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在“十面埋伏”的世界,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由 司徒元基 发布于 健康

对于老母亲来说,摊上一个3~6岁的娃,便意味着一个“十面埋伏”的窘境。插板很危险、玻璃很危险、尖锐的器具很危险、沸腾的锅子更是危险指数极高。

但是,自家娃偏偏有股“偏向虎山行”的执拗,越是危险越是想尝试。口干舌燥疯狂强调远离明火,但转过头,人家已经偷偷拿走你的打火机,拿根玉米棒,准备做烧烤了。

更别提日常爬高、拿着玩具到处跑、干燥剂都想尝……零零总总,简直操碎了心,颇有种“防得了一时,但防不了一世”的挫败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孩子安全是什么,不如让孩子们亲身去发现如何杜绝危险,保护自己。

为此,金苹果中海名城幼稚园的老师们决定以当前幼儿发现的安全问题、玩具材料使用不当而出现的安全隐患为切入点开展探究,让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方法,获得受益终生的经验与能力。

那么从“千般呵护”到“科学自护”,名城的孩子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孩子们的玩具公约

单凭口头强调,孩子很难真正理解并关注活动中的安全。班级有许多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玩具和活动材料,如何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材料,也是关乎孩子们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日常观察到班级孩子们游戏的情况,老师尝试引导孩子们观察班级的玩具、材料有哪些不同材质和造型,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使用这些玩具和材料才安全。

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始观察身边的玩具并分析其材质与造型。通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根据玩具使用不当造成的危险等级,将班级里的玩具一一筛选,分为“危险”、“一般危险”、“安全”三个等级,并将不同等级的玩具放入不同的收纳框里,制作标识提醒玩耍的小伙伴——危险程度越高的玩具越要小心使用哦。

孩子们发现如若使用不当,

这些常见玩具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危险

在观察及讨论过程中,孩子们还觉察到,在使用玩具和材料的过程中,有一些行为也是不安全的,可能会对自己和小伙伴造成伤害。比如挥舞穿线板、单手去拿大件玩具、争夺玩具;比如把积木搭得太高、玩具掉落后忘记及时拾起……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孩子们继续探索,在共同的商议下,制定了正确使用玩具的游戏公约。

孩子制定的玩具安全等级以及游戏公约

大型玩具要轻拿轻放哦

以班级里的玩具为起点,孩子们通过制定玩具安全等级以及游戏公约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并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许多孩子回家后,对家里的玩具进行安全分类,通过规范自己的游戏行为,大大提升了游戏安全性。

在家和幼儿园都要保证安全游戏哦

02

注意!那些身边的危险

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安全保障。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名城的老师们耐心蹲下身,时刻关注“孩子眼中的小小危险”,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避免,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孩子们被过道上的安全标识深深吸引。“楼道里那个有小人的绿灯牌是什么呢?”“三角牌上的闪电又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热烈地讨论安全标识的意义,但讨论的结果却众口不一。

为了解开疑惑,孩子们利用户外游戏时间再次探寻藏在幼稚园的安全标识,找到了安全出口、消防栓、用电安全、班级分布路线图的标志,并通过询问老师和查阅资料明白了不同安全标识的意义及用途。

常见的安全标识

受这些安全标识的启发,孩子们开始讨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带着猜想去寻找幼儿园里需要注意安全的地方。比如楼梯不拉扶手的话会存在滑倒的风险;树屋游戏时,因为驻足停留造成堵塞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记录那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经过一番热议,孩子们一致决定制作安全标识来自我提示、自我保护,开始着手设计、制作安全标识,并将亲手设计的安全标识张贴在幼儿园里可能不安全的地方,随时提醒全园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来,一起讨论下怎么设计我们的安全标识

张贴安全标识

幼儿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

我们都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幼儿自我防范意识,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让孩子注意到生活中的安全细节,切身感受到生命的难能可贵,并逐渐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从 “千般呵护”到“科学自护”,是名城送给孩子的珍贵礼物。世界那么大,学会自我保护,才是迈向成长的真正一步。

文/图|金苹果中海名城幼稚园

编辑|赵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