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他当时的表现来推断他长大后的表现,而等到孩子七岁的时候,就基本上能看穿他的整个人生了。这当然有些夸张,却也不无道理,因为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成年人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几乎都可以在童年中追溯到原因。
李玫瑾教授本职是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可她却是育儿圈的大红人,堪称精神领袖,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她要想研究透那些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就不可避免地要追踪研究这些人的童年,久而久之,李玫瑾就发现了童年生活与成年后犯罪的关系,从而间接形成了一整套的正面育儿理念,并最终被大众所接受。
李教授从犯罪心理圈“转战”育儿圈,就向我们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不必等到长大后再去看,只要看他小时候的表现就行了。无独有偶,清华大学有位退休教授也有类似的看法,他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小时候没有3种不良表现,长大后基本都能事有所成,再次也在中人以上。反之,有那3种表现的孩子,就算家庭条件再好,父母给的资源再多,长大后也很难成事。
这位退休教授把这3种表现称之为“孬表现”,而把没有这3种表现的孩子称之为“好苗子”。作为知名教授,他的观点当然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值得育儿的父母们重视。
没有这3种孬表现的孩子都是好苗子,父母可以偷着乐了三心二意,缺乏耐心
清华退休教授口中的第一种孬表现,就是“三心二意,缺乏耐心”。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兴头来时做事很积极,但过不一会儿,就会被新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将原本正在做的任务撇下,结果一段时间过去,连一个正儿八经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这种表现就是很“孬”的,如果放到了学习上,那肯定会对成绩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缺乏自控力
第二处孬表现是“缺乏自控力”,也就是情绪流于表面,无法自我压制,更不能自我消解。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左右,从而在暂时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策。自控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必然也缺乏相关的培养,如果父母不重视并加以改善,这种缺点必然会伴随着他的成长一直持续下去,从而成为他成年后的一大绊脚石。
依赖性强,不够独立
老教授口中的第三种孬表现,就是“依赖性强,不够独立”。在他的观察中,那些成绩好,积极向上的学生,多半很有主见,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也很强,为人独立。而那些成绩差,态度也不端正的学生,则表现得正好相反,生活邋遢,自理能力弱,甚至干脆就是个妈宝男、妈宝女。这种孬表现一旦延续到成年后,不但会给孩子的事业带来巨大的麻烦,就连择偶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管是李玫瑾教授,还是清华的退休老教授,他们都意识到了童年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身为父母的我们,又怎么能将其忽视呢?更何况,童年教育的好与坏,主要就取决于父母,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还应该加强孩子的教育,用科学的理念和方式来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而不是让他拥有那些“孬”表现。
教育孩子要趁早,孬表现越早去除效果越佳育儿先正身,父母要争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那些孬表现,其实恰恰来自于父母本身。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父母身上的优点或者缺点,是很容易移植到孩子身上去的。所以要想去除孩子身上的孬表现,父母首先就要审视自身,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赏罚分明,严格执行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长期的纵容才形成的,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孩子的不良习性冒头就打,孩子自然就不容易养成坏习惯了。所以父母应该做到赏罚分明,对孩子立下规则和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让孩子始终走在正道上,而不是向着歧途越走越远。
小时候表现好的孩子,长大后就算不成功,至少也不会太差。而这样的好苗子,父母抚养起来也是最轻松的,成就感也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