  满广志,我没见到。但是朱日和,到处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

  蓝军旅战士刘征洋说起自己的旅长,活脱脱一个小“迷弟”。打从走进蓝军旅的那天,他就听班长讲过好多旅长的传奇故事——

  红军某旅奔袭数百公里到达预定地域,刚准备和蓝军大战一场,却被几个前来慰问官兵的“老百姓”端掉了指挥部。原来,这几个“老百姓”是满广志派出的兵。

  在一次红蓝对抗中,蓝军的履带战车可跨越壕沟,而红军的轮式战车无法通过。在红军的抗议之下,导演部要求蓝军填平壕沟。夜幕降临,满广志的蓝军部队又悄悄把壕沟挖开。天一亮,红军的战车成了蓝军的靶子。满广志的一句“难道要我铺上红毯迎接你们”,让红军哑口无言。

  最让刘征洋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一次“危急状况”。

  在一次演习中,3辆坦克在颠簸中冲出山坳,在一个大坡度漂移之后,坦克在烟尘和风沙里转懵了方向,竟全部将炮口对准了指挥所。更恐怖的是,第3辆坦克炮管剐到了前车炮塔上,强大的冲撞将炮弹药筒卡在了炮膛里!

  “天呢!我光听着都紧张!”刘征洋的大眼睛里闪着光,仿佛那一刻,他就站在满广志身边。

  当有人建议叫停演习时,满广志却火了:“要是打仗,你能叫暂停吗?”

  紧接着,满广志下达了一连串口令,将自己和整个指挥所救出“虎口”。

  “我的偶像就是我们旅长!”95后的刘征洋一脸崇拜地说,“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我要先赶上我们班长,听战友说他曾经孤军深入到红军指挥所,直接端了他们‘老窝’!”

  看,在朱日和驻扎的这支蓝军旅,“传奇”的,不止是满广志,“凶狠”的,也绝不止满广志一个人。

  一支军队的训练观念,决定训练与战场的距离;一支军队的胸襟,其实是最博大、最宽广的演兵场!

  这支让红军“恨得牙痒痒”的蓝军,早已成为中国演兵场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支蓝军旅的存在,却绝不是为了成为传奇。

  《孙子兵法·九地》里讲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对一支部队来说,对抗演习并不是为了在胜利中证明“我很行”,恰恰要在失败中反思“我哪里不行”。懂得了“输”的意义,才是实战化训练的最大收获。

  有一个细节,人们忽视了:满广志在担任蓝军旅旅长之前,是“平江起义团”的第46任团长。“平江起义团”的第一任团长,是毛主席笔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元帅。

  谁会是下一个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许,就在今天这些在朱日和演兵场上厮杀的红蓝两军那一张张黝黑面庞里!

  回眸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历史征程,许多地方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路标:南昌、井冈山、古田、大渡河、延安、太行山……如今,因为90周年沙场阅兵,朱日和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一个闪光的路标——改革之后,中国军队的“首秀”让国人看到,一支军队的浴火重塑和使命追求。

  朱日和,四季分明。

  有人说,朱日和,只有一个“季节”——“打仗季”。如今,这里每年都会上演几十场演习。连绵不断的炮火硝烟,让我们听见了改革重塑后中国军队越走越疾的实战化脚步声。

  朱日和,注定成为又一个传奇的地方。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朱日和基地“地标”之一——通信铁塔。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空军通信技师赵云,在生日当天收到了丈夫托人从北京捎来的“情书”。

  关键词三:泪水

  越是荒凉的地方,爱越容易突显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

  朱日和,是见证军人血性的地方。同时,这里恐怕也是见证军人泪水最多的地方。

  在夕阳西下的散步中,一位熟知朱日和“战史”的前辈向我讲起了关于军人泪水的故事——

  “跨越-2015”演习场上,红蓝双方交战正酣。某摩托旅连长霍明杰在对抗中被击中“身亡”。当记者的镜头扫过这位年轻连长的脸庞时,我看到了顺着他眼角滑落的泪水。看到镜头,霍明杰有些尴尬,他抹了把脸,一转头,没有了眼泪,但却掩饰不了内心的不甘。

  驾驶坦克冲锋的某摩步旅战士张雁,因为没有做好伪装,被蓝军击伤。不仅自己“阵亡”,还导致战车受损,影响了红军的整个作战方案。

  “这是演习场,还有重来的机会。如果是战场,就真的死了。”张雁满脸失落。而后,他咬着牙,眼睛眺望着远处的硝烟。一仰头,收住了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死就死,回去总结,明年接着跟他们打!”

  在“跨越-2014”演习中,原沈阳军区某旅扮演的红军“险胜”蓝军。导演部宣布结果的一瞬间,红军中的一位指挥员喜极而泣。他扶了扶头上的钢盔,叹口气,感叹道:“打得真不容易!”说完,眼泪流了下来。

  “泪水见证军人拼搏。”这位前辈感叹:“在朱日和,打败仗,他们会流下憋屈的泪水,打胜仗,他们会流出激动的泪水。”

  空军通信老兵张乾坤,总想着“什么时候打上一仗”。

  2017年盛夏,他来到了朱日和,兴奋不已。坐在方舱内,他时不时都能听到不远处炮弹发射和爆炸的声响,有时甚至会震得大地发颤。每每这时,张乾坤都会更近专注。他觉得,“有打仗的感觉”。

  经历过中国巨变、中国军队巨变,这位一级军士长对建军90周年阅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说,在天安门保障阅兵任务,能让人感受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旺,那么,朱日和阅兵则让张乾坤刷足了“存在感”——军人的存在感,军人驰骋疆场的存在感。

  7月30日,当空中梯队在张乾坤和战友们的通信保障下,米秒不差地通过阅兵观礼台,张乾坤流泪了,“真的自豪啊!”

  张班长隔壁方舱内,通信技师赵云,正在做视频推送。

  出发时,赵云特意带了20片补水面膜。第一次来朱日和的她,还是低估了漠北戈壁干燥的空气和凛冽的风,原本白净的脸庞,开始变红变粗。

  在赵云的家乡,每逢整岁,家人都要请来亲戚朋友热闹一番,称为“闹面”。30岁,赵云本想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闹面”,可因为保障阅兵任务,她30岁的生日,在草原上度过。

  回忆起大家给她过生日的场景,这个腼腆的女生,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大家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了生日蛋糕,变出了漂亮的果篮。我太幸福了!”

  越荒凉的地方,人们的爱越容易突显。

  生日那天,赵云还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爱人写给她的情诗。一张竖版信纸上,整洁漂亮的钢笔字迹,一笔一画地手写出对爱人的思念。那一天,赵云在朱日和,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那天起,赵云将这封信时刻带在身边,夹在她随身的工作笔记里,“累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想家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没事了也拿出来看看”。

  离开朱日和的那天,赵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拥抱呼啸的北风。曾经想“快点离开的地方”,此刻,竟让她产生了一种不舍。望着漫天朝霞在荒原投下的玫瑰色光影,赵云的眼眶红了。

  对军人来说,汗水,是“日常品”,泪水,是“奢侈品”。

  在朱日和这片血性的土地上,我看到了诸多军人脸上晶莹的汗珠。

  在朱日和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我看到了诸多军中男儿的泪水。

  有时,泪水见证了军人的血性;有时,泪水见证了军人的柔情。无论是失败时不甘的泪水,还是胜利时喜悦的泪水,亦或是不舍的泪水、自豪的泪水……

  这泪水,都包含着中国军人的真性情。

  一盏孤灯,变成漫天繁星。

  对中国军人来说,准备打仗,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他们又是幸运的,朱日和,为他们提供了最佳训练场。

  “从这里走向战场,经训练学会打仗”。朱日和存在的意义,就是演练“明天的战争”。

  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经历战争,但一天也不能不为“那一天”的来临做准备。当他们终于卸甲归田,甚至垂垂老矣时,享受着太平盛世,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肯定都会想起那个令他们热血奔涌的驿站——朱日和,那里有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浇灌着和平之花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勒啊~关注一下也不会长肉勒啊~


  7月28日徐峥被跟踪偷拍后打女记者事件成为娱乐界的热谈,据了解被女记者是著名狗仔卓伟旗下工作室员工。说起狗仔队就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有的人靠它炒作自己,而有的人因狗仔队跟踪偷拍毫无隐私可言!这著名狗仔卓伟这些年也是榜上有名,从被窦唯烧车,到被郭德纲群殴,还被汪峰、陈晓等人怒怼,今年更是被全网封杀。一时间很多人拍手叫好。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近日又爆出徐峥怒打卓伟员工的新闻后,人们再一次将矛头指向卓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看来狗仔这个行业确实让人们深恶痛绝啊。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明嘴崔永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该打,往死里打,在要是自己也会打”。显然崔永元的表态是站在徐峥这一边的,据崔永元透露自己也经常被跟踪、跟拍,甚至到自己家地下车库。我国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没有法律说名人就没有隐私权。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29日5时左右,徐峥从派出所离开时被拍,坐在警车上沉默不语,表情凝重。徐峥也承认自己有些莽撞,但被人几度偷拍是谁都接受不了,所以网友们还是理解徐峥的心情的。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有媒体获悉,该受伤女子是卓伟工作室员工,不过目前卓伟处于关机状态,拒绝对此事表态。

  (2017-08-02)


  前段时间看到徐峥打人,小编我就有点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一下,给大家在叙述一边,主要就是一个女记者不停跟着徐峥,甚至徐峥上车之后还架车追逐,结果徐峥忍受不了,下车把这个女司机揍了一顿。接着呢这个女司机就开始各种在网上声讨徐峥!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来说,这个女记者是成功的,利用自己成功炮制了一个大新闻,明星打人耶!想想都有噱头!要知道这种文章的威力有多大?当年周杰是开车不小心碰到人,在和伤者沟通之后留下联系方式表示自己改日在处理,结果硬生生的被写成肇事逃逸!至今周杰都没发展起来!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但是在网上总是有一些比较诡异的言论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我不说这这样的言论是否正确,但是如果有个人在你后面跟着你的车都要给你跟出车祸了,你会有何反应?难道就因为是女人就要选择所谓的绅士?就可以逃避责任了?

  也有人说了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其实这种言论也是有问题的,既然发生了问题,就要考虑两点,第一如何解决,第二如何避免再次发生,不要说是因为女记者,女记者穷追不舍的原因才是问题的所在,是什么让她紧跟徐峥?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喜欢看这些娱乐新闻,作为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而且我们特别乐忠于批评明星。比如前段时间的唐嫣买的手机壳。价值上万,很多人就在网上声讨唐嫣,说她过度消费,但是小编看起来这其实和做慈善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钱都去了哪里。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钱会分给制作工人的,真正的劳动者应该获得劳动的回报。但是在媒体描写下,就成了唐嫣买奢侈品,完全就是浪费!有钱不用才是浪费好吗?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这就是媒体的风向标,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次女记者可以获利多少?首先就是医药费,通过这个脸上的伤,其实都是软组织受伤,医药费不过千,但是不排除所谓的心里损失费,如果要要的话徐峥也没有理由不给。接着就是这件事情引发的效应,要知道卓伟爆料都是万为单位的收入,这个女记者更直接直接是自己一手操作,你说收入有多少钱?

  (2017-08-02)


  最近玩自媒体,感慨万千,想搞个原创真的好累,有点料真是感觉看到了黄金一样。突然想到前阵子徐峥打女记者一事。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徐峥也算是娱乐圈一线人物了,懂得出事立马道歉,相对那些遇事遮遮掩掩的明星甚至故意放绯闻的明星来说这操作干净利索,赞一个!

  再说女记者(网友称其女狗仔),虽说是女的,但这里我们不谈身材长相只谈偷拍设备。首先是dv,娱乐圈狗仔现在标配都是长枪短炮各种牛逼光学设备,隔十万八千里都能瞅的清清楚楚,拿个dv不得怼脸上才能拍啊,哪个明星这么傻让你拍?接下来我们看看交通工具,【白色】福特汽车,晚上偷拍多好的天时,你开白车,不发现你才怪,配合着蹩脚的dv,你还飙车追着去拍,那不就是去送人头么?

  猜想(不喜勿喷)有人女记者说是风行工作室的,我看此人这么差的设备这么拙劣的偷拍手法。应该是根众小编一样的自媒体玩家缺乏狗仔专业水准,好不容易碰到了一点料就穷追不舍啊。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2017-08-03)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自从演员徐峥去年被爆出出轨新闻之后,最近,他又再次遭遇了偷拍性质的事件。不过这一次事件却与上一次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因为徐峥竟然出手打了记者,而且伤势还有一些严重。话说,徐峥在圈内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对人对事口碑也向来都很不错,所以这一次她出手打记者,而且是一名女记者,都让万千网友感到十分意外,所以,事情一经爆出,就被热烈地讨论,登上了热搜,网友纷纷惊呼,徐峥怎么可能打人。但是俗话说得好,事出必有因,就算是徐峥真的打人了,一个巴掌也是拍不响的,女记者肯定在某个方面冲撞了徐峥,才会让他在一气之下失去理智出手伤了人。

  其实小编之前一直觉得,明星是一份非常光鲜亮丽的职业,就靠着自己的外表随便拍几个广告,偶尔演个几部戏,就能赚到一大笔钱,而这些钱很可能是大多数人通过一辈子的辛勤劳动也赚不到的,总之娱乐圈来钱似乎很快。但是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演员其实并不像大家看上去那么轻松,自从他们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似乎就已经决定打算放弃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因为不管他们做什么,总有很多狗仔扛着摄像机围绕在她们身边,希望在他们身上获取什么猛料,其实这么说来,明星个人自由也挺少的其实。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据知情人士爆料,徐峥最近就出手打了一个偷拍他的某工作室女性记者,而且面部受伤较为严重,她还透露说,是因为该女记者锲而不舍的跟拍徐峥,而且整整跟踪了他一个小时之久,这才让徐峥一下子怒气爆发,下车之后便立刻与女记者起了很大的冲突,甚至没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盛怒,徐峥竟然出脚猛踢了该女记者脸部三次,导致她左眼眶出血受到了很大的创伤。由于事情发生得过于严重,徐峥和女记者双双去派出所进行笔录,而那名受伤的记者之后也紧接着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幸好,在大家都冷静下来之后,双方也进行了和解。但是虽然当事人已经和解,这件事情却持续在网络上发酵,虽然一部分网友觉得狗仔过分偷拍明星私生活的做法不能苟同,但是毕竟打人是不对的,而且作为公众人物打人会给社会带来很恶劣的影响。

  在网友的讨伐声中,徐峥今天终于通过个人微博对此次事件发出了回应,他表示当天其实他是刚参加完朋友的生日宴,大伙儿准备一同去唱歌,但是一走出饭店,就发现一直有人在偷拍自己,因为明星被偷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徐峥刚开始也没有很在意,但是该记者却整整跟踪了他们一个多小时,而且怎么也甩不掉他们,考虑到跟踪可能会引起交通安全事故,所以当时的他担忧之余还非常生气,才有了之后的下车后,与记者发生肢体碰撞,不过之后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大人的错误,于是就报了警,他也再次为自己鲁莽的行为进行道歉。

  (2017-08-05)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208 字。

转载请注明: 一名军网女记者眼中的朱日和印象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