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外一则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卡迈克尔时是个6岁的女孩,突然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嗓子痛,妈妈以为是感冒带她去看医生,但医生却说没什么大事,之后吃了些药便不了了之。
但没想到,自此之后,卡迈克尔便一直食欲不振且暴瘦,妈妈赶紧又带着孩子去做检查。在做胸透检查时医生发现胸前有类似项链的物品,便让孩子摘掉,但妈妈却说:“我女儿没戴项链。”
听到妈妈的话后医生意识到孩子可能吞食了某物,经过手术后发现原来是一枚纽扣电池。之后经过很久的治疗卡迈克尔恢复了健康。
这则新闻让许多孩子的父母感同身受。孩子因为年纪小,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但对于孩子来说,或许这些自己好奇的东西都可以用“尝”的方式来探索,每年都有许多孩子因吞食异物而亡。
但是,家长不可能24小时不离开孩子看着。所以,与其全部指望家长看着,不如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自己知道注意。
1、每天向孩子“念叨”
孩子自然不懂什么是危险物品,什么行为是危险的,这时就需要父母详细的教学。每天都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可以碰,哪些行为有风险。若是发现孩子没听话,就要严厉的批评教育,让他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2、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孩子都是效仿父母的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所以,父母就要多注意平日里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屋内看见硬币或是其他金属制品就把它们分类归放,并且要带着孩子一起做;在孩子的面前把废旧电池扔进垃圾桶;看见开水要表现的很“害怕,”并且离水很远等等。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就明白看见这些东西时该怎么做。
3、训练孩子自救
万一孩子自己不注意受了伤,这时孩子如果知道打电话或是一些其他紧急自救手段的话,或许可以将危害降到最低。
家长平日里可以让孩子记住最基本的求救电话,比如:110、120、119等。最好再让孩子背下来家里的具体住址,并告知孩子只有在打这三个电话时可以把地址告诉对方。
定期为孩子设计题目,对孩子进行“考试。”比如:家里着火了你该怎么办;自己不小心被东西砸伤了怎么办;发现门外一直有人大声敲门怎么办?等等。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临危不惧的品格。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早早的就开设了应急自救课程。许多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孩子上自救课,并且还向学生模拟真是发生的情况,让学生“亲眼目睹”后加深印象,并牢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因为在中国这方面的课程还很少,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自己加强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4、用绘本和视频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灌输
如今有许多有关安全意识方面的绘本是专门为孩子定制的。绘本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还刻画了各种危险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孩子在阅读这些绘本后可以轻易地明白这些行为是多么的危险。视频和绘本能让孩子更直观明了的看明白内容,还可以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