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不信,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巨大

搜狐母婴曾做过一项面向父母的调查: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超过75%的父母都选择了“顶嘴”。

父母别不信,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巨大

作为父母,都喜欢乖巧听话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好带,好管教,而而且认为孩子和大人顶嘴是坏习惯,实际上,可能是你误解了孩子哦!

爱顶嘴的孩子更有主见

3~6岁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当你觉得孩子开始顶嘴,你说一句他顶你十句的时候,恭喜你,那表示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他有了自己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善于沟通!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那就是跟踪观察2-5岁的孩子,一直到他们青春期。

调查结果显示: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孩子,84%的人成年后意志坚强,独立性好,有自我主见,相反没有反抗倾向的孩子,成年后只有26%的人意志坚强,74%的人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父母别不信,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巨大

这是因为,孩子在与父母辩解的过程中,脑子转得快,思维比较敏捷,反应快,孩子说的越是有理有据,越是经过了深度思考。

而那些不爱顶嘴的孩子,有时候你可能说了一堆,孩子却啥反应也没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习惯把话藏在心里,甚至可能影响以后的性格发展。

不让孩子顶嘴,是父母教育上的偷懒

知乎上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经历:小时候父母说什么,我一辩解,就会被大声呵斥,说我跟大人顶嘴,不礼貌,有时候甚至因为这个挨打,后来,父母说什么,我就不再吭声了。可等我长大后,父母又总是嫌弃我太内向,说隔壁家的孩子如果伶牙俐齿,我就跟个“哑巴”一样,以后能干啥。

不让说话的是他们,嫌弃不说话的也是他们,我就觉得父母想要个机器人,在需要我的时候我要伶牙俐齿,在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当“哑巴”。

所以,不让孩子“顶嘴”,其实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偷懒”,只顾着自己方便,而完全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著名教育学家刘墉,在他的《刘墉谈亲子关系与沟通》一书中也提到“孩子顶嘴”问题,他的建议就是“从小要给孩子发言权”。

关于这一点,刘墉在教育他的儿子刘轩过程中,是这样操作的:从小爱顶嘴的刘轩,每次在他犯错以后,父亲刘墉都是先教育完,再给他机会“顶嘴”,为自己辩解。

父母别不信,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巨大

在这样一来一往过程中,刘轩练就了辩论的好口才,这也是他能成为《我是演说家》冠军很重要原因。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顶嘴,并不是放纵孩子出言不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个会顶嘴的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

  • 允许孩子顶嘴,温和引导

《奇葩说》中舌战群雄的傅首尔坦言,说不过自己的儿子。当她给儿子说丑小鸭的故事,要求儿子要努力上进的时候,结果儿子给的答案是:它不用努力都会变成丑大鸭,你别想骗我努力……这对“互怼式”母子,被很多父母子女羡慕。

但是在他们“互怼”背后,却体现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包容、胸襟、智慧。所以当孩子顶嘴时候,父母不要以激动情绪与孩子针锋相对,而是以孩子理解的方式给予温和引导。

而一些原则性问题,例如礼貌,安全性等问题,就一定要向孩子说明界限,明确原则。

  • “多说观察,少说评价”

非暴力沟通中有个实用沟通技巧:多说观察,少说评价。观察就是描述客观事实,评价就是表达个人观点。

假设孩子迟到这件事,大多数父母都会说,你迟到了10分钟(观察),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评价)。

而孩子之所以爱顶嘴,就是父母评价说的太多,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对孩子,我们要学会交换沟通方式,少评价,多观察,多倾听,这样你的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 端正心态,以身作则

鼓励孩子多表达,特别是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争吵方式来解决问题,要知道如果你性格温和、做事积极、态度坚定、善于沟通,孩子通过耳濡目染也会变成你希望样子。

俗话说: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当我们给孩子构建一个标准,做到自我表率作用,孩子也就知道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了,那个孩子最想成为的样子,藏着他未来的模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47 字。

转载请注明: 父母别不信,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巨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