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很多身高不理想的父母听到后很焦虑,担心孩子长不高,甚至有些家庭会将孩子矮小的责任单方面归结到母亲身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父母矮,孩子就一定矮,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吗?如果孩子矮小,该怎样帮助她长高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王春林主任为大家详细解读。让我们看看,矮个父母如何养出高个娃!
王春林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
专业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诊治及小儿外科疾病诊治。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确实是这样吗?
民间说“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说明遗传对孩子身高的重要性,虽然身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遗传因素,占70%左右。那么是否母亲矮,孩子肯定矮,父亲矮,孩子矮的可能性会少一点呢?这其实跟遗传规律有关系。
比如有些疾病跟性染色体有关,特别是X染色体出现问题时,男孩的发病机会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些是跟常染色体疾病有关,常染色体疾病跟性别没关系,跟遗传模式有关系,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下一代的发病率非常高,比如爸爸带有矮小的显性基因,那么下一代矮小的比例达到二分之一,也就是说2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矮小的,如果母亲带有矮小的显性基因,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一类是隐性遗传,父母身高没问题,但孩子矮小或者有其他遗传病,检查父母基因发现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这种情况就是父母都有携带基因,所以孩子也有四分之一的发病机会,也就是常说的遗传病。
因此,从遗传因素来讲,“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说母亲影响大,父亲影响小,不能把矮小因素归到单方面的父母身上而去抱怨,这样会对父母甚至家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高,但孩子矮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矮小,矮小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第3 百分位以下。比如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个孩子排排站,排在最后3名的即为矮小。
其次要了解矮小原因,虽然遗传占很大的因素,但也跟营养、睡眠、运动、环境等有很大关系,所以如果父母身高正常,孩子出现矮小,一定要查找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矮小。
遗传性矮小:比如父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疾病:有些是疾病原因引起的,最典型的就是生长激素的问题,从出生至青春期,生长激素起很大作用,如果在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激素分泌不够或者缺乏,就会导致身高比同龄人矮,而且很难追赶上去。
晚长:个别孩子出现所谓“晚长”的情况,也叫做体质性青春期延迟。
……
总之,如果孩子身高出现问题,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才能对应治疗。
如何判断孩子矮小怎样帮助他长高?
除了给孩子测量身高,从身高对照表判断以外,最简单的就是跟同龄孩子比较,如果长期坐在班级前两排,或者按照学校体检观察身高,每年生长速率小于5厘米,那么孩子身高肯定偏离正常曲线,需要寻找原因,进行干预。
像原发性甲状腺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的孩子,治疗很简单,每天补充甲状腺素,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父母都正常,孩子矮的,也要明确原因尽早治疗,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就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目前生长激素有两种剂型,长效一周注射一次,短效每天注射一次。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来说,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大部分孩子经过治疗,第1年可以长到10-12公分。曾经接触过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读博时有一个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孩子,因为基因缺陷导致传男不传女,男孩都发病,第一年生长激素治疗就长了18公分左右,后面每年8-10公分,效果是非常好的。
还有一类是生长激素不缺乏,其他疾病因素都排除掉了,那么要考虑特发性矮小,很多家长觉得生长激素也不缺,父母身高也正常,但孩子矮小,不知道要不要治疗?像这类孩子,如果不干预,最后的身高依旧是矮小的,或者遗传身高的下限都达不到。
遗传身高计算公式:
男孩=/2±5cm
女孩=/2±5cm
比如孩子身高170cm,那么就意味着终身高165-175cm都是正常的,如果是特发性矮小的孩子不进行干预,到最后165的身高肯定是达不到的,或者160都很难。像这部分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如果到四五岁还是追赶不上,就要去医院治疗。
在临床上遇到太多例子,虽然诊断很明确,但家长对生长激素有一定的顾虑,或者觉得自己身高不错,抱着晚长的心态,到最后孩子跟其他同龄人一样进入了青春期,在青春期获得的身高又差不多,这时候情况就很被动,治疗时既要把正常的青春期阻断,还需要利用生长激素干预长高,代价是非常大的。
所以这类特发性矮小的孩子虽然生长激素不缺,但还是需要用生长激素早期治疗,一般治疗第一年可以长到8-10厘米左右,以后每年7-8公分,从5岁开始,经过3-5年的治疗,在8-10岁左右,也就是青春期前期,孩子身高就能得到改善,达到正常同年龄的平均水平,这样孩子信心很足,身高也会达到理想终身高。
对于身高正常但偏矮的孩子,该怎么办?
对于身高正常,但偏矮的孩子,也不用特别的焦虑,还有30%的营养、睡眠、运动等后天因素对身高贡献还是挺大的。
营养
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少吃甜食、饮料、油炸食品等。
不要过多补充营养,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又会引发性早熟,或者青春期提前,导致骨龄进展加快,对终身高不利。
不要补充高蛋白、高营养的成人滋补品,如人参、燕窝、海参、三七粉等。
如果部分孩子营养吸收不好,体虚等,在医生建议下,采用中医中药方式改善身体,调理脾胃,那么孩子肠胃吸收好了,也是有助长高的。至于现在流行的穴位治疗,按摩推拿等帮助长高是非常有限的,没有明确证据,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轻信,毕竟价格也不便宜。
睡眠
之前接诊过一个4岁小孩,家长望子成龙,晚上8点多还在上兴趣班,12点左右才能睡觉,这样对长高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知道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晚上入睡1小时后进入分泌高峰期,就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潮水最壮观的是8月18,错过了这个时间,那些小潮水对长高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所以睡眠很重要,一定要早睡觉。
我们要求小学生9点钟之前入睡,10点钟一定要进入深睡眠。对于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重视,让孩子在睡觉前做一些比较安静的,容易入睡的活动,及早进入睡眠。
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营养增强再加上运动时机械性的摩擦、刺激,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按照场地情况,可以让孩子选择跳绳、摸高、游泳、打羽毛球等。
因此,对于偏矮的孩子,先看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合理,其次临床观察3个月或者半年,看生长速率到底好不好,如果观察后,每年有6-7厘米增长,检查后骨龄也是落后的,那么孩子生长激素分泌肯定正常,家长也不用过度担心,定期复查就可以。
对于生长激素认知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家长们一听到“生长激素”,就会自觉忽略“生长”二字,只记住了“激素”。其实家长讲的激素是指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副作用很大,很多肾病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都是激素替代治疗,吃完后会出现肥胖、满月脸、高血压、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所以一听到激素,家长自然而然就代入了。
生长激素不是糖皮质激素,它是激素类的一类药,是人体必需的。平时在门诊也经常给家长科普:我们有很多激素,人体是离不开的,最典型的就是甲状腺素,如果新生儿甲状腺素分泌过少,就会出现甲减,如果不替代治疗,孩子的神经系统、智力、身高等全部有问题,如果过多,就会产生甲亢。
生长激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缺少生长激素,直观表现就是身高矮小,如果过多,就是巨人症,所以生长激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多也不行,少也不行。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时,医生会进行全方位检查、评估后才能用药,只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
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这个问题也是家长比较关心的,我们要区分来看。
如果矮小的原因是遗传因素,那么不管怎么治疗,只能改善这一代的身高,因为基因是无法改善的,遗传缺陷依旧存在。
如果基因诊断很明确,那么在产前诊断时再确诊下一代有没有携带这部分基因,如果有,可以考虑是否要优生优育。
目前从特发性矮小来讲,如果跟遗传因素没多大关系,那么问题不大,反过来,没有检测过基因,或者没有找到明确的遗传因素,但是家族中很典型的三代以内都有很多矮小病例,这种情况下,下一代发生矮小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