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下班回到家,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有一个好消息。""结果妈妈打断了乐乐的话,问乐乐:""作业写完了吗?""乐乐说:""写完了。""妈妈又接着问:""认真检查了吗?""乐乐有点不耐烦的说:""检查了。""妈妈说:""把作业拿过来我看一下。""乐乐有点不高兴的走到房间,拿了自己的作业扔给妈妈,转身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嘭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妈妈有点奇怪:这孩子今天又怎么了,谁又惹到他了?
这个时候奶奶走了过来,对妈妈说:""今天本来乐乐想给你一个惊喜的,因为他考了满分。结果你一回来就问他作业,也不关心他高不高兴。他当然生气了。""
原来是这样啊。可是妈妈心里觉得自己关心乐乐的作业很正常啊,也是为了让乐乐好好学习啊,这个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看到乐乐的这种情况,我们家长是不是也有同感啊?明明是自己很关心孩子,孩子却不但不领情,还要对着自己发脾气。我们家长无奈的时候就会把""叛逆期""安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发脾气是进入了叛逆期。
其实这是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误解。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脾气和性格的,当孩子的内心底线被触碰,当然会不开心,会发泄自己的不满。
孩子的身体里有一个情绪小地雷,遇到一些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发生连锁反应。就像乐乐一样,本来自己高高兴兴地想向妈妈说自己的开心事,结果被妈妈打断了自己的情绪,并且逼问作业,导致乐乐的兴致一下子就没有了,心情低落,发了脾气。
随着孩子的成长,一些类似的事情或者场景出现,孩子的情绪就会发生相似的变化,或者愤怒,或者沮丧,或者悲伤等,这种固定的情绪反应模式就是""情绪地雷""。
孩子的情绪地雷的产生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情绪地雷产生的是负面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脾气,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①语言上的发泄
孩子在愤怒的时候,直接的发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和大哭大闹。
因为孩子行为思想的能力有限,找不到更合适的能够吸引大人目光的方式,所以就会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发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比如""坏人、笨蛋、我恨你等。""
而这些话,很有可能经常出现在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语言中。
②行为上的发泄
孩子生气的时候,也会采取一些肢体行为,比如用自己的小拳头打别人,或者扔东西,甚至摔玩具等,还有一些孩子会撒泼打滚。
如果家长一旦对孩子的这种行为采取妥协,那么这就会成为孩子以后经常用的办法,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③沉默
是不是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家长和孩子说话,孩子总是爱理不理的?甚至会锁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
这是孩子在用无声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发泄坏情绪的方法都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那么孩子的坏情绪需要家长的阻止吗?
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正面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台美人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由它们淤塞而使自己崩溃。
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小地雷对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着正面作用,而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引导,即家长要做孩子情绪地雷的排雷员,引导孩子学着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共情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那么对于父母来说,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认可孩子的情绪发泄等,孩子才愿意向父母打开自己的心扉,才愿意把父母当做朋友一样倾诉,才愿意听父母的一些正面的教导。
所以当孩子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共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乐乐的妈妈一味的逼问乐乐的作业,忽略了乐乐想向自己报喜的心情,导致了乐乐发脾气和妈妈冷战。这个时候妈妈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的乐乐心里就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原来妈妈还是在乎我的。
于是乐乐就会打开房门,向妈妈倾诉自己的不满:""本来我想告诉你我考了满分的,结果你总是揪着我的作业问,我就不高兴了。""乐乐已经愿意和妈妈说话了。
妈妈就可以趁机表扬乐乐:""原来乐乐考了满分啊,看来这段时间乐乐认真学习了,值得表扬哦。""当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乐乐心里的难过早就烟消云散了。
共情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需要父母用心的维护,这样才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稳定。
《二》反思
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的不理解或者是武断,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不懂得自己,不理解自己,甚至不爱自己。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情绪小地雷的话,家长就要进行反思:自己和孩子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得到完善的解决。
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所以我们家长要学会去反思,因为只有不断的反思,我们才能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才会更清楚的认识到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地做出引导。
比如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原因就是妈妈经常因为工作而忽略了自己。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为了吸引妈妈目光和注意力,想让妈妈多陪陪自己,哪怕是被妈妈训几句,对于孩子来说,也能证明妈妈是在乎自己的。
那么这个时候,妈妈就要意识到是因为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孩子发脾气。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妈妈就可以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自己工作不忙的时候,多和孩子聊聊天,在周末的时候陪孩子出去走走,甚至可以经常给孩子打电话问候一声,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在乎,对自己的爱。孩子也会逐渐的明白妈妈是真的很忙,但是妈妈也没有忘记自己。
《三》说对不起
记得看过一个小学生的调查:父母做错了事情,会向你们道歉吗?
结果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了意见:""道歉?从来没有?""""我妈每次都说是为了我好""""我爸错了,从来就当做没有发生一样""……
其实""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孩子犯错了,我们父母要教训;父母犯错了呢?向孩子道歉的却没有几个人。
这实际上是父母的失职。
""对不起""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歉意,更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教训孩子的时候,不问青红皂白的先把孩子训了一顿,结果才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看着孩子泪汪汪的小脸,我的心里一阵难过,我赶紧抱着他,对他说:""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结果孩子却温柔地对我说:""没事,妈妈。只要你没事就好。""
孩子总是这么轻易的原谅了我们,为什么?因为孩子爱我们。
所以我们如果也深爱着孩子的话,那么在我们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就要勇敢的对孩子说出我们的歉意""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