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娘,今年57岁了,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了30多年的书了,已经退休的孙大娘因为教书的好习惯,已经习惯了早晨早起,每天都有节奏的生活。
所以她退休后的生活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喜欢早上晨练,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退休过后的孙大娘更加注意生活的质量。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某天早上孙大娘晨练摔倒被同伴打120送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不一会,孙大娘的亲属也赶到了,经过医生的检查,表示:孙大娘就是骨质疏松了,平时一定要注意骨密度的检查,不然以后很容易骨折。孙大娘很生气地反驳:“我是老师,平时也很注意养生,更何况我还坚持锻炼,怎么可能骨质疏松?”
医生解释到,孙大娘虽然经常进行锻炼,也注意保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骨质疏松不会缠上你,因为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的骨量丢失的过程,大多数人都是在35岁之后,骨峰值开始逐渐降低,此时很少有人注意到,直到某天骨质疏松来临了,却很难接受这一现实。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对于骨质疏松也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性错误,从而导致了不能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想要“拿下”骨质疏松,还是应该从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开始。
接下来给大家纠正一些骨质疏松问题上大家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
1、补钙是第一位
当身体中骨骼流失的速度超过了骨骼形成的速度会导致骨质疏松,其实单纯的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最主要的还是要增强骨的强度,提高骨量,防止骨折,此时补钙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2、喝骨头汤是很好的办法
牛奶中含钙量远远高于骨头汤,骨头汤里面含有的大量脂肪,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骨汤经过熬煮之后,里面的骨髓并不能溶于水,所以也就并不是什么好方法。
3、老年人的专利
骨质疏松一般多发于老年人身上,但是现在开始趋向年轻化的方向,达到35岁时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就已经达到了高峰值,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储存的钙越多,从而推迟了骨质疏松的时间,同时程度也会减轻。而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却也使得骨峰值早早到来了。
4.应该静养不能运动
想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那就通过运动来刺激,如果缺乏运动的话,可能会导致大量的骨流失,通过体育锻炼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另外如果不锻炼身体的话,会减退肌肉张力,减少了对骨骼的刺激,从而加快了骨质疏松的发展,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呢?
1. 过早绝经的妇女;
2. 家里有骨质疏松遗传病史,体形瘦小;
3.缺乏运动、钙质吸收不足的人群;
4.平时吸烟、酗酒、喜欢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群;
5.长期服用激素的人群;
6.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的人群。
骨质疏松的表现有哪些呢?
早晨外出锻炼、上下楼梯、都会感觉腰背疼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了呢?骨质疏松的一般表现为腰酸背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稍加严重些的时候就会引发骨折,在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生命危险。
其实很多人对于骨质疏松来说,大都停留在吃钙片,喝骨汤的阶段,更有人觉得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把这些放在重点上了,但是这完全忽视了另外一个点,骨质疏松并不止是骨折引起的,骨量流失才是祸因。
所以,骨密度低的人,可以通过抑制骨流失来达到骨质疏松防治的效果。可以在平时饮食均衡的基础性,每天额外再补充蓝瓶骨藿苷来“减速”。
蓝瓶骨藿苷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比如硫酸软骨素、淫羊藿苷、杜仲、补骨脂等,特别是硫酸软骨素,能促进软骨素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骨微结构,从而加速骨骼生长,防止骨质流失。其他物质是骨骼生长的必须营养素,可以更好地预防骨老化和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