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前不久有一则令人“窒息”的新闻,一位新手妈妈加入了“婴儿自助睡眠训练”的课程。训练三个月大的孩子趴睡,孩子挣扎两个小时后,窒息身亡。

孩子去世妈妈肯定是最痛苦的,相比于谴责,可能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为什么价格高达1999元的“奇葩课程”,竟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很多妈妈觉得,“纯天然”的爱与关心远远是不够的,必须花点钱,找人指导一下,才算是合格。

正是我们的焦虑,让诸多骗术有了可乘之机。当妈后的焦虑仿佛是必需品,几乎没有谁能够幸免。

1.

既为人母,我总要做点什么

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妈妈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负责。一个人负责自己的人生都何其艰难,更何况是负责别人的人生。

在多种想法与期待,失落与彷徨的冲击下,焦虑成了家常便饭。

我有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企业高管,年收入总计要以“百万”为单位。但是他们最忧愁的事情,就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儿子今年上初中,成绩也就中等。疫情期间,在家不好好听课,总是抱着手机,最近还发现了“早恋”的倾向。

每次提到儿子他们总是忍不住叹一大口气,各处求办法“治治”儿子。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有人逗他们说:你们担心什么啊,留下的钱够他花一辈子了。

“他没有自己赚钱的本事,光吃老本怎么行?”

“你怎么知道他将来会不行?”

“就他这样的,好吃懒做,成绩不好,社会上怎么可能有容身之地?”

“那你们是天生就‘行’的吗,你们从小就勤劳勇敢,都是学霸吗?”

别人劝的道理都懂,可真到了自己心里,就知道想要做到不焦虑真的太难了。

父母越是优秀,越是追求完美,对细小的问题和错误也就越敏感。孩子犯了错误会激发父母的羞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继续加强对孩子的控制。

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想要摆脱控制,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么往往会采用一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糟糕来对抗妈妈的“完美”。

即使教育专家告诉家长,要学会放手,要给孩子自由,可是我们总觉得既然做了孩子的父母,就总要做些什么吧,怎么能做到不管。

于是,“父母焦虑——想要控制——孩子糟糕——父母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2.

想给孩子太多,其实是想给自己“内在的小孩”

UC大数据发布的《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指出,导致家庭焦虑因素的前两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

奶粉、生病、学区房、入学,这些词语都是当代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压力来源于此,别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最好的吃穿,最好的营养品;别的家长都在争先恐后为孩子挣一个学区房出来,我们做不到的话,那岂不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们不怕自己输,就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输”。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进口奶粉,高端辅食,美味零食,名牌穿着,优质的教育资源……

每一项,都成了妈妈们的“必争之地”。

家长为什么对于“给孩子更好的”如此执着?

因为我们总是把对“内在自己”的爱惜,折射到孩子身上。

我们总是在强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把孩子当成他自己对待。可是,不向孩子投射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难做到。

那个小小的,长得和我们有点像的孩子,我们总是会把他们想象成小时候的自己,没有足够被无条件接纳与爱惜过的自己。

父母渴望什么,就总是希望给孩子什么。尤其是我们小时候求而不得的,不曾拥有的美好,必须要捧到孩子面前。

可实际上,我们只是想给内在的自己一份弥补。我们也在默默担忧,担忧自己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

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怕自己不够“合格”,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小心谨慎,是对自身的一种绑架。

3.

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的严重

其实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当我们深度剖析焦虑的背后,发现它有期待,有失落,有担忧,也有恐惧。

父母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分离”。

我们总觉得是孩子离不开大人,可实际上,是大人离不开孩子。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送女儿去幼儿园的场景。那天我默默参观了幼儿园的每个细节,用心记录孩子未来三年生活的环境。

我想象着女儿未来在这里玩的场景,那一排小椅子她会坐在哪里,周围的小朋友都不认识她会不会哭。

孩子们喝水的杯子,上面写着整齐的名字,我知道她从此要融入这个班级,要变成一名普通的学生,不再是家长众星捧月的感觉。

她会不会不好意思找老师要水喝,会不会表达不出来想上厕所的意愿,会不会伤心时候找妈妈找不到哭到嗓子哑……

想到一切的未知,想到自己“狠心”把女儿丢到幼儿园,我的眼泪都会忍不住流下来。

到了晚上放学,我早早在校门口等着她。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她会和我一样热泪盈眶,仿佛久别重逢。

没想到她非常开心,还高兴地告诉我:原来小马老师是姓马,而不是吃草的“小马”。

我们慢慢地接受着,适应着,孩子远没有我们想象地需要我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与我们渐行渐远。

可是我们总想为他们做些事情,否则怎么能够心安呢?

《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一书中说:在每一个非常明确的有具体指向的焦虑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失落。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即使知道孩子终将远去,谁又能控制自己不唠叨地嘱咐:“钱带够了吗?路上小心点啊!”明知意义不大,还是忍不住再送一程,再送一程。

父母的焦虑来自于对分离的恐惧,孩子每一次成长,都是对父母的“背叛”。

能为孩子多做点什么,父母心里就多踏实一分。能做的事越来越少,内心就充满了空虚。

4.

焦虑的反噬作用,不容忽视

焦虑和压力一样,适度焦虑能起到正面作用,焦虑过度就会蒙住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错误的事情。

担心孩子做得不够好,担心自己无能为力,会让自己变得过于插手孩子的事情,剥夺孩子的独立性。担心自己给孩子的资源不够,会让自己经常压抑,无名怒火反而会冲家人发泄。担心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就忍不住成为溺爱型家长。

但是越担心的事,越容易变成现实。担心的事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我们越担心孩子身上的某个问题,他们就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就是这样的”。

过度的担心就是一种“诅咒”,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妈妈希望我这样,只有我这样妈妈才满足。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比如父母由于焦虑,总是唠叨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并且不被信任。

比如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表现出忧心忡忡,舍不得把孩子送去,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幼儿园不那么美好,从而真的不愿意去幼儿园。

想要缓解妈妈的焦虑,减缓生活压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

父母对孩子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无知。也就是不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哪些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所以会倍加惆怅。

如果家长知道,男孩比女孩发育要慢,就不会因为男孩“坐不住”而骂他们。如果家长知道,孩子喜欢在墙上乱画是因为涂鸦敏感期,就不会因为脏乱差而怪他们……

这个年代的孩子,衣食不会短缺。可是心理需求却会成为巨大的空洞,从小认识孩子心理,掌握孩子发展规律,了解孩子需求,就能减少很多莫须有的烦恼。

分清真的忧愁和想象的烦恼

《父亲写的散文诗》里面有一句歌词:只愿他们呐,不要过得如此艰难。

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生活的艰辛,谁也不想让孩子去体验,所以我们就把对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对孩子身上——再努力一点,再多付出一点,将来就没有那么艰难。

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当我们揭开焦虑的面纱,就会发现我们看到的孩子,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孩子与我们以为的不同。

妈妈放过自己,不必太“完美”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关于“焦虑妈妈”的评论热词有:没时间玩,压力大,心疼自己,超人妈妈……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妈妈的焦虑指数比爸爸要高很多,还来源于传统母亲的“苦”,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如果不够苦,如果是轻松妈妈就是不合格。

谁说妈妈一定是苦大仇深的,敢于“甩锅”把烂摊子给孩子爸,能缓解很大程度上的不爽。

多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身上,给压力“放放气”,才能轻装上阵。

曾奇峰老师把温尼科特提出的“good enough mother”巧妙地翻译为“60分母亲”。做妈妈,我们做到60分其实就可以了。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我们做到积极回应,让他们在我们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被爱、被珍视。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做到“有原则的坚定”和“无条件的友善”,这样就足够做到60分。

剩下的40分,我建议我们用来做自己,让孩子看到一名独立的女性,一名榜样在他身边。

你不必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他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end--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想省心养娃?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2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妈妈三大焦虑原因出炉,看到第三个泪奔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