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说小孩子要想养得好,不生病,需要记住三分饥和三分寒。
老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今天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视频,一位中医医师叶忠应具体讲了,为什么养娃要做到三分饥和三分寒。
他说,“中医其他都不管,不管你孩子是高矮胖瘦,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冷着养和饿着养。冷着养,实际上是在练孩子的肺,孩子的肺功能就会很强,不会总受风寒;饿着养,实际上是让孩子的肠道随时保持通畅,没有东西淤积,肠胃功能好了,消化就不会自己出现问题。”
三分饥,养着肠胃,三分寒,练着肺,这就足够了。
因为小孩子的特点,就是四个字,“脾肺不足”,所以对应的养娃原则也就是六个字,“三分饥三分寒。”
当然,有的宝妈不太能接受,孩子身体不够强壮,怎么能让孩子忍饥受冻呢?
三分饥与寒,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在日常照顾宝宝的时候,最好能按照孩子的需求,为他穿衣喂饭,如果不能完美把握那个度,记住改变一下原则:
宁少勿多
。
01
一个成功的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要做到知冷知热,这四个字意味着,妈妈不仅要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还要知道孩子对冷热情况的感知。
不管什么天气,都给孩子多穿,
能
热了别冷了,这种原则是不对的。
尤其家里有老人,她们的观念很难改,生怕孩子冻着,一部分年轻宝妈也跟着这样想,不要这样哈。
孩子的体温和大人的体温正常标准是一样的,所以孩子穿的衣服,大致上和成年人的厚度应该差不多。而且宝宝比大人的代谢要更快,1岁以后的孩子还要考虑他活泼好动的因素。
只不过3岁之前,孩子的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相对不够完善,需要尤其注意环境温度。
但即使是3岁之前,孩子穿衣也只需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
3岁之后,孩子穿衣保暖程度,和大人一样即可。
具体如何判断孩子现在热不热呢?
别用手去摸孩子额头,或者摸孩子小手来判断,这样不太准确,
记住这三点:
①摸宝宝后勃颈,如果感觉热热的,说明孩子不冷;
②摸宝宝后背,如果热乎乎的,说明孩子不冷,如果赶紧后背已经湿了,说明孩子穿得多了,要把湿衣服换下来,并慢慢把衣服减下来;
③用嘴巴去触碰宝宝额头,嘴唇对温度的把握比大人的手更敏感,可以更好的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比较准确。
02
你知道吗,大人对孩子食量的改造可以达到非常大的程度,因为人的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疾控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孩子同年龄的不同孩子,食量差异非常大,偏胖的孩子,
食量能够达到普通孩子的2-3倍,和一个成年人无异。
我记得以前听一些家长提到孩子特别能吃的时候,就会说到,孩子都比得上一个大人吃的多了,说的时候满脸都是自豪骄傲。
实际上,这不能说明孩子身体好,只能说明大人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大胃王”。
其实,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已经具备了根据能量调节进食量的能力,宝宝甚至可以根据食物的能量密度决定进食量。
简单来说,看似孩子“吃着吃着不吃了”这样的不好好吃饭的表现,实际上是孩子在自主的调控进食量,他已经吃饱了,大人就不要再劝孩子吃了。
我纠正孩子姥姥劝孩子吃饭这个习惯,就花了好大的功夫,每次听到姥姥劝孩子吃这个吃那个,我就会站出来重复一下这句话:“不要劝孩子,他想吃什么吃什么。”
时间长了,我妈也知道我对这个问题的严肃态度,现在已经好多了。
那么,孩子的胃容量到底有多少呢?应该换算成多少具体的食物呢?
其实很简单,就用眼睛估算一下一顿饭所有食物的总体积,然后想一想孩子胃的容积,就知道我们平时给孩子吃的东西,确实多了。
主食:宝宝的两个拳头大小;
水果蔬菜:宝宝的两个拳头大小;
肉奶类:一个掌心大小;
油脂:一个拇指尖大小;
如果精确到热量的话,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热能供应量大约为:
4~6岁:91千卡;
7~9岁:78千卡;
10~12岁:66千卡。
比如一个五岁的宝宝,他每天所需的热量,等于体重*91千卡,宝妈们为宝宝准备饭菜的时候,可以养成计算大卡的习惯,熟知常见食材的热量值,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热量的控制过程中,自然而然就需要考虑食物的营养均衡和配比,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最好给孩子少吃,而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则要让孩子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