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小朋友们最害怕的是什么?那么打针必须榜上有名啊!很多小朋友在打针的时候都避免不了会害怕哭闹,甚至面对医生都会很紧张。可是有时候不打针是不行的,先不说不能不打的疫苗,就是有时候孩子生病了,医生也会让孩子打吊瓶。为了哄着孩子乖乖打针,家长们有时候可比要挨针的孩子苦恼多了。
对于孩子来说,打针很可怕,看别人打针也很可怕。最近微博上有一条视频,一对夫妻带着自己可爱的儿子和女儿去医院打疫苗。姐姐坐在妈妈腿上,正准备让医生打针。而弟弟在看到医生拿出了针管的时候就已经一脸害怕了。姐姐也非常害怕,瘪着小嘴巴,最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弟弟听到姐姐的哭声更害怕了,在姐姐开始打针的时候,吓得直接撒腿就跑,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也被抓去的样子。可是当他又看到打完针医生给姐姐发糖,他就又屁颠屁颠地跑回来了,还真蹭到了一颗糖,简直让人乐哭了。
网友们在微博下留言:“天呐太逗了吧!弟弟这是不想和姐姐共患难,还想同吃糖?”、“哈哈哈,好可爱的姐弟俩呀!还没开始打针呢,表情就已经开始委屈巴巴了。”、“让我不禁想起在学校排队打针的时候,大家表情就是这样的哈哈。”
给宝宝打针这件事,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家长也要做好一些准备。
⑴打针前
打针前,家长要做好宝宝的思想工作。瞒着孩子或者骗孩子说不去打针都是不可取的。当孩子发现自己被骗的时候,心里会更加委屈,情绪反弹更加厉害。所以家长在打针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我们下午要去打针。如果孩子实在害怕,可以用打完针后去哪里玩,做什么好吃的等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最好不要和孩子说:“打针时千万不要哭,不要闹”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更加紧张不安。
⑵打针时
打针的时候可以说是孩子最害怕的时候了。家长们需要给孩子陪伴和安慰,家长才是孩子最依赖的底气。所以家长可以怀抱着宝宝,握着宝宝的小手,用身体的直接接触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再加上轻声细语的安慰和鼓励。千万不能用哄骗、恐吓、强制、利诱的手段让宝宝打针。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克服恐惧,反倒会使他们更委屈懦弱。对于小婴儿来说,准备些玩具和吃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⑶打针后
一般来说,8个月以后,宝宝就能逐渐理解父母面部表情的含义了。当孩子打完针后,家长给予笑容,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更容易从打针的情绪中走出来。所以,如果宝宝打针时的表现不错,家长们一定要记得及时赞扬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表现不是非常好,家长们也不必生气,而是应该持续给宝宝鼓励,“相信你下一次会表现得更好。”
其实小孩子对打针的害怕并不是同一个点。婴儿时期宝宝们害怕的其实是“疼”,对于打针却没有清楚的概念。只要打完针哄一哄,等他不疼了自然就不哭了。再大一点的孩子怕疼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害怕打针时严肃紧张的气氛。等孩子上了小学,明白了勇敢,也开始要面子的时候,他们大多就能够克服自己对打针的恐惧,更希望别人肯定自己打针不哭的厉害勇敢。家长多多鼓励孩子,他们就很容易接受打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