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说起小时候从父母那儿受到的心灵创伤,很多人都会提到“打骂”二字。
然而,比起打骂,还有一些伤害隐藏得很深,家长们常常会轻视、忽略。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父母哪3种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1、爸妈动不动就吵架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头顶的天,母亲就是托举的地。
不论吵架的根源是否在孩子身上,只要爸妈一吵起来,孩子都会被夹在中间。
他们会想:爸妈吵得那么凶,会不会抛下我啊?我该怎么办?
俞敏洪曾说,家庭就像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而孩子是复印件。
家长频繁使用语言暴力,将给孩子造成数不尽的负面影响:
孩子变得缺乏安全感,进而变得敏感多虑、拒绝社交;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当出现分歧和摩擦时,孩子很可能采取同样的做法;
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解决矛盾不在于讨论分析,而是谁吵得大声谁就赢;
如果父母迁怒于孩子,或强迫孩子站队,孩子很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父母动不动就吵架,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家庭、婚姻产生悲观看法。
为了避免上述后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双方积极寻求沟通,并趁机教孩子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2、有区别地对待孩子
一些家长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便总拿他们和其他小孩作比较。
然而,大多数孩子读不懂激将法的深意,他们只会觉得:
为什么爸妈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为什么别的孩子随便就能收到爸妈的夸赞,而自己却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
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产生“学习、做事是为了讨父母开心”的扭曲想法。
区别对待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发生在家庭内部。
随着二胎家庭的增多,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偏心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被冷落的孩子,遇到各类状况不愿求助家长,性格变得孤僻自卑;
受偏爱的孩子,被家长宠得啥也不会做,还可能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为了避免上述后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把关注重心放在自家孩子身上,并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
3、对孩子施加冷暴力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家长选择不予理会:
孩子想买玩具?别理他走开便好。孩子故意弄出声响想引起注意?那就假装没听到。
冷处理的做法,看似替父母省了不少事,实则却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在父母面前没什么存在感。
结果,一些孩子破罐子破摔,另一些孩子为获得爸妈回应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还有的家长,习惯性地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他们看来,孩子犯错就是存心给自己添堵,就是屡教不听、屡教不改。
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给孩子任何狡辩的机会,哪怕孩子哭着说“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也无动于衷。
结果,孩子没有取得一点儿长进,反而变得胆小怕错、做起事来畏畏缩缩的。
为了避免上述后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爸妈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学会控制情绪,听听孩子的解释再决定如何教育。
孩子生下来便是孩子,但父母不是。
要想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学习,和孩子一同进步。
比起打骂,上面这3件事更伤孩子的心,家长们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