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楠楠
相信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感受,初为人母时的喜悦感和责任感,随着宝宝的那声“妈妈”变得越发浓烈。但伴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对妈妈的依恋不再如从前般密切,进而变成越发独立的个体,妈妈们往往会深感失落。
今天在与一名家中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妈妈聊天时,这位妈妈感叹说,现在孩子明显长大了,有时会自己在房间里往日记本上写小秘密,并且开始要求爸爸妈妈进到其房间时要敲门。
她表示,这些还都好,就是当孩子从“妈妈”改口到“妈”时,让她觉得特别不适应。
不知不觉间,孩子对自己的称呼从“妈妈”变成了“妈”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小梨出生后,妈妈便全身心的照顾着她,而孩子小的时候也的确与妈妈贴心,天天黏着妈妈,母女俩总是形影不离的。
但随着小梨一天天的长大,孩子也变得不再天天黏着妈妈了。有天放学回家,小梨喊了声:“妈,快点!”这让小梨妈妈顿感失落。
于是,小梨妈妈将这件事跟闺蜜诉说,闺蜜听后不禁笑她敏感,并表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这个变化看似细微,却暗示了孩子身上的4点变化
其实,从略显亲密的“妈妈”变成单字的“妈”,虽然只有这一个字的细微差异,却也反映着孩子的变化。
变化一:心理上更加独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的提升,心理上也会更加的独立。他们慢慢的发现,自己不再是妈妈的附属,而是独立的个体。
有些孩子开始对爸爸妈妈说不,并不断地尝试挑战父母权威,也有些孩子开始学着大人或大孩子的样子开始说话。
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心理上变化的体现。
变化二:自身语言能力发育良好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良好时,也不再是简单用“爸爸”“饭饭”“手手”这类的叠词表达,他们能够逐步地通过简单词语和完整的句子,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因此,由“妈妈”到“妈”,虽是一字之差,也是他们表达能力趋好的体现。
变化三:依赖关系减弱
以往孩子叫“妈妈”时,是彼此亲密和依赖关系的体现。但随着孩子日渐“成人化”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妈妈依赖关系的减弱。
父母也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适应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主导地位的事实。
变化四:开始在意他人看法
除此之外,还有些孩子虽然有很强的个体的意识,但也同样很在意他人的看法,特别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他们通过别人来评判自己的重要方式。
如果身边的同学好友都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妈,那么孩子为了合群,自然也会改口叫“妈”。
称呼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他不爱你
其实,称呼上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再爱你。家长们对此也要放平心态,尊重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况且孩子与父母本身也是渐行渐远的旅程,只是时间到来的早些或晚些而已。
与此同时,孩子到了这一时期,家长也要学会慢慢放手,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孩子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
【写在最后】孩子迟早都要独立走向社会,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生活,作为父母,我们只是有幸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并参与了他们一段时期的成长。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是在什么时期,让你突然觉得他已长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