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萌宝
编辑/萌宝
近日在一则新闻当中看到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暴力,年仅3岁的孩子摔倒了颤颤巍巍站起但是母亲还是继续打自己的孩子,短短45秒的视频里面孩子就被妈妈打了9次,且每一次都下手不轻,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知悉原因之后令人感到非常吃惊,这位妈妈打孩子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吃饭,可是这样打骂对孩子暴力相向,真的会让孩子乖乖听话吗,一拳下去不仅打没了孩子吃饭的欲望,也有可能打进孩子的内心,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孩子不愿意吃饭爱撒娇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少家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是因为糖吃多了不想吃饭,有的是想要闹着家长给自己喂饭,有的则是孩子太淘气挑食原因非常多,只要家长给孩子多一些耐心,或者是改变食物的烹调方式让孩子对吃饭能够产生兴趣,孩子也不会一直固执着不想吃东西,家长如果总用责骂,甚至是动手让孩子吃饭,其实是在威胁孩子。
家长为什么会对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
1、
家长自身性格的原因
有些家长自身的性格就是非常急躁火爆的,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面也会用同样的心态教育孩子,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会让孩子在家长的行为当中学习到错误的处事心态,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2、
在外的工作压力大
事件当中的这个母亲是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对于一个单亲的妈妈来说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是非常不易,生活跟工作双重的压力难免会使人心情烦躁,但是孩子不应该是家长消极情绪的发泄口。
家长在外奔波劳顿,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固然非常辛苦,但孩子本不该是家长情绪的发泄口,像这个家长这样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孩子,并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代入了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教育,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现象被称为"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其实指的是对待比自己低一等级的对象会不自觉的发泄自己负面的情绪,习惯性将自己所受的委屈或者是不满转嫁到这个人的身上,比如说人的糟糕的心情或者是自己在某件事情上所受的委屈,沿着等级或者是强弱的组成的社会关系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事件当中这位孩子的母亲因为自己的丈夫在外务工,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肯定是非常辛苦,生活的压力跟不易能够理解,但是对孩子来说家长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更应该对孩子有一些耐心,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举动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踢猫效应"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
1、
让孩子变得自我否定
总是受到父母的责骂或者是被父母打,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没用,能力得不到肯定自信心也会因此下降,这样一来孩子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很多事情都会自我否定,做事也提不起兴趣做。
2、
亲子之间关系变差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受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总是拳脚相向会让孩子畏惧家长不敢跟家长靠近,甚至有些内心敏感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是家长亲生的,亲子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很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医生,哈佛大学医院的教授马丁·H·泰切曾经在《美国家教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过自己对于这类事件的言论:每个妈妈都不应该低估对孩子责骂产生的后果。
家长在对孩子打骂的时候,可能当时确实能够将孩子不听话的气愤情绪发泄干净,但是家长却没有去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受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的责骂甚至对自己大打出手,孩子的幼小心灵会受伤,更有可能因此变得内向孤僻开始自我否定,慢慢跟家长疏远亲子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家长要尽可能去避免对孩子过分严厉的教育。
家长该如何避免"踢猫效应"的发生?
1、
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家长要学习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实在做了什么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家长可以选择先冷处理,不仅是让孩子冷静更是让家长冷静,在这个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平复自己的心情,尽量冷静避免情绪化的处理。
2、
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包容孩子的错误
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跟包容,犯错的权利还是要给孩子的,对孩子要求苛刻只会让孩子觉得生活非常压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面对孩子犯错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了解才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有办法改正。
3、
育人也是育己,要学会自我反思
教育孩子更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行为习惯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都会在父母的行为当中学习,所以身为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总结
撒娇犯错是孩子的天性,家长都免不了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家长也要尽可能给孩子的错误多一些包容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对生活的压力以及自己的负面情绪要找到合理的方式去化解,孩子并不是家长情绪宣泄的"出口",不要让自己的一时失言或者是无心的举动伤害到孩子,那样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文章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