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恶性程度很高,很难治。而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胆结石是一种城市病,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吃早饭;熬夜,又让不少人在夜宵中摄入了过多高脂肪食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胆结石发病率达10%,差不多每10个人里就有一名胆结石患者。
既然是“吃”出来的病,
有没有一种食物
可以把胆囊癌“吃”回去?
还真有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颖斌教授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IF=11.78)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豆制品长期摄入相关的大豆异黄酮小分子(Genistein)血浆高浓度可以降低胆囊癌发病风险,胆囊癌细胞在大豆异黄酮小分子长期高水平暴露下增殖水平受到抑制。
“翻译”过来就是:多吃豆制品,血液里大豆异黄酮小分子浓度高,可以预防胆囊癌;哪怕得了胆囊癌,多吃豆制品也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
刘颖斌表示,通俗地讲,胆囊结石进展为胆囊癌的这部分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其中最显著的地方就是水果和豆制品摄入少。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摄入30-50g的大豆,300-500g的水果是防控胆囊癌发生的关键因素。
刘颖斌牵头成立的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开展针对胆囊癌发病原因及机制的一系列研究。目前已有30余家国内三甲医院加入,收集胆囊癌病历数据过万例,为胆囊癌的规范化、精准化治疗研究搭建了一个坚实可靠的数据平台。
依托该平台开展多中心胆囊癌饮食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第一阶段入组的85例胆囊癌患者及1:1匹配胆囊结石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大豆异黄酮小分子(Genistein)的血浆高浓度 (≥326.0ng/ml)与胆囊癌的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豆制品相关的大豆异黄酮长期摄入是胆囊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为中国人群胆囊癌发病的饮食预防建议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