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一位家长问医生:为什么孩子去年蚊子咬的包,一年多还没有消掉?而且包块越长越大,颜色发青?医生通过体检和彩超确诊为“钙化上皮瘤”,建议手术切除。
家长不想手术,希望通过吃药或者继续观察看能否消退。医生告诉家长钙化上皮瘤的瘤体和包膜,不通过手术很难彻底清除,如果自行处理,瘤体残留会再次增大,而且容易引发感染,造成难以修复的疤痕。家长权衡利弊后,决定手术, 4月29日,医生在局麻下将孩子脸上的钙化上皮瘤顺利切除。切下来妈妈看到一惊,当时米粒大的小肿块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长成了枣核大小的圆球型包块,包块内全是豆腐渣样异物。
钙化上皮瘤也叫毛母质瘤,是一种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它源自毛囊的毛母质细胞,约占皮肤肿瘤的1/800~1/1000。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其中,0~3岁发病最多,3岁后则大致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减少的趋势。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于头面部,然后是颈部、上肢、躯干和下肢,呈现出“自上而下、有多到少”的分布特点。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大,最大可达7cm,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常见皮损表现为坚实的、深在结节,偶呈囊性。表面皮肤外观正常,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
钙化上皮瘤虽然是良性肿瘤,可如果不进行治疗,一般不会自愈,还会逐渐增大,部分出现局部感染。此外,还有大量研究表明,钙化上皮瘤有潜在的恶性可能。因此建议尽早手术切除,部分早期无炎症的也可通过“小切口+锐匙”刮除内容物,破坏囊壁,达到治疗目的,但有复发可能。
医生提醒,钙化上皮瘤通常因为不痒不痛,有的在表面皮肤甚至看不出来,所以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孩子如果出现这种皮下的包块,应该尽早来医院检查。如果孩子确诊为钙化上皮瘤,家长应多加重视,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留下潜在隐患,造成令人遗憾的结果。
编辑:李雅雯
【来源:皮肤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