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侵蚀你的孩子,家长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导语:
老人家带孩子,总是会有些传统的老问题,例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老人总以为一时的偷懒疏忽没有关系,但是很多家长却认为教育绝不可以松懈。
案例:要问婆婆带娃和自己带娃有什么不同,我的一个朋友有最强的发言权。生了孩子以后自己要上班,于是孩子只能给婆婆带。上班的时候跟着老人家,下班的时候孩子就跟着自己。但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朋友一开始让孩子和婆婆住的时候很放心,因为婆婆人好又大方,自己的孩子去了肯定不会受委屈。但是是住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的孩子就说字啊也不想和奶奶住一起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婆婆家里不止自己的孩子,还有大舅子家一个更小的孩子,每次两个人一起抢玩具,年纪大的孩子总是被奶奶要求让弟弟,即使是自己的妈妈买的也要让。时间一久,孩子就不喜欢去奶奶那里了。
朋友知道了也没办法,给孩子报了一个托管班,让孩子在托管班呆着。
分析:老人家的想法,是一种独有的中国式教育,因为孔融让梨的典故实在是太经典了,故事里早熟的孩子就成了很多中国家长教育的模本。但是这并不符合儿童教育发展的规律。甚至会将孩子这个时候需要积累的安全感摧毁。
1.谦让损害孩子的安全感
学龄前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维护自己东西的安全感。在孩子开始产生物权意识的时候,就是一个发展自我的好时机,在这个阶段,他们对“我”是非常维护的。不仅是在人格上,还有在东西上。自己的东西要是一直得不到维护,他们会在这个阶段有很不好的影响。
2.维护孩子的物权,比让孩子谦让重要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个安全不止是衣食住行,还有心理上的安全。让孩子完全信任你是家长的一个任务,当孩子完全信任你的时候,他们才能把你当成自己的后盾,视为自己安全感的来源。
这种中国式的“礼貌”,其实只是在显示家长的礼貌和面子,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会谦虚的人之前,首先要让孩子做一个会维护自己的人,成长的基础,就是孩子有一个安全感爆棚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