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揭秘冬残奥无障碍保障组是怎么工作的?

壹现场|揭秘冬残奥无障碍保障组是怎么工作的?

考虑残疾人特点和需求,北京急救中心冬残奥各保障组调整工作流程与服务规范,救护车也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轮椅等助残工具的上下车与固定,为参加冬残奥会的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那他们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3月9日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后的第五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发挥出色,当日摘得2金、1银、1铜。北京急救中心7个冬残奥保障组持续保障,以“无障碍医疗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

“延庆冬奥村内一名残奥运动员明天上午转到指定机构,患者出行需要乘坐轮椅。”3月9日晚上10时许,北京急救中心接通通知后,立即安排无障碍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

10日上午9时,无障碍救护车抵达延庆冬奥村患者居住的二组团门口。医护人员打开无障碍救护车尾门,升降平台缓缓翻折下降,降至地面处时,患者乘坐轮椅进入升降平台,抓稳扶手,挡板立起,医护人员协同患者随平台上升。当平台与车厢地板齐平时,医护人员将患者推入车内,4个固定器将轮椅与地面锁紧固定,患者系上约束带,确保行驶途中患者乘坐安全,随后,医护人员帮忙将患者随身行李装上车,救护车驶离,前往指定机构。

无障碍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配备相同的医疗器械与药品耗材,唯一不同的是配有轮椅升降平台,固定担架车的位置换成固定轮椅,满足患者不愿坐躺在担架床上,全程乘坐轮椅的转运需求。升降平台长115厘米,宽82厘米,可承受350公斤,能满足大多数轮椅上下。

转运任务完成后,无障碍救护车前往洗消中心,然后返回待命值守。冬残奥会期间,北京急救中心的2辆无障碍救护车为冬残奥会患者服务。3月13日,闭幕式当天,2辆无障碍救护车还将在鸟巢全程守护。

国家体育场承担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这几天正是演员联排的时候。演员中不少是残障人士。北京急救中心国家体育场保障组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提供2个班次,每班次2到3辆救护车的医疗保障。

遵循“平等、尊重、适度”的医疗服务原则。北京急救中心国家体育场保障组组长刘江介绍,救治一名工作人员患者时,我们询问患者症状,并没有得到回应,我们立刻反应过来,患者可能是听障人士,马上找来纸笔,边写边继续检查询问,并保持与陪同老师紧密沟通,顺利完成了救治。

演员训练非常刻苦,有些穿戴假肢的演员会因假肢摩擦造成伤口。保障组人员在处理伤口外,还为他们准备了创口贴、敷料、凡士林,最大限度减少假肢与伤口的摩擦,减轻患者疼痛。

刘江介绍,不同于日常急救任务,遇到行人,可鸣警笛、闪警灯来提示避让。考虑到行人可能是听障、视障人士,根据规定,就算救护车有急救任务,也必须提前停车等待。行人完全通过后,再行驶。

运动员从延庆冬奥村到鸟巢开闭幕式时,随行救护车上都会配备一次性导尿包。北京急救中心延庆冬残奥村保障组组长穆彩琴介绍,部分残障运动员日常会佩戴尿袋。延庆冬奥村距离鸟巢近80公里,前往、参加、返回会用时较长,我们准备了一次性导尿包,以防有运动员需要。

此外,还帮助综合诊所转送尿培养样本。携带尿袋的患者有检查尿样的需要,综合诊所采集样本后,急救车组会携带样本和转诊单,前往定点医疗机构,交接送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67 字。

转载请注明: 壹现场|揭秘冬残奥无障碍保障组是怎么工作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