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最让人郁闷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1)
刚刚刷微博,热搜榜里北大女生毕业五年开两公司。
看了视频,对其中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她十点多忙完回家的时候,她却对着镜头说“今天算回来早的,平时都是晚上12点多忙完回家。”
突然有些愧疚,我每天加班到8点多,我就觉得日子熬不下了,比起人家来说,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太舒适。
人家26岁都开两家公司了,你26岁却只会开玩笑。评论区里被各种同龄人羡慕嫉妒恨的评论淹没,我看到有人评论说“她运气多好,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我的工作极其无聊,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好羡慕她”。也有人评论说“有颜值又努力,老天真不公平”。
说实话,我是很佩服这个26岁就开了两家公司,获得福布斯排行榜30岁以下商业领军人物殊荣的女孩。但是除了羡慕外,我更多的是愧疚。
我为自己之前包括现在不成熟的想法感到愧疚。
是的,我们总是说日子无聊,其实日子本身不无聊,是我们自己无聊。
我听到过一句话说“不要把你所有的不开心和失败都归结于日子,生活和社会的错”。其实,你才是一切错误的根源。
(2)
忙碌中,接了锦歌的电话。
锦歌是与我一同入公司且在同一部门的战友,从入职开始,她就想着离职,她觉得她自己不太适应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她会因为别人无心的话而难过好久,也会因为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自责,更会因为每天千篇一律的工作而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
其实,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人,永远不可能过的开心。不论在哪里!
终于熬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锦歌因为工作压力大,神经衰弱,下楼时踩空了楼梯,脚骨折了。休了三个月病假回来的锦歌,依旧因为各种人际关系伤神,也依旧因为工作无聊而想着离职。
终于,从入职就说着要离职的锦歌在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后终于离职了,离职前,她很开心的告诉我说,她要开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不用每天给别人打工,不用每天周旋于办公室的人情世故中,各重要的是,不用每天过一样的生活。
结果,离职半年后的锦歌,今天打电话给我,问我公司有没有人员需求,她想继续回公司工作。我问她创业不顺利吗?
她沉默了很久告诉我说,工作室的业务很惨淡,每一单业务的结算周期都非常长,没有固定收入拿什么养活自己,毕竟自己还是要生存的。而且她抱怨说每个谈业务的客户都很滑头,要么就是谈感情不谈工作,要么就是谈工作不结算费用。
她说,她现在才意识到,原来的工作有多舒心,同事比起客户来说,好的不止一点。
我一时语塞,我想起那个坚决说着永远不会再进私企工作的她离职时兴奋雀跃的样子,好像解放了一样,可是,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却又想回到原来那个被她厌恶的牢笼里来。
(3)
同样是26岁的年纪,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开两家公司,而有些人却只能开开玩笑?
大家总是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机会为什么总是给了那些不如自己的傻逼。事实上,机会没有给你,是因为你远远不如那些被你看不起的人。
你没有看到开两家公司的人凌晨2点加班的场景,你也没有看到他五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千篇一律的工作。
所以,你没有被认可,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够牛逼,仅此而已。
你要记得,你有趣,你的生活才会有趣;
你有价值,你的生活才会有价值;
你变得更优秀,你才会在接受别人的羡慕和敬仰。
26岁还只会开玩笑的你,别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了。从现在开始,勇敢地接受挑战,勇敢的学会坚持,别让你自己梦想变成空想。
终有一天,我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不信,我们走着瞧。
现在女孩都是抢手货,男女比例失调,听说是8:1,一个女孩出嫁,大约有7个人要打光棍,为什么这个情况还是有很多大龄剩女呢?小编认为是女的选择太多,所以选择困难,很多好男人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中国人结婚自古叫做门当户对,青梅竹马。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女生,选择更多,因为高知识的人擅长分析,所以选择更困哪,如果选择跟自己不搭的人热恋是美好的,后面过日子就非常难了,学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重要的是两人的信任度和包容度。
研究生找对象常见的几个难点:
生活和家庭压力大
研究生本身年龄比较大,既要学习还要兼顾生活,家里在逼婚,整天处于高压当中,外表坚强内心却很脆弱,按照农村的年龄,研究生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可以上小学了,可是他们还在读书。每次聚会,回家都是别人的关注对象,经常被问到怎么还不结婚啊。
把恋爱当成任务
到了这个年纪可以坚强的说我还早,可是内心呢,为了早日结束拷问,很多人把恋爱当成了一个任务,随便找个男人嫁了,结果就是后悔终身了。
理想主义加冲动
很多研究生女找不到合适,某次聚会上一个男的刚好像理想中的白马王子,结果就一时冲动,献身了,不小心成为小三小四,后悔终身。
(2017-09-21)
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削减商业成本,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工商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
主干学科: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
就业情况:毕业后多在经济、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公司、企业、政府部门都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的企业管理是全国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都有非常好的工商管理专业。
(2017-09-25)
国内市场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湖南华南红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看来,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企业需要胜任行业岗位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获得,另一方面是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一、影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1、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从各高校总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于略同,基本上没有考虑区域特征、学校特色以及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目标过高,不符合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方面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全面合理性,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市场脱节比较大,使用的教材内容与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环境有较大差距。造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强。另外,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职业定位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够,无法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
2、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
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上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老师满堂讲,学生记笔记,课后进行背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慢,一些新知识和专业特色课程开的比较少,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沿的知识了解不多。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工作经历,虽然在实习环节有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校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但由于许多实习单位由于担心学生安全和影响生产,对学生的实习进行限制,实习过程也是走马观花,学生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没有接触企业实际的机会。
3、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获得就业岗位,并__保持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竞争能力,主要包含职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等。大学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职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太强,不愿意吃苦,不热爱本职工作,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二,学习能力差。大学毕业后,面对许多新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由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创新意识低。在一些工商管理专业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造成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不够,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二、华南红韵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1、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创新工商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对岗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建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专业素质培养;第二,构建学生应用技能提高培养模式,包括礼仪形象教育、文档的编写、ERP沙盘课程与实践,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深入实习、实践等;第三,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普通话水平能力提高模式;第四,构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五,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践,构建提高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实践体验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学生自己的特色。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德为先。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看,一些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吃苦,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缺乏诚信和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要通过课堂教学、企业专家讲座、企业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怎样做好一个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首先,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高校的二级学院(系)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者,要有明确的组织保障,从主管院领导到教研科、教研室、实验中心,都有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各负其责,互相协助配合。另外,要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兼任教师,参与学院的培养计划修订、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次,制定容易操作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便于操作和执行。特别是对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安排、课时计算都要有明确规定。对于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检查措施,从实验指导书、实验课时是否符合要求、分组情况、实验报告批改等环节都要逐一检查,确保实践教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另外,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对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实验室,要面向专业学生开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以此来参加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培训和学科竞赛。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灌输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特别是典型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中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情景教学,如:教学游戏、情节模拟和扮演角色等,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管理理念,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像营销体验、会计工作人员体验、模拟法庭和商务谈判,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验仿真中,学生利用网络相关资源,获得筹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资料,再采用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操作,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营销创意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017-08-09)
现代人大多谈“胖”色变,许多爱美的女性为了把自己塞进小号衣服里更是瘦成柴火妞、瘦出锥子脸,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圆润润水灵灵的女孩一出现便让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叹:美人如斯才对。
其实,时髦从来与身形无关。学好微胖界女星们的穿搭法则,“装”出自己的独特魅力绝对比瘦下来更加撩人!
上半身偏胖
对于上半身偏胖,尤其是宽肩且有拜拜肉的MM,一字肩和V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参考微胖女神范冰冰的一字肩:
直言自己胳膊粗的冰冰女神,巧用一字肩完美遮肉,露出玉颈,显得整个人优雅大气。?
称霸微胖界多年的“华妃娘娘”蒋欣,梳起丸子头、穿上白色镂空一字肩上衣,整个人清爽俏皮又韵味十足。
而对于天生骨架大的辣妈超模米兰达可儿,穿衣稍有不慎便显得整个人虎背熊腰,但V领设计的米白色包身连衣裙却很好地掩盖了身材缺陷,腰间的深咖色腰带也是穿搭小心机,天使可儿浑身散发着阳光自信的女性魅力,让人挪不开眼!
下半身偏胖
下半身偏胖的MM以“梨形身材”者居多,脂肪一般聚集在臀部和大腿根部,穿搭上以“扬长避短”为主,遮盖肥大的臀部,露出比较而言纤细的腰肢和脚踝,这方面,时下大热的阔腿裤和伞裙绝对是各中佼佼者!
非常有垂坠感的阔腿裤让下半身看起来流畅自然,掩盖宽胯骨和腿型的不完美,上半身的撞色穿搭和略长的外套也起到不错的修饰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超模的气场尽量不要选择大面积印花的款式老老实实穿纯色款就好。?
穿起来气场十足的伞裙和阔腿裤一样对“梨形身材”非常友好,对自己小腿自信的MM也可以选择半身裙的款式,搭配露脚背的高跟鞋同时提高腰线,分分钟拥有颀长流畅的下半身。
全身都偏胖
全身都偏胖的MM肉感十足,看上去十分可爱,在穿搭上用些小心机也能扬长避短,轻松打造高挑性感的身材
宽松收腰的衬衫裙
上下宽松的衬衫裙休闲有范儿,收腰或者系带的款式重塑身材比例,完美遮肉且让整个身形显得十分协调。?
长款外套套装
长款的合身外套遮肉又显高,搭配同色系或者撞色的裤装都十分吸睛,需要注意的是,上半身偏胖胸部丰满的MM可以选择V领或U领的内搭,下半身偏胖的MM要搭配纯色且裁剪合身的裤装,两者都尽量露出脚踝或者脚背,才显得高挑迷人。
瘦不等同于好身材,时髦也从来与身形无关,了解自身身材的优劣,掌握适合自己的穿搭方法才能活成真女神,最后祝大家不管胖瘦都能有一个好心情,比心~
(2017-09-24)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方向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等。
大类招生
以前,孩子如果想学会计学,那么直接报考某个学校的会计学专业就可以了,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类”进行大类招生,不进行细分,入学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各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不同,在工商管理大类中招生的专业也不同。
因此同样是报考工商管理类,还需要了解不同学校其未来的专业分流。例如: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分为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英语和数学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再分专业。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类)则包括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5个专业。
所以,我们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家长注意的是,在报考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时,要根据各校招生章程,结合考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考生一定要弄清所报院校的大类中都包含哪几个分流专业,哪个专业是考生的兴趣所在,认准专业再选择院校。
工商管理类专业
下面我们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
1、工商管理
这里所说的工商管理,是工商管理大类下面的一个专业。是大学里最常见的一个专业,开设的院校也很多,报考的人数也多。这个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用通俗的话来说,工商管理就是一门研究怎样办好企业,管好企业的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涉猎广泛,从营销到财务,到相关法规,从个体技能到领导团队都有相关课程,为毕业生成长为一个管理者打下了理论基础。但同时由于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太多,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贸易、甚至法律,都涉及到了,也就难免只学皮毛。
学习工商管理对学生的数学、英语等水平都有一定要求。毕业生将在各种组织中发挥协调作用,因此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该专业普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好找,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真正的对口。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商管理专业学的东西很多,就业面也广,可以从事很多方面的工作,人力,营销,物流,金融,会计等都可以,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进行学习与发展。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还有就是各省的财经院校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工商管理学科基础: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
2、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也是一个就业比较容易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市场营销更多的是一门实战学问,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分析力、判断力。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的主要择业方向是销售类和市场类的工作。销售类前期可能会辛苦一点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建立自己的客户群,业绩突出的话可以提升到主管或销售经理,然后再向总监或者分公司负责人去发展。
市场类主要以市场策划为主,负责公司市场调研、分析、针对市场制定适合的销售策略及公司发展规划。市场工作相对销售工作的区别在于要比较稳定些,底薪会比较高一些,但是一般没有提成,只有奖金。
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东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3、会计学
会计是各用人单位必不可少的工作岗位,用通俗的话来讲,如果将企业比作一部行驶中的汽车,会计学就如同这部汽车的仪表盘,需要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如速度、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等直观地表现出来。会计专业就是要将企业运行各个方面的数据通过各种报表反馈出来。
在大学里,会计学专业学生主要侧重学习加工和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本领,以及如何运用财务信息进行企业的相关经济决策。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机、英语等等,也包括入门级的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市场营销和管理学。专业课一般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税法与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等。
这个专业要求学生比较细心、耐心,对数字要敏感,学习期间还要考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
就业方向:
1、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一般。
2、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3、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强度比较大,尤其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待遇差别很大。
4、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5、公务员、教师:比较稳定。
推荐院校:
会计学在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很多高校中,设有单独的本科专业;但在其他一些大学,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会计专业是“工商管理”大类下的一个子学科,招生时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
4、财务管理
通俗点来说,会计是研究怎么算钱的,财务管理是研究怎么花钱的。“如果你更喜欢思考如何使用一笔钱,如何从银行贷到款,如何让企业少花一点钱,那么去学财务管理。如果你更喜欢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核算每一笔业务,那么去学会计专业。”
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来看,这两个专业绝大部分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财务管理专业略偏重于管理,而会计专业更侧重于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做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懂会计,而且要比一般的会计要求更高,所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做会计没有问题;会计专业也学财务管理,高级的会计往往也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都需要财会人员,但一个人要成为高级的财会人员,就非常不容易。在我国,除了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也是属于会计工作,所以也需要持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把“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出来。如果将来想从事银行证券等领域需要理财规划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在房地产从事评估专业的需要工程评估师等资格证。
本专业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从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当年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有人认为学财务管理比较容易当财务领导,这是完全错误的。公司招聘财务领导时,都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而不会招应届毕业生。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比如先当出纳或会计,优秀者再成长为财务经理(财务主管),财务经理中的出类拔萃者可以成为CFO(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
就业方向:
可以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工作;到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分析、投资分析、资本运作等工作。不管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都要争取向高端发展,要做专业和资深人士。低端的财务人员几乎遍地开花,而高级财务人才却始终是行业内的紧缺人才。
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的考生不能报考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等专业对考生的辨色力是有要求的。
推荐院校:
北京工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都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专业优势比较明显,特色比较突出。
5、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学习方向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配置、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素质测评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通俗点就是:管职位、管招募、管培训、管工资、管福利、管劳动合同。
培训与开发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前提是自己要有很深的知识积累与行业经验。此模块的就业方向有两个。一是做培训专员、培训主管等等,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培训。另外一个就业方向是专业的培训讲师,不过这个需要有很全面的知识与很深的管理经验,只学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够的。
招聘与配置,就是面试官。有些企业把招聘与培训合并在一起称为招培专员,许多招聘面试技巧都是在工作中积累的,想要在招聘上有所作为,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着重培养识人能力。
薪酬与绩效是人力资源的难点,一般公司人力资源部中,薪酬绩效专员的工资会比其他专员高些。
劳动关系说白了就是入职、离职、劳动纠纷处理等等,一般情况下还有社保的管理,这个往往是学人力资源的孩子们最初的工作内容,需要一定的法律常识,尤其是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
专而精的HR往往很受欢迎,比如招聘经验丰富有见解者。即便是做劳动关系方向,如果能做到为企业规避劳动风险,熟知劳动法,也会非常有前途。
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6、审计学
审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及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从事审计工作以及在学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审计学本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储蓄信用中介、其他金融投资业、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等,在这些行业入职一年左右的月平均薪资普遍在4200元及以上。
该本科专业毕业目前适合从事对口的职业有:会计、文职人员、出纳员、审计员、个人理财顾问等,在这些岗位上,本科毕业生刚入职一年左右的月平均工资普遍在2600至3200元之间。
根据成绩合理定位适合的大学和能冲刺的大学,根据学科特长、性格定位适合的专业,家长还需提前了解全国各高校实力、专业信息及历年的招生录取情况,多做分析、筛选。加youzy18管理员微信入群交流学习,获取更多大学信息。
(2017-08-24)
作者简介:维小维,一个做投资高管的诙谐女子,逗比的职场妈妈。写接地气、有意思又不失理性的文字。是你知性、幽默又有料的良师益友。
最近,一篇号称史上内心戏最多的北大女生求职史火得不要不要的。
知乎上一众老司机都忍不住化身愤怒的小鸟,飞成一道道义愤填膺的弹幕。
我百忙中抽时间看了一下,只有一个感觉:长。
洋洋洒洒1.7万字,我中间靠吃了一次又一次的零食减压,才用顽强意志勉强把它读完。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 2016年9月,北大姑娘因男友在杭州,悲伤地告别了腾讯实习,加入人头涌涌的校招大潮;
○ 无数杭州企业,她只看得上网易管培生;于是破釜沉舟精心准备,一面、群面、二面,最终死在了网易的终面;
○ 2016年10月,只好破罐子破摔,违心投了房地产、银行、小公司一大堆,说了很多很多的谎,比如我爱房地产,我爱小公司,我爱稳定生活,我爱体制内工作……
○ 11月,终于拿到了浙商银行的offer,做了一件众口铄金“矫情”的事:买一杯DQ雪糕,坐到天黑。一边坐,一边不胜委屈,那些不要我的互联网公司都瞎了眼。
○ 2017年7月,安稳当了银行员工,内心还是充满不屑。
她是那个想做有趣事儿的北大网红,她不甘心每天就在银行的OA系统批卡批卡批卡……
最可怜的是那个银行,发了offer,给了住星级酒店的培训,朝九晚五,工资优越,通篇还是被黑出翔……
○ 2017年8月,入职一个月后下决心跳槽,要去互联网,哪怕异地恋,哪怕有风险(此处应有掌声……)
○ 最后,在北大朋友的介绍下,进了网易。终于圆梦,跟男朋友一起待在一个公司。
看完,我的内心可以说是非常害怕了。招一个人的风险真的好高啊!
候选人违背内心跟你说一段美轮美奂的入职动机,你什么都不能做,你只能选择相信。
你认真悉心教导一个月后他要走,你什么都不能做,你只能选择放行。
浙商银行算是倒大霉了,招聘成本哗哗地花出去,培训成本也哗哗地用了一个月,然后应届生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真的不喜欢你。
职场老司机纷纷诟病的是,女生优越感太强,女生太矫情。
在我看来,一个念北大的女生,有优越感很正常;
一个谈恋爱中的女生,矫情也很正常。
不道义的是,她说谎,她欺骗,她违背内心。
无论为了什么原因,违背内心才是最不负责任的矫情病。
女主是相当幸运的,她通过内部招聘,一离职就去了自己想去的公司。
但是对于万万千千的其他人来说,一个月就走的负气跳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前任才做了一个月,大写加粗的不忠诚。
职业选择可以说是情感选择之外的人生第二大难题。
在某些迷雾重重的路口,有爱情,有远方,有兴趣,有薪酬。
种种因素左右摇摆着我们的思绪。
到底应该怎么做选择,才是靠谱、负责又忠于自己?
怎样正确理解什么是“我喜欢”?
中国教育有一个挺奇特的的现象:
一个学生,非要到考大学填志愿了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学什么;
一个大学生,往往到了找工作,才开始思考自己要做什么;
一个年轻人,直到要结婚了,才开始明白自己爱怎样的人。
所以,其实选热门、选高薪还是选喜欢并不难,很多人都义无反顾选喜欢。
最困难的是,我们天生没学会,什么叫做“我喜欢”。
就像热文里面的女主,她从大学开始就搞公众号,在人人网发起活动,做了250万人玩的文字游戏,她就笃定地认为:她就是喜欢互联网。腾讯网易这些公司才是她的最优解。
然而,她喜欢的核心并不是互联网,她喜欢的是新鲜、簇拥、探索的感觉。
她真正厌恶的,不是银行,而是规行矩步、工作重复、人生范围太窄小。
所以,我们谈喜不喜欢的时候,并不是在谈一个行业。
我们在谈一种工作性质。
什么互联网就是自由自在,互联网就是玩法很多,那不叫了解,那叫刻板印象!
作为一名待过网易也待过游戏公司的互联网老兵,我很抱歉地说,互联网行业也有重复、低级、没有挑战性的工作。
甚至每一份充满新鲜感和探索性的好玩工作,都有它麻烦重复不愉快的那一部分。
盲目地把一类行业套上一个标签,跟那个“一叶障目”的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首先把自己又拿手又开心的事情归纳一下,到底喜欢那里面的什么感觉?
感觉懂吗?
那就是一种刹那兴奋,刹那心流,刹那无比满足的瞬间。
你喜欢的那种感觉,就是你想要的工作性质。
它的范围可以很广,不要给自己下一个狭隘的定论。
怎样正确理解人人追逐的大公司?
大公司,就是稳定得像康庄大道的起跑线。
路障少,平台宽,一起跑步的又都是聪明人。
谁跑过马拉松谁知道,在起跑线的大马路上,通常每个人都被埋没在汹涌的人头中。
你只能在人群里默默地跑。不知道多久,才有可能在某个弯道冲出去,甩开大队伍。
这也是大公司生活,活生生的描述。
一个人多势众的大平台,你要非常拔尖,才能被人看见。老板的眼里通常只看见“岗位”,看不见“人”。
一个身兼多职的小平台,你可以常常直接接触到最牛逼的老板;
在摸打滚爬中,你也许在蒸蒸日上的业务里光速成长,也许会很快在倒闭的公司里失去工作。
怎么选?
看你对“安全感”和“挑战性”这六个字的偏好度。
看你对小公司业务发展的判断和眼光。
骑驴找马到底对不对?
热文里面的北大女主,找到了一份性价比高但不喜欢的工作,她妥协了。
也许在找工作极度疲劳的一刻,在周围的人拿着offer兴高采烈的一刻,懦弱和投降太容易了!
然而,进入不喜欢的公司然后骑驴找马,折损的永远是你的职场信誉。
换句人话,明明不喜欢,说谎说爱,那是最要不得的。
你不喜欢体制内的拘束,你就别假惺惺地说可以。
且不说浙商银行从此可能把女主列入黑名单,网易要是看了这篇文章,是不是也该想想:
什么时候她发现我们的工作也不过是每天开会、写策划、弄ppt、搞v1到v100的方案,又会觉得索然无味,又会产生一走了之的念头?
我更加不会告诉你,网易的HR分分钟就是浙商银行的HR的兄弟。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说:我从来不会海量投简历,我会把目标单位分梯队,一次只投三四家。一批失败,再投下一批。
牛人都从不骑驴找马,一找就要找到马,哪怕不是千里马。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足够慎重,才能等到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人生任何一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但任何一个选择都有成本。
我们要做的是,在足够靠谱的信息上,做最负责任的决定。
这里的负责任,除了对自己,也要对他人,对企业,对任何一个可能在未来跟你陌路相逢的人。
这个世界的确没有捷径,每一条路都并不好走。
真正优秀的人,无论路再不好走,都能认清方向,忠于内心。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amethyst浩子”:这么长,我竟然看完了。羡慕,祝福。
网友“女王殿下萌萌唐”:我看完了
(2017-09-22)
据去年英国卫报的一份调查,1980年代以降,30岁以前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穷,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年轻人的无力”成为世界性现象。幸好中国还有方兴未艾的城市化和互联网经济,阶层跃升还远未停止。
很多人说,刚毕业看不出同学之间的差距,但毕业5年后,基本就能看出趋势:能上的已经上了,不能上的也就这样了。
其实,这才刚刚开始呢。人生就是不能着急,好戏永远在后头......
昨天从泰国回到深圳后,跟几位同学叙叙旧。
第一位同学甲是原生的码农。为什么说他是原生的呢?因为虽然我们都是相同的新闻专业的,但他主攻网页设计和网络传播,相当于工科了,代码写得非常溜,网页设计作品也很有艺术感;而我选的方向是新闻写作和公关,实打实的文员功夫,没有特别典型的一技之长。所以一起刚来深圳的时候,他是我们最羡慕的对象,第一个月工资就有6000-7000(那时候我在深圳的工资才3000而已,还被老板各种克扣)。现在他在一家程序公司任技术经理,混的风生水起,月薪2万起步,多的月份可以拿到四五万,已经在深圳福田上梅林买房定居,娶妻生子。
第二位同学乙是野生的码农。为什么说他是野生的呢?因为他跟我一样学的是新闻写作,可惜在本专业方面没找到工作,后来误打误撞做了程序中介,通过帮程序员揽私活的方式开发一些小游戏小网页,目前已经成功运营了一家小的网络公司,收入时高时低,但也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了。由于此前在老家给父母买了一套,没赶上2015-2017年这一波地产红利,现在正在存社保,准备在深圳上车。
第三位同学丙不是码农。回想起五年前刚毕业时,他是我们班最踏实肯干的男孩,由于选择的方向是文学写作,找不到特别对口的工作,一直呆在长沙做销售,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可惜苍天负了有心人,五年以来他一直没碰上好运气,最近刚转到深圳,跟其他刚毕业的小学弟一起干,还是做销售......买房自然也是空谈,甚至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女孩结婚,真心不好说。大伙儿都替他着急,唉。
第四位同学丁是我的闺蜜,一位有才有貌的中华奇女子。在湖南隆回老家支过教,在深圳借助微信做过老家的橙子批发,后来又回到长沙高桥大市场,跟老公合开了一家店面做茶叶生意,现在无业,安安稳稳地做着老板娘......看似清闲,其实这姑娘对市场很敏感,经常跟人打探各行各业的行情和操作手法,想自己另立门户,再做点其他生意。她房地产投资的行情信息就是问我的。目前她是我们09届1班的首富,名下已有五套房(还不算老公的),遍布深圳、长沙、杭州、成都四个城市。存款若干,这辈子应该不用愁了......
以上甲乙丙丁这四位同学,我总觉得很有代表性。
也许在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听老师讲过,刚毕业看不出同学之间的差距,但毕业3-5年后,基本就能看出趋势:能上的已经上了,不能上的也就这样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分化的趋势?除去家庭因素,我觉得,在刚开始的人生路上,混的好的同学,主要做对了这几项选择题:
(1)专业选项。回顾我们班,所有选择了工科方向(会写代码、编网页)的同学,总体上都比选择了文科方向(新闻写作、公关)的同学混的好些。大概是因为拥有一技之长,运气再不济也能靠着专业混饭吃。而那些专业技能比较“虚”的专业方向,真正工作起来几乎没有多大用处。
当然,随着毕业时间越来越长,人生受大学专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弱。毕竟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对于真正出色的人才,只要认真,没有什么不会做、做不好的事。
(2)城市选项。很明显,呆在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比呆在长沙要多得多。不仅仅是工资高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产业结构的不同,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风口”,能让更多的“猪”飞起来。
而对于甲乙两位同学来说,他们选择的专业是热门的互联网,互联网从整体上来说,算得上是中国最强劲的风口,近二十年来造富无数。但从另一面来说,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选对了城市这一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同学乙,如果不是在深圳,他应该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误打误撞做了大批腾讯员工的专职中介。
(3)行业选项。专业跟行业不一样,专业体现的是个人能力,行业体现的是社会进步趋势,两者方向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人才效用。例如上面甲、乙做互联网的同学,就是个人能力跟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所以才取得了这般人生佳绩。再比如我,如果不是有幸选对了房地产行业,我恐怕至今也买不起房。
那么,为什么我们班最努力的丙同学,工作这么踏实努力,为什么反而没能走上人生巅峰呢?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丙同学没能将个人能力融入到行业里去,没选对城市倒是其次。工作五年来,他岗位换了五个,行业换了四个,从食品行业到家具、房地产、医药,每一个行业都做销售。所以即便他的销售技能上去了,但由于没法深耕行业,工作业绩也就没法取得突破了。最可惜的是他在去年5月份,长沙房价大涨的前夕,他从长沙跳到深圳,从房地产销售跳到医药销售,就为了每月多拿2000的底薪,他失去了大批“捞单”的机会。试想,如果他一直留在长沙做房地产,以近一年来长沙的房地产行情,就足够他在长沙买一套房了。
△房地产造就的是时代,抓住时代的牛耳或者尾巴才是王道。在房地产火热的年代,做房地产销售无疑是最赚钱的门路之一。
聊完了人生,我们再来聊聊房子。
刚才我们提到,包括我在内,没有房子的只有丙同学,乙同学虽然有一套,但却买错了城市(他买在老家张家界市慈利县),以至于失去了在深圳购房的首付和时机,现在虽然月入几万,但由于深圳限购,他至今还在补社保。
对此我安慰他说,我们还年轻,目前好歹也到了不差钱的地步,所以房子不房子的事,可以先放在一边。倒是看看班里的其他同学,我们还算是幸运的。2015-2017年这两三年房价暴涨的行情,已经远远将大家拉开了差距。要知道,目前班里买房的只有一半人,另一半还在努力挣首付。
他默不作声了。其实更沉默的是丙同学,在今日聚会里他几乎没发言。我心里有些黯然,也就没多说话了。但他却在这时候主动发起话来:
地产末班车走了,跃迁新途径在哪?
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我怔住了。也许班里另一半没买房的同学都一样,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毕竟最近几年房价涨幅的速度,基本要高于大多数应届生前几年收入的增幅。而现在房地产熄火了,还有哪些办法迅速实现财富倍增呢?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站在个人的角度尝试回答。
首先要声明一点的是,别把眼光局限在房子上,去市场走一圈,就知道,“跃迁”的机会非常多。对于“跃迁”,或者简称为“暴富”,从来就没有定论,只不过房地产是迄今为止最持久的途径而已。而市场上还有其他途径,例如90年代的下岗潮坑惨了工人阶级,随后而来的国企改制又肥了一拨人;2001年加入世贸打开国门释放的巨大套利空间,让外贸和外资行业挣得盆满钵满;90年代起飞的股市和互联网,也分别为中国创造了无数巨富,还有最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直播、微信公众号、手机游戏,无一不蕴藏着巨大空间......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对于像丙同学这样已经选定了专业技能的朋友而言,重新找到高成长性的行业确实很难,但不代表没有。只是像过去诸如炒股、做外贸、做互联网、做房地产这些易于发现的、门槛低的机会正在被套利者抹平,或者说被政策关门,但隐蔽的、有一定门槛的机会,则一定是有的。未来发现这些机会,除了专业的知识、敏锐的嗅觉,还需要一定的资本和勇气。
另外,对于丙同学而言,也许跟着时代变换一下方式也许会更好。在这方面,很明显丁同学就做得很好。她在看不清前路的时候,跟着自己的理想去了隆回老家支教;看到了隆回脐橙滞销的商机,再加上微信营销的契机,她来到深圳用微信卖橙子发掘出第一桶金;在深圳遇到一生所爱,然后跟着老公做茶叶生意(卖很火的安化黑茶),继续扩大战果......也许对她而言,时代是变化的,而她却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这一种顺势而为的果断,就是能力!
尽管凭借着机遇和房价上涨的大势,部分毕业5年的同学已经快步走向成功,但不可否认,5年的差距算不了什么,20年以上的差距,才可能有一些定论。5年的时间,在漫长的人生路,只能称得上是短跑。
说到这里我想起初中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一文: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人生啊,就是不能着急,好戏永远还在后头。来源:地产八卦女(ID:dichanbaguanv)
(2017-10-10)
2017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第三章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重点难点考点儿,总结,考点分析,第三章,主要讲述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两部分内容,其中目标市场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属于重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知识有可能出现案例分析题,从历年考题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都有涉及,主要是时间,五年的,考试本章考题分布题型分值分布,2016年,单项选择题六个题六分儿,多项选择题两个题四分儿,案例分析题,四提八个分儿,考察12道题18分儿。
2015年,考察第三章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单项选择题六道题六分儿,多项选择题两道题,四份儿,案例分析题,没有,没有考案例分析题,2015年总共合计考察八道题,十分,2014年,考察第三张,单项选择题七分,那么多项选择题两个题四分,案例分析题四个题八分儿,合计2014年一共考察13道题,19分,2013年,考察单项选择题七道七分儿,多项选择题两道题四分儿,案例分析题四题八分儿,合计2013年一共考察了13道题19分儿。
第三章本章主要的考点有,考点儿一,市场营销观念和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考点二,市场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点儿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考点儿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考点儿五,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考点儿六,品牌资产和品牌战略,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当代润之”:不错
(2017-09-27)
毕业五年,似乎是一个职场上的分水岭,它将原来一起上学的同窗淡化成路人。
有人可能考几年公务员还没有考上;有人还在上学,读研,读博,出国深造;有人已经自己成了老板......
而这些差距仅仅是个开始。很多时候,人生上半场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将决定你在下半场的人生层次。
最近哈佛大学出了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还没戒掉以下3个习惯,你会越来越没出息,越来越穷。
1三分钟热度
有个同学毕业后进入了外企工作,但由于英语水平有限,毕业几年到了瓶颈期,迟迟没有晋升。她知道,英语就是她的拦路虎。
于是,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跟我说要重学英语,还做了个计划:
晚上下班后,利用空闲时间背单词、做阅读,至少2小时;早上6点起床练听力;上班路上背单词;中午复习巩固......
计划听上去很完美,她也充满信心和斗志。结果,只坚持了不到一星期,计划再次“流产”。起因只是某一天晚上她加班后到家,倍感疲惫,忍不住对自己说: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说吧......
其后,计划不断被破坏:晚上被电视剧、综艺夺走了注意力;早上怎么也起不来;中午更是困意袭来,直接放弃。
“三分钟热度”,让同学的计划无疾而终。不只是她,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过“雄心勃勃的制定计划,心灰意冷的放弃计划”的经历。
下定决心健身,但是跑步没几天,就放弃了;
买了一本好书,翻了几页,到现在都还没有读完
逛完画展,忍不住报了绘画班,却在削铅笔时就觉得兴趣索然;
……
心理学上,“三分钟热度”可以用“奖励与惩罚”理论加以解释,即人们都追逐短期效益的“奖励”,而忽略潜在危害的“惩罚”。
这种“三分钟热度”,是一种即刻的满足,缺少对长远规划和坚持付出的认识。而一个高效和幸福的人生,绝不能有太多的“三分钟热度”。
因为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失败,其实都是源自于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的人,永远体验不到坚持做一件事成功后带来的喜悦。
2总找借口,自我设限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观点:成功的人都特别聪明且有运气,而自己不够聪明又没有运气,所以难以成事。
作家李尚龙写过这样一段经历:
几年前,他和同事小方,都在一所城市里当英语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备课,生活像上了发条,虽累,但重复着。
几年后,小方依旧在上课,李尚龙则成功转型成了导演、作家。而小方将李尚龙的成功,归结为聪明、运气好,却完全忽略了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下班很累,同事打开电视,而他打开电脑;同事看节目,他码字;同事准备睡,他继续熬。那段时间,他每天一部电影,每三天一本书。笔记记在厚厚的本子上,光是本子,就写满了十多个。
而这些,同事小方都选择性忽略了,她只会继续抱怨着工作太累,重复性太高......下班后依旧逛街、看电视、睡觉。
遇到困难,不想承担,很多人都会自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这是最容易办到的事,它是我们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常用的手段。却浑然不觉,当找借口成为习惯的时候,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没出息。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你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你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
同时,爱找借口的人,还习惯给自己设限,杀死自己的潜能力。
习惯在事情还没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一个“高度”暗示自己:这件事情我肯定没办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给自己找了一堆不努力的借口。
的确,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帮你阻挡任务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并给你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是,它却剥夺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机会。
3拒绝学习,放弃成长
上个月,大学同学小松突然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原来,她成功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类研究生。
顿时,班上的微信群爆炸了。毕竟,我们本科阶段的专业,和设计、艺术完全不搭边。大家纷纷在群里恭喜她,大赞她有艺术细胞。
出于好奇,我私聊询问了她是怎么办到的。
小松回答:“哪有什么天赋和艺术细胞。我原本就喜欢设计,但碍于专业所限,没法从事相关工作。毕业这几年,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业余时间、精力,这几年的工资几乎全部都花在这上面了。到如今,才终于有所回报。”
小松的话,让我这个大学毕业后,就几乎停止学习的人醍醐灌顶。我不禁想,明明是一样的起点,为什么会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悲催地发现,原来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人家一直在学习,而我却惬意地停了下来。
不聪明、没运气、不如对方,都是借口,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一方以为学习已经停止,而另一方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HBO今年拍摄了一部记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
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地度过的。
他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他从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终生读书和学习,是巴菲特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和信仰。
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离不开终生学习。
的确,持续地学习需要费脑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斗争。远远不如躺在家里玩手机、看电影来得舒服。
但是,保持好学的心态,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将会是你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决定。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