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最能困扰妈妈的问题是什么?相信不少妈妈会说:是睡眠问题。
毕竟,像追奶、堵奶、长牙或者宝宝偶尔的小病痛,基本是痛苦一小阵子,过了就好了的。但是宝宝的睡眠问题,很可能长久伴随。多数妈妈表示,生娃之后的第一年,基本没能睡过一个整觉。
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宝宝哭醒需要哄睡,不少老母亲表示已经要熬到头秃。
然而宝宝夜间醒来哭一哭也还能忍,最怕的是什么呢?有位妈妈发了这样一顿话,引起了不少妈妈的共鸣:
不怕宝宝夜里醒来哭,就怕他夜里醒来对你笑。因为宝宝醒来哭,说明他还没有睡醒,哄哄还能睡着。
但如果宝宝醒来对着你笑,那就说明宝宝睡醒了,要起来玩了,即使半夜两三点,自己困得要死,也得起来陪着。
其实除开一部分天使宝宝外,多数宝宝夜间都会醒一醒,特别是夜奶还没有断的情况下。有的宝宝是醒来喝个奶继续睡,也有的宝宝醒来瞪大个眼睛开始要玩耍了。
记得我家大宝在一岁多断母乳与的时候,夜奶把母乳改成了奶粉。半夜起来喝完奶很精神,孩子爸爸也看孩子这么笑嘻嘻的,不忍心强迫他睡,就起来陪他玩,结果导致每天晚上或者清晨四五点都得起来陪他玩两三个小时,等早上我们得起床了,他又开始睡回笼觉。
后来二宝出来我就开始注意调整孩子的夜间睡眠,总算收获了一夜酣睡到天明的宝宝。
为什么会出现宝宝半夜起来玩的现象?一般来说是两种原因:
宝宝白天睡得太多,太久。
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时间需求大致是:
1月以内的宝宝,每天需要的睡眠时候是16小时以上;
1-3个月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14-16小时;
3-6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13-15小时睡眠时间;
6-12个月宝宝每天需要12-13小时的睡眠时间。
不同宝宝的睡眠需要会有差异,但是总的来说,不会相差很多,所以如果白天睡得多,或者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就不利于睡眠规律的养成,容易造成夜醒起来玩的习惯。
白天睡眠时间看起来不多,但还有“隐藏睡眠”别家长忽略了
隐藏睡眠是睡眠专家法伯在《法伯睡眠宝典》一书中提出的。
隐藏睡眠可能被家长误以为是夜间睡眠,但其实是属于白天小睡。
比如宝宝在清晨四五点的时候开始玩,六点多的时候入睡了,七点多起床,这个回笼觉就属于白天的小睡。
傍晚的时候,有的宝宝黄昏觉在六点多,七点多起来,这个其实也算是白天睡眠,会影响到夜间的睡眠。
一般来说,多数宝宝在6个月之前白天需要3次小睡,分别是早上一次,下午一次,傍晚一次,而六个月之后逐渐取消傍晚那次小睡,只需要上午跟下午各睡一次。
如果宝宝因为夜间起来玩耍,清晨通常需要睡个回笼觉,那白天小睡次数就增多,影响夜间睡眠,造成恶性循环。
那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及改变夜醒时的干预措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
延后早上的回笼觉
宝宝如果清晨四五点起来玩,那就尽量将早上的回笼觉延后,在平时要睡回笼觉的时间,把他带出去玩耍,尽量将回笼觉延后到平时早上睡小觉的时间,也保持之前睡小觉的时长,不要让孩子睡过久。
提前黄昏小睡时间,缩短时长
宝宝黄昏小睡的时间不要过晚,尽量在5点左右开始入睡,时长尽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如果宝宝下午睡得比较久,晚上要六七点开始睡黄昏觉,但一两个小时就会醒,可以在下午的午觉时间提前叫醒宝宝,或者直接将黄昏厥再往后推一点,并到夜间睡眠。
减少夜醒干预
宝宝夜醒时,如果没有哭闹,可以不用开灯,家长继续装睡,有的宝宝会自己玩一会就睡着。尽量保持夜间的睡眠环境,不起来陪着玩耍。
逐步建立睡眠规律
育儿专家特雷西.霍格在《实用程序育儿法》中提出要给宝宝建立有规律的常规程序作息,即E.A.S.Y程序。
吃-玩-睡-你自己的时间(宝宝睡着时)。
比如4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建立4小时的E.A.S.Y方案。
7点唤醒宝宝起床,换尿布、喝奶。之后开始玩耍。9点左右开始小睡1-2小时,11点的时候再唤醒喝奶,之后开始玩耍。1点左右开始午间小睡,3点左右唤醒喝奶,玩耍。傍晚5点左右开始黄昏觉,6点唤醒喝奶玩耍,之后进入夜间睡眠。
具体时间可以按照宝宝平时的作息规律做微调。
建立睡眠规律的好处是,宝宝到了这个点,即使看起来还并不困,家长知道他这个时间一般都要睡觉了,抱上床后不需要几分钟,宝宝就会入睡。
夜间不需要执行这个睡眠规律,但白天的作息规律之后,会促进夜间的睡眠。
总之,宝宝偶尔的夜醒起来玩耍并不可怕,最关键的是夜间不要干预过多,给宝宝建立自己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宝宝变成睡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