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蠢家长,别让“中国式礼貌”毁了孩子,拒接虚荣攀比心

优质原创作者:艾小贝育儿课堂(纯属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以我们对礼仪很重视。礼仪对于人们的道德培养、陶冶情操都是极为重要的,礼貌美德的人格培养也是很多人重视的。
但在对孩子礼仪教育时,很多父母忽略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凡事都不绝对,也要小心矫枉过正。很多常见的礼仪和“美德”,也常常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称其为“中国式礼貌”,很多人不经意之间就犯了。
以下4种看似礼貌的“美德”,实则却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不当蠢家长,别让“中国式礼貌”毁了孩子,拒接虚荣攀比心
1.过度谦让,刻意忍让
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他还是小,只是个孩子,你就不能让着他点。”;亦或是:“你是姐姐,是大孩子,就应该多让着他,他是你亲弟弟啊”。从这样刻意的谦让开始,愈渐发展成无条件忍让,使之成为“熊孩子”们的保护伞。谦让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是违背内心意愿的,不应该是强迫的、刻意的。
家长不应该简单粗暴地用长幼尊卑来解决问题,一定要公平公正、就事论事。否则,这种极度刻意的谦让,可能不会让家长得到理想的结果。
2.强迫孩子喊人
“这孩子,一点礼貌都没有?见人怎么就哑巴了?”经常听到家长训斥孩子的话,这些话让人觉很尴尬很不舒服。其实,不打招呼的孩子不一定是不礼貌,可能只是害羞内向,或是对新环境的恐惧,如果此时,孩子被训斥为不礼貌,内心的失落也就逐步更深了。
这种打招呼的礼貌,更多是由孩子性格决定的原因。请不轻易给孩子贴上“不礼貌”的标签了,礼貌的体现并不在这一时一刻。
不当蠢家长,别让“中国式礼貌”毁了孩子,拒接虚荣攀比心
3.强迫孩子做才艺展示
很多喜欢虚荣心过强的父母,只要孩子有一点小小的才艺,便见人就现,动不动就让孩子展现一下。经常是“来,快给叔叔唱首歌”“快!还不给大家弹弹琴”等等。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意愿并不重要,他们只在乎是否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孩子表现出抗拒是正常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并不是你们炫耀的工具,他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如若一味地强迫,必只会给孩子带来反感,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当蠢家长,别让“中国式礼貌”毁了孩子,拒接虚荣攀比心
4.以“谦虚”为由贬低孩子
“谬赞了,这孩子根本就不行”,这类话多是在家长“谦虚”的情境下出现的。有人夸奖自家孩子,家长们就必定说这句话,来展现礼貌了。如果孩子在旁,听到这种话一定会很难受的,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胜利果实,可在父母眼里,却什么也不是,可以随意被否定,甚至是贬低侮辱。
谦虚也要讲究场合,如果赞扬是孩子应得的,就不要用贬低孩子的行为来表示谦虚,这不是礼貌,而是对孩子的无情践踏。不要牺牲孩子的尊严,来充饰父母的脸面了。在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你可以说:“是啊,他最近非常努力,很棒!”这样礼貌又大方,请肯定你的孩子吧。
这些种看似礼貌的“美德”,你有过吗?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我是一位宝妈,大家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这里有最全的育儿方法,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你解决带娃的困惑,如果你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84 字。

转载请注明: 不当蠢家长,别让“中国式礼貌”毁了孩子,拒接虚荣攀比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