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爱国教育:讲屈原也要讲张仪,讲霍去病也要讲娄敬

由 蓝树芬 发布于 八卦

  受了几十年的爱国教育,大家伙基本都成爱国者了,嘿嘿。可爱国的方法都掌握了吗?恐怕还没有吧,所以有必要把爱国教育扩大一下。中华五千年不止有屈原、霍去病等人爱国的,还有张仪、娄敬等人也爱国嘛。他们所用的方式方法与前者是有区别,学了他们的方法就能开拓爱国思路,更好的爱一爱这个国家。

  屈原是宁死不屈的,在楚国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他就一条路走到黑投了汨罗江,这种为国而死的精神是受到后人景仰的。然而爱国爱到国将不国之时,人们只有这一条路吗?俺看还是有其他路的,春秋战国时的人脑筋其实还是很灵活的,士为知己者死,可要遇到不知已的蠢货,那又何必为其卖命?嘿嘿,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仪原是魏国人,在自己国家混不开就跑到楚国去,楚国宰相有眼不识泰山把张仪当贼打得半死。张仪此时没有觉得人生抱负就此完蛋了,而是认为自己的舌头还没被打烂还有得救,他转而投奔秦国终于成就了其“连横”大业,为秦统一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相比起屈原来他没有那么忠贞,却更能分认清形势,顺势而为实现个人理想,改变国家命运。屈原精神固然可嘉,但要大家都学他那样为一个失败的王朝去死,那未免也太过份,另外学一学张仪也是不错的呢。


  提起大汉朝的光荣,爱国教育老拿匈奴未灭就不成家的霍去病当典型。霍将军生在好时候呢,汉朝经文景之治天下富足,这才可以供得起霍将军的大军,成就了他封狼居胥的英名。可要回过头看为这打下基础的另一个人却更值得大家学一学,汉初国力极弱皇帝的马车都找不出四匹同色的马来,刘邦提四十万大军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这样的仗当然打不下去。幸而有娄敬出了个好主意,那就是把皇帝的女儿献给匈奴人与他们和亲,送给他们一些财物与他们和平相处。这主意要放到片面的爱国者眼中那一准是卖国该死的,嘿嘿,也是刘邦英雄识英雄他就准了这方法。与匈奴的和亲不光是让汉朝得以和平发展变强变大,甚至还让匈奴人产生了对华夏的向心力。后来匈奴族领袖皆自称姓刘,最后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呢。要讲爱国之功,娄敬会比霍去病小吗?以前的爱国教育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娄敬这样的人,只讲面子好不好看,而不问实际操作是否有益,这就容易造成爱国的片面性。以为只有如霍一般才是爱国,而如娄一般就是卖国了,嘿嘿。无有娄的安邦大计,霍攻匈奴结果不会比刘邦强。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太多人身上,如咱们喜欢讲岳飞是爱国英雄,却不喜欢讲刘裕。原因是岳飞北伐未成反死在皇帝手里,他成了爱国而为国牺牲的代表。刘裕同样的北伐,成绩比岳飞还好一些,可他不愿受白痴皇帝的窝囊气,没给皇帝以莫须有罪名杀他的机会,反而是一举推翻东晋王朝自己称了帝。虽说天下有能者居之,可这到底犯了咱们以下犯上的忌讳。由此刘英雄就不如岳英雄了,其实死忠有什么可取的?俺到以为王朝更换只要于民有利,换就换了有何不可嘛。曹操比汉献帝强一万倍,他当选不是更好吗?嘿嘿。忠诚是个好品德,然不分对象的忠诚就是愚忠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嘛,要忠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忠于某君王、某社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