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网导读】孩子生下来就存在某些“超能力”,由于刚出生不会说话,在强烈好奇心的催促下,宝宝会通过手、嘴来探知外界事物。一旦触碰到了,会下意识的产生条件反射来“锻炼脑力”。这是宝宝天生具有的一项“能力”。随着宝宝身体发育增长,条件反射一般会在6个月-1年内消失。若是在这个时间内,宝宝的这4种条件反射的“表现”还没消失,宝宝则有可能会出现脑部发育迟缓、或患有某种疾病。父母要多留意,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是宝宝自身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当家人、妈妈突然想要抱宝宝,或周围发出了声响、宝宝的双手立马会呈现防御状态(两臂外展伸直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往往还伴随着大哭。
2-3个月左右的宝宝是拥抱反射的高峰期。这是因为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善,下意识用这种反射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种拥抱反射6个月左右会完全消失,若宝宝在9个月后还有这种拥抱反射的“表现”,那父母就要警惕了,宝宝有可能患有脑部慢性疾病,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相反,如果新生宝宝从出生到3个月内,没有这种条件反射出现,宝宝的大脑系统有可能出现损伤。
二、抓握反射
新生儿在0-3个月时间内,抓握反射会表现得特别明显,通常都是紧握拳头的状态。当有东西接触到宝宝的手掌时,宝宝会立马将物体紧握住。
可别小看这时候宝宝的抓握力(力量会很大)。不单单是手握,若刺激宝宝脚掌,脚趾头会立刻朝下(脚掌紧缩)这些都是宝宝的原始反射的本能。
抓握反射一般会在出生后1个月内达到顶峰,随着宝宝身体发育3-4个月后会慢慢消失,开始变得会以自主控制抓握来取代抓握反射。
但宝宝这种抓握反射的“表现”4-6个月后还未消失的,父母就要打起精神来了,宝宝脑部很有可能发生神经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会导致发育迟缓等,父母发现要及时找医生看看。
三、行走反射
小宝宝生下来后腿部会下意识的步行,这种称为行走反射。通常需要父母双手托着宝宝腋下部位,让宝宝上半身直立微微前倾的接触地面或床面,宝宝就会交替伸脚,看起来像是在走路一样,表现得特别活泼。
原因是宝宝脑部中枢神经尚未发育完全,下意识地做这些动作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成熟和智力发展。 一般在15个月的时候,宝宝就有独自走路的能力。
行走反射一般会在8周左右会自动消失,若是4-6个月这种“表现”还存在,宝宝的脑部有可能发生了某种病变。
四、游泳反射
宝宝出生1-2天后,医生会把宝宝放在游泳池里俯卧锻炼宝宝“游泳反射”四肢协调的能力。一般宝宝都会完成这“惊人”的表现,生下来就会游泳并且不会被水呛到(宝宝喉咙处会有一个特殊的瓣膜,进入水后瓣膜会自动关闭气道)
并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协调动作,有助于促进宝宝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
但这游泳反射的表现会随着宝宝身体发育在6个月后消失,会变得自主有意识的游泳动作(就不会游泳了,要靠后天学习)
如果超过8-9个月宝宝还有这样的条件反射,有可能是脑部神经出现问题,父母要留心。
以上4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表现”,做一个细心的父母,平时要多留意观察,发现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找医生看看。
愿天下小宝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