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测孙子未来的人生方向,奶奶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宝爸当年“抓周”的玩意儿,以此来测试一下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一边摆放抓周物品时一边得意洋洋地炫耀当年宝爸抓到了寓意读书厉害的“笔”所以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别提多骄傲了。然而孙子抓周时,抓到的东西让全家哭笑不得,奶奶又急又无奈地笑着说:这些可怎么办哟!
王奶奶的孙子今年一周岁,按照老家的习俗,要给孩子举行“抓周”活动,奶奶准备了很多抓周的物品:画笔、百元人民币、算盘、手机、印章、书本、首饰等。当这些各式各样的物品摆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却直径爬过去拿起了一根狗狗掉落的骨头,全家看到孩子拿着一甩一甩得哭笑不得,奶奶尴尬地笑称:大孙子诶,你怎么就这点出息啊!
“抓周”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的家长)非常信奉“天意”的选择,但其实和孩子的未来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个无意的行为断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与引导,而不是天意的“选择”。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以及爱好来培养孩子的未来人生方向。
家长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无法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多给予孩子引导,民间流行的风俗信仰只是一种古人娱乐的方式而已,不能作为孩子的未来人生的指引,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发掘孩子的天赋、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收获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比如一个男孩子喜欢跳拉丁舞,家长觉得男孩子跳舞没出息没前途,就对孩子说“男孩子跳什么舞,不好好读书整天搞些邪魔歪道”。家长的这种做法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会让孩子从此不敢有主见从而演变为没有主见的人。
尊重孩子还应该把孩子当作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
家中事情无论大小都该让孩子参与进来,比如家里每天的开销和收入,比如家里出现了什么事,都可以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庭是有存在感的,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该管的小屁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从小到大被尊重的人,他长大后才会懂得尊重别人。
发掘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未被发现的璞玉,只是看家长能不能发现和会不会打磨。孩子都会带着他们特殊的能力降临在我们身边,比如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比如有些孩子一读书就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比如有些孩子一接触艺术就表现出惊人的演艺能力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天赋。只是很多父母疏于观察或者疏于教育,孩子的天赋最后都被埋没了。
在生活中,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在哪个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能力,一旦发现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着重培养和教导。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其实孩子的自信来源就是他身上的天赋得到释放绽放出的光彩,这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为什么会说被“夸大”的孩子更自信呢?因为这样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人无法移开目光,而这些闪光点正式天赋的释放。
一个在肯定声中长大的孩子,他将会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天赋。
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们的兴趣爱好,因为这将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方向。孩子只有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时才有努力和坚持的信心,孩子也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对于现今的8090后父母都被问过一个问题:生孩子是为了什么?回答众说纷纭:为了养老?为了证明爱国?为了有个生命陪伴?不管哪种原因,父母的希望都是“孩子能够快乐地活着”。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例子:一个6岁孩子一天到晚都可以待在画室里画画,父母担心孩子累担心孩子辛苦,一直叨扰孩子,让孩子出去玩吧。孩子给予父母的回答是“我觉得画画比出去玩更快乐”。
当孩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乐此不疲。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将来有天自己的孩子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喜欢”。
给予孩子情感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内心的情感冲击,比如遇到不讲理的同学、遇到不公平的利益冲突、遇到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多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多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引导。特别是孩子0~6岁是孩子初步接触社会的时间段。
0~6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在教育孩子的错误行为时尽量不要使用“暴力”手段,如吼骂、打击、比较、威胁、鞭打等方式。错误的管教方式会让孩子形成叛逆自卑或是暴力的性格,所以家长要选用正确的情感引导方式来教育孩子。
一份正确的情感引导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行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身作则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言传身教。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比如一个经常回到家就看电视打游戏的爸爸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只能写作业复习,孩子做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孩子从小天生具备的技能是有样学样,而不是出淤泥而不染。
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得好的同时要做到以身作则,这才是给予孩子一个好的模范作用。
孩子未来的人生以及职业选择和任何信奉的“说法”都毫无关系,与之息息相关的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培养孩子管教孩子的同时,还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是对孩子的有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