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简介
很多人在青壮年时期的身高到了晚年的时候会缩短好大一截!背也会驼,腰腿也不灵活,还会感觉到时不时的周身骨痛,更禁不起随便摔一下,仿佛脆弱得被风吹走。今天玥亮说药就给大家说说造成这样一种变化的结构退化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指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最常见症状有:腰背疼痛,身高缩短、身骨弯曲,易发生骨折,脊椎后凸、胸廓畸形等。
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代谢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常常有:年龄增长,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药物因素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患有骨代谢疾病或者肿瘤等。从中医的角度则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肾虚精亏,脾虚,血淤,先天不足。辩证以补肾、健脾、化瘀论治。
骨质疏松症需要治疗吗?如果不加干预会怎么发展呢?答案是需要治疗!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如果不加干预不给予治疗可致腰背疼痛,周身骨痛,较严重者可导致日常行走不便,起坐不稳,翻身不得等不便。但事实上,骨质疏松没法治愈,只能缓解并减慢疾病进程,临床常开展止痛治疗,按摩,中医推拿,理疗及药物治疗等,目的在于减轻疼痛症状,减少骨量丢失,防止肢体萎缩,控制病情的进展及预防并发症。
哪些中成药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调理,缓解疼痛,预防骨折?藤黄健骨胶囊,本方由鸡血藤、熟地黄、肉苁蓉、淫羊藿、鹿衔草、骨碎补(烫)、莱菔子(炒)组成。可活血,止痛,补肾,对于肥大性脊椎炎,增生性关节炎,颈椎病,跟骨刺,大骨节病等适用。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张林、王启孟通过研究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证实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王怀东通过进行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证明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4-6粒,每天服用2次。
骨松宝颗粒,本方由淫羊藿、续断、地黄、莪术、川芎、知母、三棱、赤芍、牡蛎(煅)组成。具有补肾活血,强筋壮骨的功效,适用于骨痿(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骨关节炎、骨折,也可用于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袁启远等通过进行骨松宝颗粒配合补钙剂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及其疼痛症状的疗效观察研究,证实骨松宝联合钙尔奇D在治疗骨质疏松疗效及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补钙治疗。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药1袋;用于治疗骨折及骨关节炎,可每日服用3次;用于预防骨质疏松,每天服用2次,建议30天为一疗程。
骨疏康胶囊,本方由淫羊藿、丹参、骨碎补、熟地黄、黄芪、木耳、黄瓜子组成。可补肾益气,活血壮骨,适用于症见腰膝酸软、腰背疼痛、神疲、目眩、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属于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4粒,每天2次。建议疗程半年。
补肾健骨胶囊,可强筋健骨,滋补肝肾。本方主要由熟地黄、山药、狗脊、牡丹皮、山茱萸(制)、淫羊藿、当归、茯苓、泽泻、牡蛎(煅)组成。用于症见目眩、腰脊疼痛、肢节痿弱、步履艰难、胫软膝酸等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
用法用量: 每次口服用药4粒,每天服用3次。建议以3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仙灵骨葆胶囊,本方由淫羊藿、丹参、补骨脂、续断、地黄、知母组成,可滋补肝肾,强身健骨,接骨续筋,适用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折,骨无菌性坏死等。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丁杰,乔旭霞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证实: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金天格胶囊能有效促进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减少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比例。
2、李冬萍等通过研究表明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减轻疼痛并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药3粒,每天2次;建议4-6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参竹精片,本方由手掌参、玉竹、制何首乌、黄精、广枣组成。可有补肾,滋补强身。适用于精血不足,筋骨酸痛,年迈体弱,肾寒,肾虚诸症。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王欢欢等通过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参竹精片可促进新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加骨密度,减少骨吸收,可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改善腰膝酸软无力、步履艰难、下肢抽筋和持重困难等症状,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0%。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药2片,每天2次或遵医嘱。
地仲强骨胶囊,本方由熟地黄,杜仲(炒),菟丝子(炒),山药(炒),枸杞子,女贞子组成。可补血益精,益肾壮骨,适用于症见腰脊酸痛乏力,足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药3~4粒,每日3次。
预防骨质疏松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患者日常可适当增加日照和体育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喝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的饮品,防止钙质流失;适度的饮用牛奶,增加钙剂的补充;以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为宜,保持营养均衡不偏食;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防止意外跌倒等骨折风险。
参考文献:
[1]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4):144-145.
[2]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0):1-3.
[3]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3):74-76.
[4]西部中医药,2019(01):74-76.
[5]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4):4756-4759.
[6]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