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鼓励让孩子做自己,并不是让娃随心所欲,家长多半混淆了认清自我

由 习国防 发布于 健康

对于现在教育孩子方式,近两年很多家长开始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模式,也就是倡导孩子想做的事,让孩子因为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加自觉和积极。

能够鼓励孩子认清自己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很多家长虽然倡导这种教育模式,可是执行后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卢比的妈妈在卢比步入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采用让孩子做自己的教育模式,让卢比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学的东西,在很大方吗给予了卢比自由和自己发挥的空间。

可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卢比妈妈发现事情结果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孩子在这个学期内明显感觉出来他的躁动,老师也会打电话说孩子总是在学校为所欲为,不听老师的话。

这些与预期相反的现象不禁让卢比妈妈陷入了沉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这种教育方式就是不可行的吗?

其实让孩子做自己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错,错的是家长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理解有了偏差。虽是让孩子做自己,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也是有一个框架和管理的,并不是事事孩子都能随心所欲的,那样就不是让孩子自由了,而是放纵孩子了。

那么正确的“让孩子做自己”的观念,其实是让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去认清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明白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这其中在教育成果上与期望背道而驰的家长,基本上也是混淆了概念,所以在实行这一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搞懂真正概念和意义再下手。

1.本我

这是人的结构中最为原始的部分,人从生下就拥有的本我。在构成上主要是由人类的一些基本需求所构成,比如饥饿、生气等等。

在理论中,本我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是无计划无意识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还没有自主意识也不会语言,但在饿的时候就会哭闹。所以本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本能。

2.自我

这是本我在探寻的路上出现的自我,当开始意识到并寻找“我是谁”,这种意识的觉醒其实就是自我的出现。

比如孩子在产生饥饿感的时候,会用自己的零钱去买吃的,但是不会只要眼前有吃的就可以随便吃,这就是产生了自我意识。

3.超我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而来,拥有道德观念,它代表的是人格的最高层。超我遵循至善的原则,追求完美,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会抑制社会不容许的本我冲动;二是自我规范控制;三是拥有理想目标并力求完美。

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互为联系,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如上文所说的“自我”的卢比,其实就是孩子的本我意识过于强大,而自我与超我的意识相对薄弱。

所以才形成了我行我素,放纵为所欲为的性格。

1.尊重孩子

在家长学会尊重孩子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二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这两者在教育孩子时十分的重要。

尊重孩子的感受,就要求父母要关心孩子,并且能够看到孩子的反应与需求并相应的做出反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那一个。

能够及时的给回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也会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不会让孩子太过于在乎外界的影响而选择刻意的讨好别人,忽略自己的感受。

有太多的孩子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关注,内心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尊重,总以外界为中心,慢慢的失去了自我。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和成长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和要做的事情,这是自然的规律,让孩子按照适合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展长大,不扭曲成长的历程本质,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才能把握好孩子每一个重要的成长期。

在两岁到四岁以前的孩子,因为年龄幼小是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外界事物还比较的陌生且行动力思辨力都非常弱,因此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认识世界,让孩子可以好奇探索,而且在这个阶段还要帮助孩子树立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健康长大。

等到孩子在上小学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慢慢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由于接触的事物尚浅对于世界的认识还不足,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可以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发现自己喜欢爱好的事物,好好的培养孩子兴趣并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上初中左右时,孩子正是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在性格上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变化,家长需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且这个时期孩子比较叛逆且自我意识很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并且愿意倾听孩子,做好亲子关系的沟通。

2.培养孩子社会化意识

这是让孩子完成自我中心化的一种途径,孩子在与别人的社交互动之间,产生交流产生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从其他的伙伴中得到评论自己的反馈,会更加的了解自己。

并且在交朋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省,从而可以改变一些习惯上的坏毛病。当在社交中产生冲突磨合时,孩子也会慢慢的学会如何化解,如何去培养自己解决的能力。

正确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正确的实施方法去实践,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找到自我,发现内心真正所需,能够充实且滋养孩子的内心。当孩子明白心中所需时,前进的方向会更明朗,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