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养成,不仅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也很平常接触到的环境有关。
前两天群里有位妈妈说,她和丈夫工作忙,孩子之前一直是爷爷奶奶负责照顾,每天晚上就在老人的房间睡了。
结果上次丈夫请年假,两人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旅游,才发现孩子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比如睡前吃巧克力,不爱刷牙,不满足就哭闹等等。
其实呀,大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孩子跟谁睡觉,会影响将来的性格养成,这是真实存在的。
孩子每天花在睡觉上的时间超过全天的一半,还有睡前游戏和起床整理的时间,别看她不起眼,这可是教育宝宝的好时机。
如果错过了,或者太过纵容孩子,容易使其养成坏习惯。
孩子跟谁睡觉,各有何利弊?
1、 跟父母睡
詹姆斯·麦肯纳教授的看法是,因为存在母乳喂养的关系,妈妈和孩子一起睡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这种情况有利于形成亲子依恋。
如果父母能陪伴孩子入眠,有利于了解孩子的习性,增加感情交流。对宝宝来说也是好事,父母的陪伴会让他充满安全感。
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父母总是要和孩子分开的,如果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想摆脱就不容易了。
随着孩子逐渐懂事,萌发性别意识,就应该与父母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否则会影响对性别的认知。
2、 孩子单独睡
这种情况下孩子成长会更迅速,适应能力强,能比较早地独立面对问题,个人人格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建立。
但如果宝宝一开始是父母陪伴睡的,突然分房睡,孩子一时会无法适应。
这就像断奶一样,父母需要找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让孩子接受和父母分开睡的事实。
3、 跟老人睡
老人更加细心,能全面地照看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父母放心,孩子也比较舒心。而且,这样一来年轻父母也能睡得更好,不影响第二天上班,有利于双方的睡眠质量。
但老人通常比较宠溺孩子,不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对一些坏习惯也比较包容。老人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理能力。
而且长久来看,孩子和老人一起睡觉,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与老人皮肤褶皱里散出来的老人味有关。
分房的年龄更要注意,这是一项考验
其实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陪着宝宝睡的,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孩子独立,就需要分房。
这是一种心理戒断,如果父母的方式过于粗暴,或者挑选时机不对,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心理受伤,丧失安全感。
因此,分房睡要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逐步训练,10岁之前完成就可以,太晚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具体措施可参考以下:
1、 在父母的房间里安排一张小床
宝宝刚出生时,妈妈为了方便照顾,习惯把宝宝放在大床上一起睡。
这也不是不可以,但确实存在一定危险性,大人睡得太熟,翻身可能压到宝宝,或者被子太重,可能导致宝宝窒息。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数据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平时还是要注意些为好。
因而,等到宝宝晚上可以睡完整觉,不会时刻找妈妈了,要试着把宝宝放在婴儿床里,这样妈妈方便照顾,又不至于相互打扰。
2、 刚开始分房,可以不关房门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5岁时就可以自己睡了。但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差异,只要孩子10岁之前能自己单独睡就行。
孩子上幼儿园正是摆脱依赖父母的好时机,可以逐步训练他分房。
为了不让孩子害怕,可以把房门打开,这样妈妈和孩子还能交流。
3、 孩子正式一个人睡
孩子适应情况好的话,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关上门睡觉了。
当然,这时父母睡前还是要照看孩子,比如给他讲故事,或者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如果分房时,孩子中途跑到父母身边,也不要呵斥、责怪,多鼓励孩子,这样他们才有勇气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