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别名】广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中及根茎。
【植物形态】直立灌木,多分枝,高0.4-2米,老茎无毛,新枝密被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1枚,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园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浑圆或略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脏形,上面无毛或被紧贴的粗短绢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黄棕色紧贴的粗短绢毛;具短柄,托叶两枚,极小。总状花序页生及腋生,密被粗短绢毛;花萼钟状:蝶形花冠黄白色:雄蕊6;雌蕊密生柔毛。英果连珠状。花期5月,果期7月。
【产地】主产广西、贵州。广东、江西亦产。习生于石灰岩山脚或山腰石缝中。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晒干。
【药材鉴别】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常有茎基残留,下面着生长圆柱形根数条,长短不一,直径0.7~1.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具不规则的皱缩及横长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皮部黄白色,木部色稍深。略有豆腥气,味极苦。
以粗壮、质坚硬、味苦者为佳。
显微特征根横切面:木栓层由6-15列切向延长的木栓细胞组成。皮层宽广,外侧的1~2列细胞,常含草酸钙棱晶,单个或2~3个存在于一个薄壁细胞中,形成一个含最细胞环,纤维多2
~5个,成束散生,细胞中可见少数草酸钙结晶,韧皮部较皮层略宽,主由薄壁细胞组成,韧皮纤维血2~5个,成束散生,射线宽2~8列细胞。形成层1~3列细胞连接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木薄壁细胞类方形,非木化;木纤维壁厚,成束散生;导管类圆形单个或有时二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本品薄细胞中含大量淀粉。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险,总含量达0.93%,其中苦参碱0.52%,氧化苦参碱0.35%及微量臭豆碱及甲基金雀花检等。另尚含黄酮类化合物擅素和1-三叶豆怀E、B-固甾醇、酚性成分等。其中已知苦参碱、氧化苦生碱、紫擅素类成分具抗癌作用。
【性能】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肿痛,痛疮。
[剂量】3-10克。
【附注】各地所用山豆根的植物来源比较复杂,除大部地区用上述山豆根外,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尚用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商品习称北豆根。此外在湖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江苏、安徽地尚有用豆科木兰属的植物如华东木兰,宜昌木兰及花木兰等的根充作山豆根而药用的,宜注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