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郑爽接连上了几天热搜,要不是微博热搜被暂停更新一周,估计现在还在热搜上。
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和胡彦斌分手四年后,胡彦斌还会因为一句“我搞不定上海男人”而炸毛,连续发了好几条微博。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他有失风度,但仔细回想郑爽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反复无常的情绪、在《拜托了冰箱》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似乎也有些理解胡彦斌的愤怒了。
胡彦斌说:
“都是成年人,要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说话前思考一下,悠着点……别老给别人机会蹭热度。”
我觉得这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话,他生气的真正原因在于快30岁的郑爽,说话做事情太急着表达,而不考虑表达的后果,总是给别人留下非议的空间。
每次郑爽的恋情总是会引起很多讨论。
但从这三次公开的恋情里不难发现:
在亲密关系里,郑爽总像中了“魔咒”一样,透露着一股“受害者”的气质。
跟张翰在一起时,因为不够自信,去整了容。多次为了见他,丢下工作不管不顾;
跟胡彦斌在一起时,通过她写的书,也能看出她爱得很真诚时,也爱得有点卑微;
跟张恒在一起时,出资一起合开公司,又让他担任经纪人,完全把自己交付出去。
结果呢?胡彦斌、张恒和张翰一样,被网友追着骂“不心疼小爽”“冷暴力”“渣男”。
同一个女人如果连续遇到三次“渣男”,只有一个可能:这女人本身也有问题。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指出:
亲密关系中一方不断施压,逼迫另一方退让的行为,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控制。
表面上,郑爽处处为男友着想。实际上,她用自我牺牲来换取控制权,强迫男友照顾她的感受。
比如,在节目上男友张恒选了不好看的衣服,她否决时说的是:“一定是我配不上这些衣服。”
她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然后别人说点什么都是对她的践踏。
用委屈当武器,迫使对方听话,时间长了,谁都会累。
这种做法除了自我感动,也会让恋人心力憔悴,也难怪在节目中张恒和郑爽的矛盾在不断升级,最后只能以分手结束。
01.
“你对感情的态度,藏在原生家庭里”
我们看到的郑爽敏感脆弱,很难完全信任别人。
无论对方再亲近,也依然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焦躁不安,过度依赖他人的爱来提供对自我感觉的支持。
亲密关系里的所有裂痕,其实都藏在原生家庭的创伤里。
郑爽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特长,钢琴、长笛、舞蹈,4岁第一次登台,12岁一个人从辽宁到成都学跳舞。
12岁的郑爽,一个人身处异乡,孤独的青春期养成了郑爽孤僻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那时,她只能用写日记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正是需要关注和爱的年纪,却总是一个人,郑爽不能很好地表达情绪和交流,也就可以理解。
而且她从小被父母忽略和回避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旋风孝子》的节目中,她爸爸说她:“你又没吃饭。”
因为吃饭的问题和父亲产生了争执。
我当时认真看了这个片段,发现她有三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一次她说:“我吃过了。”但是她爸爸并没有去回应她,而是说:“你得吃饭。”
第二次郑爽还表达了自己压力很大的时候,她爸爸也没有去回应她这个感受。
第三次郑爽说她心情不好的时候,爸爸也没有给予她安慰和鼓励,爸爸的态度是“等你心情好了我们再在一起”。
从小就很优秀的郑爽,是在妈妈的期待中走着一步又一步。
又因为妈妈年轻时没能成为演员,而觉得很遗憾,所以她成为演员也是为了圆妈妈未完成的演艺梦。
在缺乏关爱的家庭中,单打独斗地艰难成长,这让她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全感,让她满是锋利棱角。
锋利的刺伤人也伤己。就算是面对男友,她也很难完全放下心防,感情之路走得颇为坎坷。
为人父母,无法给孩子建立一个对爱的正常感知,怎么指望她能够很好地跟外人进行良好交往呢?
郑爽就是如此,在重要的心理建设年龄段,她既没有朋友的宽慰,也没有父母的支撑,只能自己扛过去。
于是学会了“自言自语”,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旁人根本听不懂。
我们总认为血缘关系是最可靠的关系,可往往正是最亲密的关系,结出了最沉痛的仇怨。
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甚至要用一辈子去消化那些伤害。
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心仪的玩具面前驻足很久,爸妈问都不问,拉起就走;
想上个课外兴趣班,爸妈永远都是以“会耽误学习”搪塞;
从来不问你喜欢什么,总是说“ 小孩子懂什么”来回避;
和别人打架,爸妈从来不问缘由,劈头盖脸指责。
时间久到你都以为自己忘了,可潜意识却记得清清楚楚。一旦沉浸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它们就会跑出来作祟。
纵然你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面对,可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
人越长大越会感受到童年经历对自己抹不去的烙印。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02.
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作品才能为自己“续命”
原生家庭我们没法选择,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后半生。
郑爽的本质工作是演员,但是作为演员她前期的表现从《一起来看流星雨》到《画壁》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可惜的是,后来的她也逐渐丧失了灵动,表演也变成了清一色的三件套:“咬嘴唇、噘嘴、瞪眼”。
而且近期郑爽的事业似乎并不在意演戏上,而是一连上了好几档综艺节目。《来自手机的你》、《让生活好看》、《奇妙小森林》等等,从演员成了综艺咖。
并不是说上综艺不好,而是你上综艺有足够的表现内容吗?有好的作品宣传吗?
她不仅没有作品加持,还玩起了自爆。
节目里何炅问郑爽:
“小爽作为演员,有特别艰辛的时候吗?”
何炅提问,是想让郑爽讲一下艰辛经历,挽回一点自己的形象口碑。
面对这“洗白”机会,郑爽咋说的呢?
作为一个演员,小爽说:
“我是一个特别不争气的人,我就不拍了。”
觉得累就不拍了?让在场的几位嘉宾一脸懵逼,脸上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接着,魏大勋在聊自己连拍34小时戏的经历,苦不堪言。
没想到郑爽此时洋洋得意的补上了一句:
“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潇洒的走开呢?”
操碎了心的何老师又过来递台阶过来说:
“你潇洒走开的时候,内心是不是还会纠结一下,觉得这是不是不好?”
郑爽也知道别人会骂,会不爽。但还是轻飘飘的回答了一句:不重要。
后来,郭敬明突然认真了起来,追问她如果导演说戏一定要拍,你怎么办?
郑爽很耿直地回答——哭啊!
就郑爽这种工作态度,换成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了命了。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没什么实打实、口碑好的作品,只能靠谈恋爱、胖了、瘦了、吃肉了话题等等上热搜。
其实我本人是很喜欢她的,真的是有一种一种“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得感觉。我也并不是想抨击她,而是想通过她来敲醒我们自己。
年轻的时候,恋爱失恋可以占据我们大半个青春,但是青春红利期消退的时候,你还剩下什么?
流量,会坐吃山空;
话题,会消费殆尽;
只有作品,才能为艺人续命。
03.
“只有灵魂持续得以提升,才能不害怕青春红利期的消失。”
我们现在看到的郑爽,有代言直接求合作、有节目上门来邀请,资源一大把,就等着她来主动挑。
但是,这样的现状能维持多久呢?
曾经我看到有句话直接戳中了我,一位35岁的女性在网络上说:
“青春的红利期一过,除了大机构的title之外,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这种挫败感,你还年轻你不懂。”
是啊,尤其是在娱乐圈的人,青春红利期尤为明显。
之前海清就曾在台上为中年女演员喊话,因为市场、题材以及合适剧本的缺乏,让许多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她恳请年轻的导演们,多给这个群体一些拍戏的机会。
如今快30岁的郑爽,离这样的困境还有多远?
知名作家、资深媒体人,侯虹斌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对于中国女性来说,从18岁成年到25岁前后,这段时间是她们最值得享受的,最自由的一段被追求,被爱恋的时期。
但是等过了这个时期,青春的红利用完之后,人生可能会显露各种各样的真相,关于婚姻的,职场的。”
“青春的红利期”这六个字让我觉得触目惊心。
二十出头的时候,你只要年轻就容易被很多人喜欢,吃饭逛街看电影,从未感到过孤单。
那时候还有心气和时间去想要好好谈一个恋爱,还能够享受他不回我们微信时候的那种忐忑,他约我们吃饭时候那种激动人心。
但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女孩,当青春流逝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没有比谁更聪明,有时候,一些决定,一些路口,拐了弯也就拐了,前面便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了。
其实谈恋爱也和职场一样残酷,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那么你必须拿出除了年轻之外的其他东西。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成熟”是一个女性最应该去收割的红利。
当一个人到了自我认知,自我清晰的阶段,人生的积累一下子似乎就爆发了。
选择越来越宽,越来越笃定,做事越来越有底气,人脉越来越广,收获了越来越高的个人成就与名声,我们就能拥有更多。
同时这种笃定与底气,也反过来会滋润一个人的外表,令她反而比年轻时更有气质,更为美丽。
姚晨和刘涛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之前这两位40+的女人在ELLE杂志所拍摄的一组照片震撼了朋友圈。历尽千帆,经历人世所透露出来的那种自信和美丽反而更让人沉醉。
不断磨练心性,提升自己的灵魂,才不会畏惧青春的红利消失和时间的流逝。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和郑爽一样,我们都没有想过当青春没有了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们以为永远会有趣的恋爱可谈,永远有轻松的工作可换,家人永远都会健康平安。
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好的事?
30岁以后我们会发现,任何我们想要的生活,都需要自己努力去实现。
你要有真本事,你手上才能握紧什么牌,才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但愿郑爽能认清现状,起码能变得更成熟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