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放不下手机?背后原因很现实,看完才知道真不能全怪娃

国内3-6的幼儿,已经有高达91%的手机接触率,而9-10岁的儿童,手机使用频率已经和成人相差无几了。

执笔:乔苏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最近随着疫情的影响,不少孩子被迫要去接受手机的使用,导致出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许多孩子表面上在上网课,但没过一会儿就点进了其他的界面,他们总是忍不住去玩游戏、看视频,许多家长对此毫无办法。

但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手机成瘾关键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本文图片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儿童安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国内3-6岁的幼儿,已经有高达91%的手机接触率,而9-10岁的儿童,手机使用频率已经和成人相差无几了。

可见手机对孩子的渗透率在国内是非常高的,在许多家庭中,孩子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干什么都拿着手机,只愿活在屏幕的世界里,这体现了父母非常严重的教育问题,具体如下:

1、过度宠溺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如果12岁以后孩子会在叛逆期出现问题,一般是6岁前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任性、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内心感受,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大哭大闹,一点儿也不能忍受挫折,这往往就是在幼儿期,父母对他们太过宠溺,没有原则的去包容孩子的错误,使得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规矩。

孩子在三四岁时,如果想要一个玩具而没有得到,最多用撒泼哭闹的形式来表达不满,但如果到了十三四岁,想玩游戏而遭到父母的禁止,就会有更多的方式来对抗,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有的小孩因为不准玩游戏而离家出走,服毒自杀。所以规矩从小就要立,要在一开始就斩除他任性的资本。

2、没有做好榜样

许多父母一边呵斥着孩子别玩手机,一边自己盯着手机沉浸其中。为什么父母可以玩,孩子却不可以?

虽然父母常常用“玩手机对眼睛不好,我是大人,玩手机没有关系”等说辞来阻挡孩子玩手机,但是这在孩子的眼里就是区别对待,凭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感觉心理不平衡,就会用更加叛逆的方式来反抗父母。

3、应对方式不理智,太粗暴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和互联网之中,没有更加纯粹的生活环境,要比我们那一代孤独很多。

而手机就是探索这个复杂世界的工具,孩子可以通过它来看视频、聊天、拍照、打游戏,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面对孩子手机上瘾,不应该直接没收他们的手机,或者严厉的阻止,而应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去了解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如孩子喜欢看玄幻小说,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喜爱的原因,然后通过移情处理将孩子的这种热忱转移到更健康的方式上来,这和戒烟的人会在烟瘾来了的时候吃糖是一个道理。

虽然孩子手机上瘾,也有许多家长不愿意没收孩子的手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手机查阅资料很方便,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是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硅谷作为美国的科技之都,承担着对电子产品的开发工作。调查研究发现,硅谷的父母们普遍认为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夸大了。相反,他们更加担心孩子会对电子产品精神上瘾并且影响身体发育。

多名科技界大咖都曾表示过,我的教育中从不会让孩子在小时候接触手机。

最著名的例子是Facebook公司总裁扎克伯格以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他们都强烈的表示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年时代拥有手机。

手机的刺激,就像一个恶魔的低语,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伤害。

《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介乎于糖果和可卡因之间,但它更接近可卡因,它们都对大脑的中枢神经有着强烈的刺激,使得孩子情不自禁的去使用手机。

这是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的话。我爱你,所以愿意陪伴你,将温柔奉献给你,但是我又对你有着教导的权利,所以一些原则必须遵守,我不会一直毫无理由的纵容你。

作为父亲

父亲在家一般都是严厉正直的形象,非常有理性,所以在面对孩子打游戏,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的习惯时更要和善,因为你是有力量的,容易粗暴,所以就更应该学着不轻易使用暴力,让孩子从心里尊敬你,将你作为很好的榜样。

作为母亲

不能只是感性的爱孩子,一味的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更要学会坚定立场,当孩子犯了错,就应该批评,让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孩子遇到难处,可以帮助他,但不能让他完全依赖自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守恒,是指舍与得之间的中间量,当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时,他们就很容易丧失努力和上进的动力,所以适当的延时性满足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81 字。

转载请注明: 为啥孩子放不下手机?背后原因很现实,看完才知道真不能全怪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