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的周末安利推荐了好几次萌宠电影,本周我们就来看看萌娃。
说到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就不能不提伊朗。在国际影坛,伊朗儿童片一直是一股独特的力量。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讲述伊朗底层家庭生活的《小鞋子》毫无疑问最为知名。其他如反映视力障碍儿童现状的《天堂的颜色》、以小学生视角看大人世界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等都是高分佳作。
电影《小鞋子》
去年伊朗又出了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梦之城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
严格来说这部影片不算是典型的儿童电影,故事的主体依然是成年人。不过片中两个小孩的确占据了很重要的戏份,也对主角的情感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梦之城堡》与其他伊朗儿童片也有着相同的核心:用孩童的纯真来反衬现实生活的苦涩。孩子们过早懂事的心态和最本真的善良,让成年人一边心痛一边又感到治愈。
影片一开场就是很童趣的画面,镜头从一个洞中窥探外面色彩斑斓的世界,很典型的儿童视角。
但本片最大的主角其实是这位↓↓
他的出场方式很有意思,一开始就极不耐烦打电话,交代了似乎有很大的麻烦。
接着他要会面的女性出现,手上拿着大包小包艰难掏钥匙开门,而他就站在一边抽烟,顺便还指责这位女性给他指的路太难走。
黑衣女性没有及时打开门,他又开始不耐烦吐槽↓↓
几个镜头,立刻交代了男主角的个性:缺乏耐心,又不怎么尊重女性,活得很自我。
这种叙事方式也是本片的最大特点,全片只有一条时间线,直接以对话和生活细节来铺垫线索、交代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观众没法打开上帝视角,只能和旁观者一样一步步了解故事全貌。
其中也产生了一些悬疑和解谜的效果,比如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需要在对话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头男主角为何要慌张打电话,也直到结尾才揭开谜底。
在慢节奏的“生活流”中,其实各种细节都值得推敲,观看过程中很多次都会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
所以这位黑衣女性究竟是什么身份?男主角过来找她是什么目的?也是通过对话来交代的。男主角从进门开始就一直盯着一辆车,并且催促黑衣女性赶紧给他钥匙。
黑衣女性说这是希林的车,而这位叫希林的人已经住院。
既然能来把车带走,理论上男主应该和希林是熟人。而事实上黑衣女性哭着问他有没有去医院看望希林时,他只敷衍说了一句“我会顺路过去”,然后赶紧拿到车钥匙打算走人。
在男主又一次不耐烦的吐槽中,我们才知晓原来黑衣女性是希林的姐姐,希林和男主是夫妻关系。
不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连孩子都是妻子姐姐在照顾。
而这位非常自我的男主,已经有三年都没回家了。
对妻子的姐姐态度奇差,妻子生病了也没有表现出要好好照顾的心态,几年没有回家,一露面就想把车拿走。渣男的形象已经非常立体了。
更渣的是,自己的孩子他都不想带走。姐姐已经非常卑微地说明目前不方便带娃,男主却是坚决不听解释的态度。
直到姐夫开车回家把路堵住,强行把孩子塞到男主车里,他才接受了必须带走孩子这个事实。
于是男主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回老家,一个大人两个孩子开启了一段未知的旅途。
片中两个孩子的个性设置也很有趣,小女孩莎拉仿佛伊朗版秀兰·邓波儿,颜值很高,古灵精怪又善于表达,时而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时而又像小大人一样和成年人对话。
她知道自己很喜欢说话,于是戏称自己是家里的公关经理,虽然年纪尚小的她也并没有懂“公关”的全部含义。
因为莎拉的机灵,男主想抛弃两个孩子自己上路的诡计也没有得逞。
而身为哥哥的小男孩阿里就很沉默。爸爸不在家,阿里一直承担着照顾妹妹的责任。对于这个突然又出现的父亲,他只是冷冷地观察,并不如妹妹一样活泼。
阿里总是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处理着一切。他知道家里的车太老旧,停车时熟练地搬来一块石头以防溜车。
给妹妹的脚擦药,也是他的工作↓↓
妹妹的活泼治愈人心,阿里的早熟又让人心疼。两个这么好的孩子还被抛弃,更突显渣男无情。
而两个小孩的存在,也成为从头到尾未出现的妈妈最好的“发言人”。孩子们有意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共同构建了一个善良母亲的形象。
妈妈希林在几年间的付出,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梦之城堡”。她以丈夫的名义给孩子们买礼物,告诉孩子们爸爸在很远的地方盖一座城堡,不久后就去接他们。
男主曾在妻子姐姐家里看到孩子们的涂鸦,这分明就是孩子们梦中的城堡。
就连外出打工,希林也把工作描述得很梦幻。上过农业学校的希林为一间温室花圃工作,时常也把孩子们带过去,尽力营造出快乐的氛围,让两个孩子在那里愉快玩耍。
一路上小女孩都在念叨自己很想念那个温室花园,可见希林又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
在与孩子们相处中,男主身上的两面性也逐渐显现。
他渣的一面确实令人愤怒,抛弃妻儿找了别的女人,还把新情人带上车想一起带回家。
情人面对突然出现的两个孩子显得很错愕,男主却亮出了典型的渣男语录:不是我故意要瞒你,我过后再给你解释。
而即使有了新的女友,他对“前妻”也还是有控制欲。听孩子们那么喜欢“大卫叔叔的花园”,男主立刻掉转车头去见识一下这个叔叔是何方神圣。
看到花圃主人“大卫叔叔”如此欣赏希林,甚至还带着点爱慕,男主立刻一耳光。不想尽到丈夫责任,但“我的女人”这个属性必须明确。
另一方面,他也确实默默被孩子和妻子感动着,不自觉地开始改变。在加油站听到小女儿说喜欢闻汽油味,按照男主的个性是很想吐槽的。
但他犹豫了一下,给了个肯定答案。看到女儿如此童趣,他也不忍破坏。
尽管手很粗糙,手法也不熟练,他还是坚持给女儿洗脚。
与儿子谈心也使他彻底心软下来。阿里带着他一起看希林住院时的视频,父子二人潸然泪下。
影片最后,男主开车撞到了不明物体,阿里坚持说撞到了狐狸,让爸爸下车查看。男主一开始坚持称自己只是撞到石头,但最终还是打开了车门。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有的事情已经开始改变。
两个萌娃改变渣爹的故事,总体上还是挺温馨的。只是从现实角度来看,也有不少令人唏嘘的地方。
这部影片中的男性、女性身上,都有很多典型性的问题。男主角毫无家庭责任感的行为不用多说,他甚至还利用病重的妻子赚钱。即使他有了“渣男回头”的开始,此前给家人造成的伤害也很难弥补。
此外片中还出现了希林的兄弟们。他们一起把男主揍了一顿,想替妹妹讨回公道,看起来兄妹情深。
但阿里是怎么看待这些舅舅的呢?他再也不想见到他们。
一路上孩子们也只是提到妈妈希林的好,姨妈如何照顾自己,几乎没有出现其他的男性家庭成员。
男性在家庭中的缺位,由此可见一斑。他们的暴力行为是否用在了女性身上也值得怀疑。
再看所有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型。最重要的“女主角”希林,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责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维护丈夫的形象,甚至还帮助偿还丈夫的债务。
男主的情人也是卑微的,这段关系从来都由男主角来主导,而男主处理不好妻子和情人的关系,情人在其中也很为难。
很多时候,这个看似只想让男主为她买买买付账的女性都非常善良。尽管男主的孩子她无法接受,但还是叮嘱男主说话注意态度,不要给孩子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听完希林的故事,她作为女性的同理心开始爆发,同时开始对眼前这个男人失望,愤然离开。
和很多伊朗电影不同的是,《梦之城堡》中的角色们已经不能算是底层了,至少他们都有房有车。希林还算是受过相对高等的教育,台词中提到她有农业学校毕业证。
但即使如此,女性们生活中的困境还是没什么改变。家里有难搞的兄弟、责任感缺失的丈夫,辛苦工作之外要承担大量家庭责任。
而且她们也逐渐被这样的环境“洗脑”,希林在病重时还打电话给男主,由他来决定自己是否拔管放弃治疗。这里面虽然有爱,但明显没有考量过这种“爱”还值不值得,只是觉得丈夫的意见很重要。
孩子们被母亲的“梦之城堡”保护着,虽然偶尔也会感受到大人之间不太妙的气氛,但总能安下心来做自己的梦。
只是不知道当这座城堡一点点消失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对大人的世界感到失望。尤其小女孩莎拉,或许要比哥哥面对更多的困难。
给孩子们“造梦”,也是给成年人自己希望,这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最后总体来看,虽然这部伊朗电影也讲述了不少现实问题,但并没有如《一次别离》《小鞋子》等影片一样火出圈。比起前辈佳作,《梦之城堡》在观感上还是有些寡淡了。
公路电影是在密闭空间制造冲突、完成人性爆发和转变的最好形式之一,但影片中除了一场打斗,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戏剧冲突。
大量时间都用在了对话上,又没有明显金句和高能时刻,观影过程容易产生疲惫感,也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当情绪刚要被带动时,故事就突然结束,没有留下足够时间让观众沉浸其中。
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影片也深度不足。两性平权问题、家庭问题、儿童问题、女性职场、交警贪污等在片中都有涉及,但最终的焦点是哪一个也并不十分明确。
导演给出了很多现象,但最终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没有“人性震撼”的瞬间,也就不会产生有效的“控诉”。影片在结尾处试图加入一个男主利用妻子器官牟利的高潮点,但因为又是只用了对话的简单形式,所以情绪震撼并未做到极致。
总的来说这部“公路小片”最大的收获就是两个萌娃,以及对渣男家庭责任感的反思了。另外影片中比较难得的一点是没有刻意展现伊朗的落后一面,路上很多风景都赏心悦目。
靠萌娃治愈固然很好,但不够完整的故事也是有点浪费小朋友们的演技,不得不说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