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问:“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健康且长寿。
人这辈子,健康是1,家庭、事业、金钱、权力再重要,也不过是跟在“健康”后面的0。
一个人无论多成功,失去了强健的体魄,一切将不复存在。
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求健康长寿,却往往忽略了最为简单的吃饭睡觉。
《黄帝内经》有言: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若想长命百岁,你一定要知道下面这4则“长寿秘诀”。
作家杨熹文说:“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吃,是生活里最为寻常的事,谁也离不开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生活。
然而,当今社会,能做到“好好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
懒得做饭,顿顿叫外卖;加班到深夜,吃顿大餐犒劳自己;心情不好狂喝奶茶;压力大点就彻夜买醉……
有人为了减肥,常年不吃主食;
有人为了赚钱,当起了“大胃王”主播;
有人为了流量,更是吃得五花八门……
还有些人,明明很重视饮食,却不知不觉“吃错了”。
享受烤肉的酥脆感,却忽视了焦肉对身体的危害;
爱吃口味重的美食,却无视高血压的风险;
喜欢吃甜,却忘了血糖会飙升……
中国工程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
每6个人中,就有1人因吃致病。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女孩小张工作时忽然晕倒,被送去医院后,大家才得知,她竟然整整两年没有正常饮食。
起初她为了减肥只吃蔬菜水果,后来,得了厌食症,连一块饼干都难以下咽。
刚刚20出头的她,掉发、脱皮、长老年斑,后来,体弱无力,思维滞缓。
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掉进一个巨大的“黑洞”,生活里毫无幸福感可言。
《饮食真相》里有句话说得好:
“饮食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药物’,我们迫切需要学习如何最佳地使用它。”
想要有个好身体,饮食上既要营养均衡,又要多寡适宜,还要科学膳食。
做到这点并不难,只需你我多用心,别懒惰,形成习惯。
要知道,养生如病,不得他求,食饮有节,全靠自律。
前段时间,一则阅读量过亿的微博热搜,引发了高度关注。
西安一个女生突发癫痫,被紧急送往医院。
但经过一系列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后来,经过询问和研究,院方断定:
女孩的癫痫是长期熬夜诱发的。
看到这个结果,很多网友坐不住了。
有人问:到底怎么才能摆脱熬夜党的身份?
还有人说:大家一定不能熬夜了,否则你失去的可不仅仅是头发……
但有一条高赞留言,替大家说出了心声:
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寂寞,是自由。
诚然如此。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我们都像陀螺一样,从睁开眼就开始拼命。
唯有到了晚上,才能拥有片刻安静,放松自己。
或许是窝在沙发里追剧,或许是躺在被窝里刷手机,或许是独坐书房看书学习……
我们越来越舍不得早睡,总是习惯性熬夜,第二天又习惯性地赖床、懒散、无精打采。
100多年前,科学家瑞赫夏芬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睡眠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将花盆倒放在水里,再在花盆上放一只小老鼠,就像下面这张图。
小老鼠只要睡着,它就会不小心掉进水里,被水呛醒。
这样一来,老鼠就没法睡个安稳觉。
三个星期过去了,严重缺觉的小老鼠变得奄奄一息。
其实,有很多权威机构的调研都证实了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
比如《神经科学杂志》上说:缺乏睡眠不仅能损伤大脑,还能诱发抑郁症。
比如,牛津大学的这张图,就显示了睡眠时长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很多时候,道理都懂,我们只是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一味地放纵自己。
身体是自己的,难受的时候谁也替不了你,还不如趁着一切来得及,调整作息,做个起居有常的人。
前几天,在大街上偶遇了老同学,差点没认出他来。
比起两年前,他简直胖了好几圈,他调侃说:“我这是过劳肥。”
细聊之下才知道,他换了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天天加班到下半夜,根本没时间运动健身。
经常是,工作越累,吃得越多,活动得越少。
他说:“不能再这么干了,现在浑身是病,脂肪肝、高血压全来了,万一哪天猝死就完蛋了。”
这句话可不是笑谈,我们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20多岁的电商员工,凌晨下班的路上突发心脏病,猝死;
40多岁的外卖员,在送餐路上因疲劳过度发生车祸;
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几个通宵学习后,累倒在答辩前……
有人说:底层人民,哪个不是拿命换钱?
长期疲劳、通宵熬夜、没白没黑地闷头干活,仿佛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直到身体发出警报,我们才恍然大悟:
身体就像银行卡,谁也不能肆无忌惮地透支。
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得学会按下“暂停键”,给身心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
钱永远赚不完,目标永远有下一个,若一味向前冲,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们总仗着年轻把身体摆在最后,殊不知,健康是本,一旦病倒,所有的一切瞬间归零。
人生是场马拉松,想要跑得远,就得调整奔跑的节奏,快慢适宜,缓急适当。
稍事休息,并非放弃努力,而是给自己一个恢复能量,养精蓄锐的机会。
不妄作劳,学会休息,才是养生的关键。
在一次中医养生课上,有人问北大医学部的蒋文跃教授:
养生最难的是什么?
蒋教授回答说:养心。
随后,蒋教授讲了一位老奶奶的故事。
他说:
我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位老奶奶,她从小吃苦,后来丈夫早亡,留下她和9个孩子过活。
可她从来不诉苦,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会逗得她大笑,这位苦命的老人,活了九十多岁,最让我记忆犹新。
在对大量“长寿人群”调研后,蒋文跃发现:
老寿星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非常乐观,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也就是说,长寿的人几乎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网上看过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说是有位身体强壮的校长忽然得了怪病,最严重的时候,上吐下泻,卧床不起。
校长多次就医,就是查不出问题。
这天,一位朋友拜访,临走前他在校长耳边说了一句话。
没想到,校长的病竟一夜之间好了。
原来,校长为这位朋友的贷款做了担保,他怕朋友还不上钱,每天殚精竭虑,忧虑过多直至病倒。
当这位朋友告诉他钱已还上,校长一下子打开了心结,身体很快痊愈。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所以,想要身体好,就得学会控制情绪、舒缓心情。
巴尔扎克曾说:“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和长寿的秘诀。”
养生其实很简单,你只需吃好饭,睡好觉,劳逸结合,保持一份好心情。
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厚度,也决定了幸福的程度。
寒冬已过,春日降临,充满生命力的季节里,最宜调养生息。
愿我们在四季三餐里,休养身心,滋养灵魂,从容地走过漫长岁月,收获充实丰沛的人生。
作者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