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票房涨势强劲,后来居上 、成功反超,3天斩获8.01亿票房(截止10月3日下午7时53分),观众反馈热烈,上一秒被诸多笑点戳中、下一秒又被走心情绪感动哭。
一,方言的加分效应。
《我和我的家乡》的故事中,方言是必不可少的内在肌理、也是有效的加分神器。
首先,落地质感和乡土气息。
宁浩导演的《北京好人》中,一口河北方言的张占义大叔上线,他整个人的姿态,来京打工的状态,以及这一口地道的方言,都非常真实。
倘若换掉方言、消掉口音,统一换成字正腔圆的配音,落地质感会被大幅度削减。
如果说《平原上的夏洛克》里张占义等“非专业演员”本色出演了一出乡间侦探历险记、无奈又温暖,那么《北京好人》里“土”色的张占义和略带“油”气的葛优,一进一退、一收一放,恰好构成了很有意思的二元图鉴。
其次,方言是笑点加持器。
开心麻花团队的语言类作品之所以能打,固然离不开他们对喜剧段落的打磨、把控能力,同样离不开方言的增色。
沈腾、马丽东北大碴子味一出,观众自然而然就想笑。
“嗯呢”“不的了”等语气词,似乎都自带笑点。
再次,方言是反差萌的有效承载。
竖版小画面里,黄渤歪着脑袋土巴巴(褒义)出现,把UFO读成“油爱抚偶”,发音瞬间戳中笑点。
科幻概念大多以正剧或高冷面孔出现(电影里被cue的宁浩前作《疯狂外星人》是例外),这样乡土的喜剧本身就是相当有意思的消解。
吴京裹着头巾、操着陕北方言上线,卖着二百八一碗的汤,很有反差萌。
电影五个片段之间的串场,是素人们关于家乡的回忆。
天南海北的口音、形态各异的面孔,说着距离家乡有多远、最喜欢吃什么家乡食物、美好的家乡愿望是什么。
声音潮水一般涌来,嘈嘈切切、密密麻麻,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很真实、很温暖。
二,短篇幅背后的隐藏功力。
《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都是典型的拼盘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清晰,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主旋律、风险低,收益高、回报高。
全明星阵容自带亮点和热度,光是“认人”这一项就已经可以聊很久。
这种模式潜在的短板在于,客串人员过多、人均上线时间短,没有足够时间入戏、是否容易叫人出戏?
目前这两部电影的“入戏感”都在可控程度之内,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强大的隐藏功力。
比如《最后一课》中,张译、于和伟、雷佳音等人,分别演村子里的书记、村长、乡村企业家等角色,戏份都不多,但这些演员真的就是有“演什么是什么”的本事,你就会相信,那是他们村子里的故事。
最绝的是范伟,他让我完全被代入故事的情感中。
中年阶段第一个镜头,我甚至没认出来这也同样是范伟,换发型如同换头、在同一个小故事里分分钟展示判若两人般的表现。
中年时的辛苦,老年时的惦念,很打动人。
另一个故事里,闫妮饰演的带货主播回母校,踩着恨天高爬山找到启蒙老师高妈妈的墓。
简简单单几句“我最近一直梦到你,找不见我了”,演员呈现非常走心、让人瞬间泪目。
沈腾和马丽的桥段,更是充分展现了开心麻花团队对这种喜剧小段落娴熟的驾驭能力,节奏顺畅、笑点密集。
你以为《我和我的家乡》制作周期仅仅是实际上的几个月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演员们数十年功力、导演们多部作品累积、团队多年磨合的共同成果,自带“隐藏超能力”。
三,有趣的戏内彩蛋。
事实证明,当电影品相过关时,频繁出现的客串明星,非但不会让人出戏,反而是有意思的戏内彩蛋。
比如三位导演和他们的太太。
徐峥《最后一课》里,饰演他老婆的不是陶虹而是卢靖姗。
邓超在飞机上闹事时,孙俪作为空姐上线。
这个角色她来客串,比任何人都有效果。
少年彭昱畅长成中年黄渤,错失爱人(不是因为颜值)。
佟丽娅饰演的董阿花美美从山巅走过来,观众一片惊呼。
陈思诚这一段《天上掉下个UFO》,隐藏了很多彩蛋。
拉风的背景音乐里,王宝强和刘昊然带着墨镜出现,侦探的风衣虽然换成了马甲,但这显然是夹带唐探的私货啊!
村民们看戏的时候,播放的是黄渤主演、宁浩导演的作品,王砚辉还直接吐槽“没看电影是因为演员长得丑”。
提到的电影还包括《外星爱情故事》,这不是在cue他执导、发掘刘昊然出道的《北京爱情故事》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玩梗和隐藏彩蛋,也是让影片内容更有趣的可爱联动。
不论是被挂在窗帘上的葛优,还是人造雨里一脸苦相的小胖娃,抑或是沈腾在戏里展示的“一秒定格、视频通话卡了”,都能分分钟戳中笑点,更重要的是,笑过之后又有泪点、有更美好的期许。
《我和我的家乡》,一部电影里看见万千惦念,月圆人团圆,愿这份美好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