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年女同Nic和Jules,有两个孩子,一个18岁刚高中毕业的女儿和一个15岁的儿子。两个孩子都是得益于精子捐献者,通过人工受孕得来的同父异母的亲姐弟。女儿已成年,根据法律可以提出联系捐精者的请求。女儿在没有通知"双母"的情况下,私自带着弟弟去见了这个他们从小就想知道是谁的人——Paul。这个举动是一切悬念的开始,也打开了全片的潘多拉宝盒。
Paul是一个性感的中年男人,虽然有点"油腻",但不失吸引力,为人随性,经营着自己的餐饮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位母亲在得知了此事之后,决定见一下Paul,并计划"杀他个片甲不留"。
虽然Nic始终认为Paul是这个家庭的威胁,但是由于Paul的随和、低调,再加上个人的小魅力,和全家人处得不错。
Nic是一个强势的女人,也是全家的顶梁柱,几乎以一己之力供养了这个家。而Jules扮演着传统女性的角色,全职在家,自己在园艺方面的特长和才能从未得到施展。Paul决定让Jules帮助自己规划新购房舍的花园,发挥她的特长,也可借此促进和这个特殊家庭的关系。Jules接受了这份任务,并陶醉在其中,由于自己的小兴奋,也常常在Nic面前喋喋不休夸Paul的优点,但并没有换来Nic的认同,而是反感,感情的裂缝因此出现了。而Jules和Paul呢?日久生情——睡了。Jules竟然双性通吃!
事情败露后,Nic爆发了,姐弟两人同样也无法容忍出轨者的行为。Paul也同样遭到了鄙视和质疑,尽管他很想再亲近这些 "属于"又"不属于"他的孩子们,但是难逃第三者的罪责。家庭的稳定和谐需要得到捍卫,家人的感情不容伤害,就像Nic将Paul拒之门外留给他最后放出的狠的话——"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
第三者偃旗息鼓而去,Jules还欠大家一个道歉。最终她道出了隐情:人到中年,韶华已逝,褪去的不只是美丽的容颜,还有对生活的激情,婚姻生活的艰难,以及被爱人忽视,最终自己在迷茫中飞蛾扑火。
电影的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深埋在彼此心中的爱挽救了这个家(JLN,Jules Love Nic),一切都合解了。在把女儿送进大学校园后回家的途中,一对爱人又将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以此昭示,没有什么能拆散我们!
同性恋婚姻在美国部分州已经合法化,在我们中国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甚至同性恋都不能被公众所接受,我还记得国内某傻逼著名演员,在电视屏幕上痛斥同性恋。尽管自己对同性恋的态度还算理性开明,但是在心理上好像对同性恋家庭还没做好准备。可能是思维的惯性,在观影过程中,看到女主角的出轨,竟然没有去想这是对家庭和婚姻的背叛,反而期待男女主角在一起,甚至还龌龊地想过,导演会不会来点"3P"的镜头。
还是Nic和Jules的对话点醒了我:Jules在请求宽恕时无意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又不是外人。",那他是谁呢?"他只是是个捐精者。"对,他只是个捐精者,是他的精子帮助了这个家庭,但他没有抚养过这两个孩子,对这个家也没有任何特殊权利,完全是个局外人,他和所有第三者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影片确实触及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同性恋是否能有婚姻生活,是否能有孩子,该和孩子如何相处,孩子会如何认知自己的双亲,通过捐精人工授精的孩子父母如何定义,就像片中的Paul他是孩子的父亲吗,他该不该被所有的当事人知道,大家见了面后又该怎么办,家庭利益该如何被保护?所有的这一切问题,电影当然不可能一一给出答案,它只是亮出了一种可能、一种态度,甚至只是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土地上的寻常事。但是能给出这样的故事细节,对我们而言已经蔚为景观了。同样,这部影片也和所有优秀影片一样,细说了人的故事,发生在寻常人身上的真实的故事,并且感动了我们。
这部《孩子们都很好》是2010年的一部影片,最近又回看了电影和当年自己记录的文字,感受确实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时自己关注重点完全放在了对同性恋问题的探讨上,包括同性恋的家庭状态如何;母子之间的关系如何、捐精者和家庭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等等。今天再回看的话,这些好像都不是影片的重点,那些只是故事的外壳,自己关注的问题很多是自己的臆想,影片没有探讨。影片在角色关系的设定上,虽然是两个女同性恋,但仍然映射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和地位,没有逃脱男权主义的窠臼。影片只是打着同性恋的旗号,再次探讨了中年危机,又贩卖了一次和谐家庭不容侵犯、打压所有"小三"的主流价值观。当然,这些都不妨碍这是一部好电影和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