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6岁女童因为两年间三天两头呕吐上了新闻。
家人表示,女童最多时一个月发作3次,每次呕吐5-6天,累计一月呕吐竟达15天。
开始家长以为女童因为吃错了东西或者受凉了才经常呕吐,后来发现呕吐次数实在频繁,就医后才发现原来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并伴有低钾低氯和代谢性碱中毒。
医生表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固定的呕吐发作。
一般在儿童身上多发,而且可以延续到成年。
目前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没清楚,也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6个月内撇除其他疾病,无故呕吐超过4次,安全起见求医诊治。
其实宝宝呕吐是挺常见的症状,关键还是要家长学会处理,因为呕吐处理不当,还会有窒息的风险。
今天局长就请来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介绍一下关于宝宝呕吐的原因和常规处理办法,这些干货一定要记住啦~
点击下方视频
学习更多宝宝呕吐护理知识
01
生理性呕吐
6个月内的宝宝肠胃发育尚未完善,呈水平位,会有生理性的反流。
有时是因为宝宝吃进去的东西超过了胃容量,有时是因为打嗝或流口水引起吐奶。
这种情况不用过于担心,随着宝宝日渐发育,在6个月以后能坐立能改善吐奶情况,小部分孩子会持续到10~12月龄。
吐奶不是严重问题,而且不会影响孩子正常的体重增长。
在每次喂奶后应做以下几点减少宝宝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1、提供安静、舒适的喂奶环境,不要惊动宝宝吃奶;
2、不要让宝宝平躺吃奶;
3、吃配方奶的宝宝在喂奶过程中至少隔3~5分钟拍嗝;
4、喂奶后把宝宝垂直抱起15分钟以上;
5、喂奶后不要进行激烈的玩耍和挤压腹部。
若反流情况加重、呕吐次数频繁、呕吐时喷射力度大、精神状态差等表现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考虑由于病理性原因引发的呕吐。
02
病理性呕吐
造成宝宝呕吐的原因除了生理性的反流之外,还要考虑病理性的因素。
常见的病理性呕吐有以下四种:
01
胃肠道结构异常
肠梗阻、肠套叠、食道闭锁、肠道闭锁等疾病都有吐奶症状出现,家长可以观察呕吐物作初步判断,有异常请立即带宝宝就医。
02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呕吐还会进一步伴随发热和腹泻。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胃肠炎,导致呕吐。
03
食物过敏及不耐受
孩子可能在食用某些食物后出现呕吐症状,考虑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区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一点是:对于不耐受的食物,食用越多症状越严重;而过敏和食物量无太大关系。
04
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含有化学性或生物性等有害物质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如食用变质食物、误服有毒物质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导致呕吐。
05
观察呕吐时细节
家长应该记录孩子呕吐时的状态、特征,是否很痛苦、费力;呕吐开始时间、频率、次数、程度;观察呕吐物等因素,以便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
呕吐物是单纯奶类或食物类,边吃边吐或者进食时间不长的,考虑是反流性的呕吐。
以下情况需要带孩子就医:
1、呕吐物带有血液、咖啡样物,考虑因为呕吐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或凝血障碍;
2、呕吐黄绿色胆汁性,婴儿呕吐胆汁应该立即求医紧急评估以排除肠梗阻;
3、处于间隔几个小时就吐的状态,呕吐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4、孩子精神状态差,伴有发热、腹痛、腹胀、血样便、嗜睡等异常情况。
观察孩子呕吐物有任何异常也应立即求医,可以拍照记录呕吐物形状方便医生判断。
不确定宝宝病情的情况下,呕吐可能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带有传染性致病菌引起的。
在处理呕吐物时要带上口罩、手套,处理完毕需彻底消毒,避免感染。
03
呕吐的家庭护理
呕吐本身是一种免疫反应,并不会伤害身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呕吐可以不接受药物治疗而自愈,家长不要擅自给孩子吃药,除非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01
预防脱水
呕吐会引起脱水,为了防止身体失去过量水分和电解质影响代谢功能,此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口服补液盐III补充足够水分,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让孩子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III,每包用温水冲开250ml,注意要一次调配完成,家长不要一包拆开多次冲开,以免影响比例,尽量在一个小时内补充50ml~100ml液体。
同时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小便量,小便量至少维持平时小便量的一半以上。
0-2岁的宝宝4~6个小时内没有排尿,2岁以上的孩子6-8小时没有排尿,家长就要考虑脱水的可能。
02
饮食注意
呕吐属于自限性,12-24小时内会缓解,所以不需要刻意禁食。
但如果孩子呕吐强烈、次数频繁,吃什么吐什么时,可以短时间内禁食,之后可少量多次食用流质食物。
如果短暂禁食无效,依然持续呕吐且无法摄入食物,则可能需要输液补液,要寻求医生帮助哦。
在孩子呕吐症状消失后,身体正进入恢复状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量食用煎炸油腻、生冷类的食物,以免再次刺激引起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