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和孩子在生活中玩语言
「家」是孩子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环境,同时也是他每天接触、最直接学习的场所。
而「游戏」则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
父母(或照顾者)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因此,在「生活中」和孩子「玩」语言,以日常生活情境随机教学,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最好、最方便、最有效、最自然的方法,以下几项原则提供参考:
- 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的玩具或用玩伴的角色和孩子互动。
- 与孩子有兴趣的活动或玩具开始互动。
- 跟随孩子的带领,而不是拿出书本或教具,硬把孩子从原本的游戏或活动中抽离,造成孩子情绪的反弹。
- 用正向鼓励代替批评。
- 不要挑剔孩子的发音或用字,否则易扼杀孩子的沟通意图与牙牙出声的动机,使说话变得无趣而有压力。
02.制造沟通互动的方法
以下介绍的方法,主要用意在制造机会让孩子增加沟通互动的机会,而非引起孩子的负向情绪,或误导孩子的认知,故在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 故意引诱:在孩子面前展示或吃或玩他喜欢的东西,但要预防被他抢走。
- 中断行为:走一走就停下来,跑跑停,跳跳停……;活动或说话到一半,就停下来,等孩子开启互动。
- 引发好奇心:以不同的声调吸引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去体验特殊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温觉),如:好冰啊!
- 不要立刻满足:玩玩具或吃东西、喝饮料时,一次只给一点点;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很高。
- 制造规律:如:走楼梯时数数。
- 改变规律:把固定摆放的玩具移位。
- 制造与第三人互动的机会:请孩子去问爸爸要吃什么;请孩子帮忙拿东西给第三者。
- 故意装傻:故意猜错孩子的意思;向孩子要他手里没有的东西。
- 建立因果:如:玩躲猫猫的游戏。
- 出乎意料:如:拿衣服当裤子穿,拿笔当电话。
- 让孩子寻求协助:将食物或玩具放在孩子打不开的容器中。
- 戏谑性干扰:在门口、柜子、抽屉把关,不让孩子打开;突然拿走孩子手上的东西。
- 创造互动:跟孩子要他正在吃或玩的东西;只提供一样玩具或工具,让孩子跟别人一起玩或轮流使用;请孩子帮忙发东西给其他人。
- 刻意忘记:吃饭时故意不提供汤匙;故意不给他喜欢吃的食物或东西。
03.眼神接触
- 眼神接触不只是一种礼貌,也有助于孩子专注。
- 平常尽可能蹲下来和孩子视线平行地讲话。
- 利用丰富的表情及有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孩子注意。
04.提供经验
- 提供孩子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固定的环境中,可能熟悉到根本不用开口,就能满足生活所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
- 增加新语汇的出现率:新语汇要反复在生活情境中出现,才能加深印象。
- 让孩子从做中学: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只要在旁稍加注意,适时协助即可。
- 一心两用:一边玩一边描述孩子或你正在从事的行为,有利孩子了解此行为的口语表达方式。
05.回应的原则
- 说话速度要慢,让孩子听清楚、听完整。
- 孩子有反应时,要立即回应。
- 所使用的语句长度,要依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做变化。
- 等待孩子三至六秒钟;若等待后,孩子仍无反应,应给一些提示、示范或协助,再依孩子学习状况逐渐减少协助。
- 不要一直要求他再来一次:孩子易失去耐性,而且无法与愉快感觉连结。
- 不要有过多的「指导语」;不要有太多的「不可以」,让孩子失去兴趣,少了尝试及修正错误的机会。
- 用开放式或选择式问句,如:「妳要吃饭,还是吃面?」代替是非方式的问答,如:「妳要不要吃饭?」
- 鼓励孩子尝试沟通的企图。
06.可以这么做
- 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可先从模仿孩子开始,让孩子将互相模仿当作游戏;从动作模仿开始(例如拍拍手、踏踏脚),然后操作模仿(模仿不同玩具不同玩法);由嘴型的模仿,到声音或说话;可结合带动唱或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等游戏。
- 鼓励孩子从事声音游戏:
可多运用拟声词(如模仿敲门声、喇叭声)及语调变化;录音机、镜子、麦克风、电话都是很好用来诱发声音的玩具;积极回应孩子所自发的声音,也有正面鼓励孩子再试的效果。
- 善用唱游、童谣及韵律游戏:
说话除了「咬字」以外,还包括抑扬顿挫、速率、声调变化,透过歌曲可带入拟声词、发音、音量控制、音调变化及节奏变化;尤其童谣通常押韵,容易朗朗上口;适当的动作也有利于带出声音或加深印象。
- 善用家中现有的东西:
除了坊间制作精美的玩具以外,也可发挥巧思,让家中现有的东西变成好玩的玩具;将不要的瓶瓶罐罐,拿来玩配对游戏;装入不同物品变成乐器,听辨不同的声音;折衣服时,可带入配对、大小、分类、颜色或图案辨识等游戏;洗脸时挑五官;请孩子帮忙摆碗筷(分类、配对)。
- 陪孩子一起看书:
可优先选择句型简单、画面主题鲜明、不易撕破的童书或绘本,让孩子有参与感;可用图画、相片做成一本「孩子的书」,因和经验结合,有助于引导孩子从中描述事件或指认人、物。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