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张。
中医,有无数奇妙之处,等待学人体会、挖掘。
譬如我今天要说的配伍,补土派代表李东垣的参苓白术散。
这是一张有名的配伍。基本组成就是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
有的是做成散剂,每次服用6到10克,大枣煎汤送服。有的是直接作为汤剂,加大枣3枚,水煎服。
它是一张健脾益气的配伍,对于脾虚有湿导致的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等,有疗效。
但是,你可知道,它也是一首催眠、助眠的良方!
对此的认识,源于我和我老师的一次谈话。
有一回,我老师跟我聊关于心肾不交的事儿。
心肾不交,就是心和肾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被打破,导致人失眠的一个问题。
我老师问我,你可知道,心和肾为何不交?
我说,当然是肾阴不足,或者心火亢盛了。
我老师却说,未必。心在上头,肾在下头,中间还有一个脾啊!
脾,是连接心和肾的纽带。脾出了问题,心和肾就容易“不交”。
我一听,略有所悟。
我老师接着告诉我,脾胃,是人气机升降的中轴。肾阴要想上济心火,或者心火想要下暖肾水,都得依赖中焦脾胃气机顺畅的前提。升降正常,水火才会交融。
我老师还告诉我,你看中医里一些健脾的中药材,有好多都有宁心之效。
譬如莲子啊、茯苓啊、人参啊,都是这样。可见,健脾能够宁心,能够改善心肾不交所导致的失眠。
最后,我老师给我看了一张医案。
这张医案,让我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
话说有一个女子,年41岁。长期以来睡眠不佳,最近情况加重了。
刻诊,见人烦躁不安,面和脚部浮肿,食欲下降,脉象细弱。医师寻思良久,写了一个配伍,方见——
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莲子15克,谷芽30克,沙参15克,白茅根30克,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才2剂,患者睡眠改善,浮肿消退明显。
后来,医师遵原方,少作加减,直至痊愈。
这个医案说明什么啊?
我老师当时仔细讲给我。现在,我把这里的要义,简单说给我的读者听。
这个患者,食欲不振、脉象细弱,显然要考虑脾气亏虚了。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所以有水肿。脾主生成气血。
气血亏虚,血不养神,所以失眠。脾胃升降失常,肾水不得上济心火,故而烦躁不安。
这个时候怎么办?
还是要以健脾为主啊。
医案里头的配伍,你仔细看,就有参苓白术散的影子。
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谷芽、薏苡仁健脾,白茅根、赤小豆、薏苡仁除湿消水肿。沙参补阴,清火安神。酸枣仁和柏子仁配伍用,安神助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大队健脾益气之品来固护中州。脾胃好了,心神才会有血的供养,气机升降才会正常,肾水和心火才会接上头,相互交融啊。
所以我体会,李东垣的这个古典配伍,真是千古奇方。它原来是健脾益气的,没想到却可以安神助眠。它给我们的启发有很多——
当今社会,失眠的患者不少。
失眠了,是不是上火啊?是不是生气啊?是不是缺维生素啊?
我觉得,与其思考这些,不如遵李东垣的方义,我们考虑一下自己的脾胃好不好。
如果经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溏拉稀、肠鸣胃痛,或者伴随气短、乏力、懒言、精神不振等,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可以从调养脾胃开始做起。
就如我前面所说,心肾相交,得有脾胃做桥梁啊。心神安定,得有脾胃来供应气血啊。脾胃不好,你怎么可能睡得好啊?这是千真万确的啊。
文中配伍,值得参考借鉴。
但是非专业人士,依然要在中药师、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最后,祝我的读者夜夜好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藏象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