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秦昊和三个小孩的“罪恶交易”,绝了

《隐秘的角落》豆瓣开画9.0,播出四集之后竟然一路上涨到9.2分。
如果说播出第一天的诸多情节还只是角色介绍和故事引入,引起的效果更多是“震惊”,那么三四两集之中多线交错的矛盾冲突,已然进入“情绪炸点”阶段,效果很扎心、叫人唏嘘。
那边朱家爸爸在警察局里对着女儿尸体处理的文件准备签字,这边朱朝阳和两个小伙伴开心过着生日,终于找到了边缘的不被爱的孩子难得的归属感、幸福感。

剧作将这两段情节并列在一起,对位切换剪辑、简直绝了。
这边孩子们喊着“三二一”倒数吹蜡烛,那边老父亲似乎正随着死亡终结宣判的倒计时拿起笔。
三二一,这是台词剧情节奏,有真实的声音;也是内心崩溃的临界节奏,有肉眼可见的痛苦。
大悲大恸的绝望氛围,和欢欢喜喜的开心场景,直观对比让人头皮发麻。
失去孩子的父亲,和虽有父亲却形同遗孤的孩子,错位的“家”的幸福感、更让人心里发酸、脊背发凉。
优秀的影视剧作不是简单的单面相侧重“你看他有罪他该死”、然后煽动情绪贩卖情绪,而是剖开复杂的难言局面:有情皆怨、众生皆苦。
朱朝阳小朋友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日,简直是大型令人心疼现场。
第一点,在妈妈面前过度懂事。
小心翼翼问妈妈我爸说给我过生日、你希望我去吗,小小年纪就一直活得非常自苦,太约束自己、太谨小慎微、太“懂事”。
第二点,在爸爸面前无措、被冷落。
郑重其事穿了一件白衬衣去过生日,但爸爸一直在外面接电话、匆匆忙忙走了。
第三点,悲喜参照。
朱朝阳巴巴找来两个更惨的小伙伴,三人一顿饭无比欢乐,但镜头里另一边却是无尽隐忧和无限哀愁。
最致命的问题是,孩子这样惨,你说应该怪谁?
怪家长吗?
家长也很惨啊。
朱爸爸死了女儿,他怎么能有心思和儿子过生日?
严良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听见儿子长成大小伙了只会说“不见不见不见”,背身躲在角落崩溃不已。
人间疾苦,哪里是几句责怪能解决的。
最动人的是,这样的无边苦海中,有非常温暖的善意。
剧作中给严良加的细节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牺牲向的故事线根本就长在我的泪点上。
剧中他和妹妹想给朱朝阳买生日礼物,但买不起。
小卖部门口,送货的以“停车会被贴罚单”为由、扔下十五箱饮料不肯帮忙搬进店里,老板娘和送货的吵吵闹闹根本无法顾及这两小孩。
严良已经成功将钢笔塞进包里,已经“偷窃成功”,但他又拿出钢笔走到店门口:我可以帮你搬,我不要钱,你能给我这支笔吗。
因为年纪太小、没技能、没学历、没资源,他的经验里只有街头打架厮混当流氓这一套,他只能逼不得已偷偷抢抢,但是你看,他都是因为“没得选”。
(这三个字请一定用无间道里华仔的方式念)
有得选的时候,他宁愿老老实实辛辛苦苦搬十五箱饮料。
劣迹斑斑之下,内心纯良。
这一段里的几个细节,都很暖、很酸。
小妹妹帮忙一起搬,她根本搬不动,努力在地上拖箱子。
老板娘也挺动容,最后招呼了两个小孩一人一瓶豆奶。
两个孩子坐在阳光下喝奶,让人恍惚间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一群囚犯在台上喝啤酒的镜头,他们也想堂堂正正凭努力获得尊重啊。
当主角变成孩子,更让人唏嘘心疼。
小小的普普,站在栏杆前看着朱家女儿的少年班功课,寻常孩子的寻常课外生活,对她来说却是天人永隔的天堑。
“栏杆”这个意象的使用,也很微妙。
谁是被锁在牢笼里被困的局中人,延伸的隐喻意味明显。
同样,王景春饰演的老陈去探望严文斌,隔着栏杆无限唏嘘。
真是影帝级的表演。
一张静态截图就让人鼻子无限酸楚啊。
张颂文在停尸间里抱着儿子大哭的戏份,甚至没有侧写拍两位演员的正脸,但父子一场,此时的凄恻、未来的纠葛,都在那绝望的拥抱里如藤蔓生长,很动人。
上一次在风雨云里看见张颂文和秦昊,两位还是马思纯的穷爸爸富爸爸,一转眼二人换了情境就“换戏如换头”,毫无上部戏的影子,演技成熟到无可挑剔。
见惯了全员演技在线的黄金阵容被垃圾故事拖累,看见一部幕前幕后人人能力在线、每个环节都极其出色的剧,简直恨不得每个镜头都回放仔细看。

接下来,继续说三四两集《隐秘的角落》对比小说的变动,核心重点应该都是“避免过度黑暗”,具体手法和操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改好小孩、坏小孩的“责任区间”。
小说中朱家妹妹坠楼是朱朝阳意外推下去的,剧作中是她自己意外掉下去的。
同样是发生争执之后的意外事件,但有没有“他推人下楼”这个动作,性质程度有本质不同。
剧作的表现,着力加重了小女孩的蛮横不讲道理和可恶,换句话说渲染受害者的可憎面貌,让观众更同情朱朝阳。
小说里严良的角色不叫严良,个性耿直、心思直接,在案件中处于不重要的从属边缘地位,存在感相对较低。
剧作中将他更名为严良,在一系列事件中大幅度增加他的参与度,很多原本由朱朝阳完成的黑色故事、剧作中都交由严良完成。
从本质上说原小说最惊人的细思极恐一笔是“好孩子坏孩子”的明暗真假对比,剧作中放大朱朝阳的无辜程度、被动程度,让人疑惑后续剧情如何发展,如果彻底改变黑色结局会有损内核,如果不改、后续反转如何建构“黑化”合理性?
二,和成人博弈的主动被动关系。
小说中三个孩子主动提出以录像来敲诈勒索张东升,剧作中变成了孩子们给他写正义的匿名警告信。
张东升发现写信者的真实身份,主动找上门来,主动提出我花三万买你们的证据。
很有江湖气的大哥严良,站出来档在弟弟妹妹身前扛事情:我们要三十万。
让秦昊饰演的成人角色主动提供“被敲诈机会”,美化几位本质纯良但行动上有污点的小朋友们,这似乎是相对圆融的处理方式。
此外,张东升在小说中早已发现妻子的外遇,苦心策划很久、图谋不浅;剧作中岳父母出事之后,张东升才察觉妻子冷淡的真实原因。
这一层打击,无疑是人物继续走向深渊的巨大助推。
动态展现出他被情感背叛刺激出的应激反应、恶毒举动,也让“恶人角色”更立体、更有真实的颗粒感。
豆瓣9.2,秦昊和三个小孩的“罪恶交易”,绝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隐秘的角落》提供了很好的“尺度博弈”范本,小说里涉嫌性侵的内容剧作中并未提及,很显然这是为了避免“过度黑暗”“过于敏感”;但删除大尺度内容会影响故事细思极恐的程度吗?未必。
少了情节,但增强了桥段的情绪张力。
比如朱父要在孩子尸体处理文件上签字、孩子们在过生日的对比桥段,冲击力太强烈。
舒心结语
《隐秘的角落》犹如一出浮世绘,丝丝入扣揭开真假、善恶、对错背后的人间疾苦。
原本,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应该起飞,他们为何无缘蔚蓝天空?
泪水太重,折断了飞翔的羽翼。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24 字。

转载请注明: 豆瓣9.2,秦昊和三个小孩的“罪恶交易”,绝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