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结局太高能:“他杀了人,但他不是个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从热搜回来后就在不断刷屏!

终于有时间去熬夜追剧了,恶补后发现剧情真的很“燃”!尤其被演员秦昊的秃头造型和那个阴冷的笑容“吓”到!

剧里面的台词,相信更是成为不少追剧童鞋的心理阴影~

阴影金句

“一起爬山吗?”

“不了,你还是喝杯牛奶早点睡吧”

确认过眼神,都是看过剧的人。

《隐秘的角落》最近正式完结,这部被无数人打call安利的国产剧,在上线的第一个星期,就已经有20万人次在豆瓣上打出了9.0的高分,大结局后观看人数已超过40万,评分也仅仅回落了0.1,妥妥的霸住今年夏天的“国产第一剧”了。

荧幕里戏已落幕,荧幕外的观众们热情不减。网友们在二度创作“秃头”“爬山”“阴间音乐”等恶搞表情包之余,也拿起了显微镜放大剧中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剧目原作名为《坏小孩》,三个不同家庭、性格的孩子是整部剧的绝对主角,网友们在不同角度花式剖析之后,大多得出了一个结论:原生家庭催生的恶,难以摆脱。

原生家庭的不完整,意味着什么?

这部剧里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拥有幸福的原生家庭。

因为爸爸在强制戒毒而被送往福利院的严良,和父母双亡、弟弟被别人领养的普普,都处于一种破碎不堪的家庭环境中,他们被迫早熟懂事。

而成绩优异的学霸朱朝阳也遭受着父母离异的现实,他帮助了从福利院逃出来后无处可去的严良和普普,却也在第一天收留他们时表现出了高度的戒备心理——出门前收好妈妈的首饰袋,用藏在门缝里的头发丝来检验他们值不值得信任。

这样简单的行为背后,是一个孩子长期独自生活后的习惯性自我保护。若是从小生活在娘亲父爱的环境下,也不会有这种超乎年龄的缜密心思。

故事从孩子们去景区游玩时无意拍下了一次谋杀开始,一场“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较量就此展开。

朱朝阳作为故事主线的核心人物,每一次选择都会让观众们提心吊胆又感同身受。

为了获得父亲的关怀,他努力让自己保持着乖孩子和学霸的标签,面对爸爸对待妹妹与自己的温度差,他也悄悄隐藏起失落与难过,就算是妹妹踩脏了自己的新鞋他也选择沉默。

为了迎合妈妈的爱,明明不喜欢喝牛奶,他还是每天睡前都喝下准备好的牛奶。

可弦绷紧了会断,人心压抑太久就会出问题。

后来朱朝阳的一步步“黑化”,是缺席的父爱和偏执的母爱共同崩塌下带来的后果。

朱朝阳的父母“坏”吗?肯定不能算好,父亲一门心思照顾新妻子和女儿,漠视儿子情感上的需求;母亲将婚姻失败的情绪转嫁到儿子身上,用强烈的控制欲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她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考好成绩。

这样家庭下的朱朝阳,变成一个“坏孩子”,或许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孩子的“善恶”,只因原生家庭吗?

放眼望去,几乎所有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不那么幸福的原生家庭。

这两年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每每出现,就会引发激烈讨论,去年大热的《都挺好》《小欢喜》热播剧,也都与之相关。

但在众口一词的环境下,原生家庭难道已经成为一种“原罪”了吗?

朱朝阳在学校时被校园暴力,老师只看到了他孤身一人的结果,不去洞悉背后细节便自下判断是他的性格问题;继母目中无人,无意与他有太多瓜葛,便放任女儿对他的欺负。

当各方面的冲突矛盾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问题叠加带来的后果,就不能仅仅归咎于“原生家庭”。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的教育无比重要,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可以警醒着家长们不要以爱之名,行恶之事,这是好事。但若事事都揪住“原生家庭”不放,却也大可不必。

原生家庭的确很重要,却不是孩子蜕变的全部理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点改变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群体的生活、社会的历练。

蝴蝶效应本身并无好坏,环环相扣的因果,每个环节上的教育不缺失,才是让孩子健康成人的关键。

各位家长,与君共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00 字。

转载请注明: 《隐秘的角落》结局太高能:“他杀了人,但他不是个坏小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