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到:胃不和则卧不安。
执笔:季随
编辑:小枝
定稿:苏子后
婴幼儿护理经常遇见的肠胃问题除了胀气还有积食,这是因为婴幼儿出现积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让孩子感到十分难受,而“痛在娃身,疼在妈心”,家长们往往也会跟着心疼不已,其实积食是有信号的,家长们要牢记。
小儿积食常见信号有5个
信号一:反复打嗝,气味酸腐
宝宝积食是因为肠胃消化功能跟不上自身对事物的需求,肠胃功能运转出现问题。积食是吃下去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胃里,无法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无关
这些食物慢慢腐坏变质,就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体,人体自身有一套运转机制,于是会通过打嗝将这些酸腐气味排出体外,实际上这正是小儿积食的常见信号之一。
如果宝妈发现孩子反复不停地打嗝,且嘴里味道难闻,有股酸腐的臭味,就应该要当心,及时给孩子调理饮食。
信号二:食欲变差,饭量变小
在积食初期,孩子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吃饭,这是因为肠胃功能差,消化能力变弱,所以胃里装不下太多的食物,可以说饱得快,但其实他们并没有吃饱;积食后期因为肠胃里滞留食物越来越多,能够给新进食物的位置不多,就算孩子饿了吃东西,吃完也会觉得腹胀或肚子痛,反反复复,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原本很喜欢的食物也只能吃上很少一点,与以往的饭量差得较远,就应该警惕积食。
信号三:舌苔变厚,眼皮肿胀
中医认为舌苔是胃气向上熏蒸,反映在舌面的表现,能够最直接的反应脾胃是否健康。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比较薄,且是白色,因为胃气向上的量合适,也代表脾胃健康。但如果脾胃出现异常,比如积食,胃气向上熏蒸会携带胃里多余的食气进而在舌面沉淀,也就会出现舌苔逐渐变厚且腐腻发黄的现象。
如果孩子舌苔中间和靠后的位置白且厚,逐渐有变黄的趋势,要么就是脾胃已经出现异常,要么就是马上会出情况。
另外,如果是因为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而导致积食的宝宝,常可表现为面色发青,尤其是鼻梁两侧。如果孩子原本红润的脸色突然变化,鼻梁出现青筋,眼皮肿胀等情况,也有可能是积食的信号。
信号四:手脚冒汗,脸颊发红
中医认为人的面部与身体四肢、内脏一一对应,左侧主升,右侧主降,如果肺胃不降(肺和胃出现异常),那么右半边的脸上就会表现出异常,比如孩子脸颊出现发红,且他们不停地用手去摸和抓。
积食的时候,肠胃里的食物积滞化热,就会让孩子手脚冒汗,腹部发烫,另外还会有脸上出现一块一块的发红现象,或嘴唇也很红,摸上去脸上温度如果不高,排除发烧的可能性,同样也有可能是出现积食的情况。
信号五:睡眠不安,精神烦躁
积食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如腹痛、上火等,会让孩子们很难睡着,睡觉时喜欢翻来滚去,或者喜欢趴着睡、夜间磨牙、流口水、说梦话,年龄更小一些的宝宝还会哭闹、惊醒。
治疗宝宝积食只需三招
第一招: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和分量
积食首先是因为过度喂养所导致,说明给宝宝准备的饭菜超出了他们肠胃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首先就要适当减少每日给宝宝的饭量,给肠胃“减负”,正常情况下,小宝宝就算在那么一两顿里面饿一点,也不会影响到正常发育,只要保证水分的摄入就行。
另外,加强肠胃消化功能与调整饮食同样重要,而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具有健脾益胃功效的食物,例如茯苓、山药、小米等,可以每种都给宝宝尝试一下,看他们最能接受哪一种,互相搭配做成食物,给孩子吃上几天,就能够看到显著的成效。
第二招:给宝宝按摩
积食可能是由于宝宝肠胃消化功能较弱所导致,因此妈妈可以适当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在给肠胃辅助消化,也能够改善及时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让宝宝趴着,然后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他们脊柱两侧,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捏3~5次;或用手掌按摩胸口与肚脐之间的位置2~3次;用拇指按摩宝宝脚心的涌泉穴几分钟也可以。
第三招:增加宝宝的活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掉宝宝体内的能量,而身体如果需要补充能量就需要肠胃努力消化,因此宝妈可以在吃完饭后带孩子出门活动活动,促进他们体内新陈代谢和肠胃蠕动,来帮助改善积食情况。
当然,上述方法仅适合积食情况不算特别严重的宝宝,如果积食已经导致发烧和咳嗽等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消食化积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