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医
吃得慢、吃得少,没啥事?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吧!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原本用来形容忧心忡忡、吃饭睡觉都不安稳。
事实上,有些人“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却实实在在因为一种疾病——贲门失驰缓症。
镜头1:“长不高”的8岁小患者
患儿小泽是个瘦小的孩子,从小吃饭就比较慢、吃得比同龄孩子少,家长一直以为是孩子“脾胃虚弱、容易积食”,用促进胃动力的西药、助消化的中药、甚至推拿按摩等各种方式治疗,也未见好转。
眼看孩子的身高与同学身高差距逐渐明显,也容易生病,家人带孩子到消化内科完善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处明显狭窄。
由于之前孩子经过了各种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不见效,根据病情,医生与孩子家长充分沟通,决定为他施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吃饭状况逐渐好转,半年后复诊时已经明显壮实、身高增长明显。
镜头2:“吃不下”的中年患者
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来省医胸外科时,主任医师魏立看到的是一个几乎“皮包骨头”的状态。患者说近几年吃饭越来越困难,还没自家2岁多的小外孙饭量大,勉强多吃几口就感觉食物到了嗓子眼。
由于吃饭少、身体差,她有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就会感到头晕眼花,看到周围已经“发福”的朋友能吃能喝,非常羡慕。
患者在基层做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和胃连接处比较狭窄,医生建议手术。但是患者身体特别瘦弱,家人害怕做个大手术“伤元气、恢复慢”,于是到省医就诊。
与患者和家属详细沟通后,医生团队为其进行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很快恢复,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大口吃饭了。
分析:“贲门”是个“关键岗位”
“贲门”这个家伙在食管和胃之间站岗,负责“开门、关门”。贲门及其周边部位的神经肌肉像橡皮筋,平时就安安静静收缩着不动弹。
一旦人吃饭喝水时,它就得立刻行动,让收缩的状态松弛、伸展开来,把“门”打开,让食物顺利通过。
对于正常人来说,吃一口饭到嘴里,食物会顺着食管向下移动,这个吞咽动作进行的同时,贲门张开,让食物顺利通过,到达胃部。
如果贲门“失职”,它的神经肌肉组织失去“驰缓”的功能,就像皮筋失去了弹性,当食物已经到了门口,它还不能“开门”,食物只能委委屈屈地顺着极小的“门缝”往下走,那就非常慢、也很困难。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以及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
该病的病因不明,但患者会感觉吃饭时难以下咽,或者需要站姿等特殊体位吃饭,有反胃、嗳气、咽喉不适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还可能有胸骨后的疼痛。
贲门失弛缓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长期发病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以及发生相关的咽喉炎、肺部感染等等。患者通常会因胃部不适做胃镜检查时发现问题。
应用:此类疾病的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端松弛,以解除括约肌痉挛,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通过口服药物或者进行硝酸盐和钙通道阻滞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让部分轻症患者得到缓解。
2.内镜治疗:消化内镜下进行局部扩张,可短时间缓解症状;或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省医消化内科2013年就常规开展了此项治疗。
3.手术治疗:胸外科可以开展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治疗。
医生将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作者︱尹沅沅
美编︱梁雅琼
责编︱胡晓军 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