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医,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不会陌生的。中医在我国已经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传说当中的黄帝和炎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中医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其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知识。但是现在有一些人却盲目的迷信信息。认为中医效果特别慢。好像喝了半天药也不太有效果。所以也有人认为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太大。真的是这样吗?
中医在现代的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慢郎中'',只能治慢病,不能治急症。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中医中的针、灸外用疗法,对应急症效果颇著,只是少被人们知悉罢了。
今天就举一个因饮食不当而影响到胃正常肃降的功能,以致胃气上逆,体内痰湿病邪集聚,引起眩晕的呕吐相应的施加针灸的例子,以破人们的传统观念,详情请随小康接着往下看:
一.针扎
首先分析,治疗则当和胃降逆止呕,健脾消痰。那就要针扎内关,足三里,中脘三穴了。
1. 内关
2. 足三里
3. 中脘
内关是治疗心胸腹疾病的验穴。可降逆、宽胸、理气,具有调节任脉的作用,常用此穴治疗心悸、胃痛、呕吐等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中脘为胃经的募穴,二穴能和胃降逆。扎完后大约过5分钟,患者便会稍稍缓解了。
但若被针灸者体质较虚,可以再拿几片人参片给患者含服。选方用法正确,效果便会十分明显了,不到5分钟,患者脉势就会开始转柔和。而后再行针一次,腹中嘈杂感明显好转。
二.艾灸
最后想要除掉病尾,则艾灸便派上用场了。照海是肾经上的穴位,同时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灸此穴就可以治疗咽喉部位的不适。加之风池穴,各做15分钟悬灸,咽喉不适感,头晕感均消失。
针与灸一直以来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方式,不仅操作简便,随时可用,疗效也常常出人意料地好。尤其面对急症时,针灸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
就如医籍《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所言:''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自古从今的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就退出急症阵地了呢?可见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其实是很错误的观点的!
所以终于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定有它流传下来的道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集结了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了。所以中医还是有它的精髓所在的。虽然说中药喝起来可能效果比较慢一点。但是俗话说中医是固本的。也就是说,终于可以从源头上治疗一些疾病。从而杜绝疾病的再一次复发。其实总之来说,中医和西医都有他们各自的长处。如果说我们真的身体出现问题的话,还是到医院里面听医生的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