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由热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减慢。中医师孙德宣表示,此时起居作息和饮食上应作相应调整,如果不注重养生,可能会被身体的小毛病折磨一个冬天。
乱进补 容易“火上浇油”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由于夏天十分炎热,影响正常进食和休息,所以夏天过后不少人的体重会明显下降,因此民间就有了“贴秋膘”进补的习俗。
孙德宣表示,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句“春夏补阳,秋冬养阴”这么简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如果不辨虚实、不辨寒热就胡乱进补,会容易导致“火上浇油”,使人进补不成反上火。若上火症状一直持续,到了冬季,老人会变得更加口干舌燥,进一步造成身体缺水。
“尤其在气候湿热的闽南地区,不要急于大补,应先顺应气候的变化,遵循养阴润肺的原则进行调补。秋燥症状明显的,可多食用养阴润燥之品,如麦冬、天冬、石斛、枸杞等。平时痰多的,可多食用健脾益肺之品,如山药、薏米、百合、杏仁等。而喘咳多痰的老人多伴有肾虚,因此也可适当食用补肺肾之品,如冬虫夏草、蛤蚧、核桃、芡实等。”孙德宣说。
乱“秋冻” 容易冻出病痛
老一辈的人经常会把“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挂在嘴边,哪怕气温降下来了,他们也不会立马添置衣物。但如果老人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秋冻,只是一味坚持少穿衣服,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孙德宣说。
乱泡脚 容易器官缺氧
常言道“补药三箩筐,不如睡前泡泡脚”。泡脚不但可以去除寒毒,还可以延年益寿,但错误的泡脚方法,会适得其反。
孙德宣指出,适当泡脚能发挥不错的养生功效,但特殊人群要多加注意。例如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因为用热水泡脚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肢体末端,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老人来说,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另外,即使是适合泡脚养生的老人,同样要注意泡脚药方不能千篇一律。如因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者,适合用黄连、肉桂、酸枣仁各30克煮水泡脚,能交通心肾、安神助眠;因肝阳上亢导致血压上升者,适合用天麻、石决明、钩藤各30克煮水,将药液倒在高桶内,同时泡手脚,能发挥平肝潜阳、降血压的作用;而体弱久病的淤血体质者,则适合用党参、丹参、黄芪各30克煮水泡脚,能活血化瘀、补益心肾。
(陈晓琨)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