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香港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每年出产的电影多达上百部,但是稳坐前三把交椅的唯有“双周一成”。
三位明星中,演技最能获得观众认可的,是周润发和周星驰;有能力单独制作电影的,是成龙和周星驰;而个人作品最具备代表性,甚至被当成一种文化现象的,只有周星驰。这段话各位观众看完可能会觉得小编不客观,但是这不是我说的,是2005年凤凰卫视的官评。
很多人都说周星驰喜剧电影的内涵是悲剧,其实并非如此,这句话原来是指的卓别林,不是周星驰。而在小编看来,周星驰电影的内涵纯粹是不被人理解。时间回到20年前,小编依然记得那些人是如何抨击周星驰电影“无厘头”风格的。
的确,在当年那个环境中,“无厘头”是一个贬义词,它的潜台词就是不够优雅,不够庄重,拿不上台面。周星驰早期的表演风格都是这种,不过,我们觉得星爷的电影好笑,不是因为“无厘头”好笑,而是星爷的“无厘头”好笑。
早年间,周星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过,说他本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无厘头。如今看来这句话也许是对的,因为在星爷过后,出现过无数模仿他的人,但是始终没出现第二个星爷,哪怕有那么一丁点相似。
大多数观众都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无厘头”,星爷做出来的就那么好笑呢?小编觉得,周星驰的“无厘头”不是那种不着边际的搞笑,而是他在认认真真地演戏,从演戏缝隙中透出来的搞笑,这是天赋。
比如说在《唐伯虎》中周星驰有一段走模特步的表演,走完后紧跟着来了一场自嘲式的大笑。人们大多以为这段表演是周星驰在展现自己的喜剧功底,是在表现夸张的动作,但是,其实周星驰那段模特步和大笑都是真情流露,他只是在一本正经地演戏而已。
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周星驰电影的内涵是不被人理解。当然,星爷也理解不了别人,所以他在后来的电影中不断夹杂私货,无论是《喜剧之王》还是《少林足球》,他饰演的角色都是那个明明认认真真做事,却始终得不到别人理解的另类。
周星驰希望让观众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希望让观众看见他内心的想法。然而观众从来不关心这些,大家只是看着他在荧幕中搞怪,仅此而已。到了后来,一些人觉得自己看懂周星驰了,说出了“喜剧的内涵都是悲剧”。但是呢,我们仔细想想,周星驰有哪部电影是悲剧结尾的?一步也没有。
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看过《大话西游》后说上一句,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笑,长大了看这部电影哭。不过,在小编看来这句话才是对周星驰最大的误解,他并不是要向观众传递这么一种情绪,他的角色是即便身处低微,可依然积极地生活,沐浴在阳光里的。
周星驰很简单,1994年之前他就是单纯地想演戏,1994年之后他开始想让观众们认可自己的作品。星爷从来没想让观众大哭或者大笑,他是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付出,只是我们从这里面获得了“多余”的欢乐而已。
小编认为,周星驰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着的真心流露,就算不被人理解,就算跟许多曾经的朋友分道扬镳,可他依然是那个星爷,从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