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次的搂抱、摔打才能练就不俗的摔跤技艺。
初秋时节的济南,在经十一路的心武国术馆内,几名年轻人正在这里挥汗如雨地训练。天蓝色的场地上,小伙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摔倒、起身、再摔倒,汗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睛,也浸透了身上厚厚的褡裢衣。累了,小伙子们就双手扶着膝盖咧着嘴喘两口粗气,然后擦一擦脸上的汗水,继续训练。一周五天,每天三个小时,他们已经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国术馆的一角,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词写在白板上,这也代表了选手们的心声。
年逾八旬的马连年先生为即将出征全运会的弟子们教授摔跤技法。
这几名年轻人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有的是武术教练、企业职工,还有的是个体营业者,他们正在练习的则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体育运动“中国式摔跤”。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9月在陕西开幕,本届全运会重新将中国式摔跤纳入了群众类竞赛项目中,这也是时隔28年,中国式摔跤重回全运会竞赛项目。也正是这个契机,将济南热爱此项运动的几名年轻人聚在了一起,他们将代表山东、代表济南参加本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四个级别的竞技。
马鞍山树林中的这块跤场已有几十年历史,现在中国式摔跤在这里继续延续。
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望。
为避免选手们受伤,训练中教练员一直在旁保护。
这几名年轻人的教练也是个年轻人,他叫陈映男,今年36岁,本职工作从事通信行业,自幼师从舅舅、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跤术”传承人马连年先生练习中国式摔跤。马连年先生是一位曾代表济南征战过全国锦标赛的摔跤好手。据陈映男介绍,泉城济南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跤城”的称号,曾与北京、天津、保定并称为四大“跤城”。据记载,1915年,济南曾创办“山东武术传习所”,开设武术及摔跤两科。“传习所”对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在济南培训出许多著名跤手,奠定了跤城济南人才传承基础。据马连年先生介绍,其祖父马子英便是当时“山东武术传习所”的首席武术教官,精于摔跤;父亲马清宗接续祖艺,在“全国第一届民族形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运动大会”上力搏群雄获得全国中量级摔跤冠军。此后,济南民间摔跤之风日盛,20世纪60年代,济南众多的学校、工厂均开展摔跤运动,还定期举行比赛,场面空前,济南跤手在多届全运会上也有不俗战绩。1962年下半年,因国家面临自然灾害,各级摔跤专业队相继减少。1993年,在第七届全运会结束后,中国式摔跤最终被移出了全运会竞赛项目,济南跤手也离开了全国最高舞台……
在训练间隙,教练陈映男通过播放视频指出选手们的不足。
泉城“跤儿”期待将中国式摔跤发扬光大。
“推滑车、抖皮条”等传统练功技法是练习摔跤的基本功。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式摔跤运动不再如昔日一般红火,但在济南却仍然活跃着一批热爱这项传统运动的习武之人,其中就以马连年先生沿袭的“马氏跤术”为代表,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散布在民间。此次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的四名济南选手便都来自“马氏跤术”门下。如今,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临近,这些小伙子们加大了训练量,在国术馆内、在马鞍山树林中黄土垫成的跤场上,使用“抖皮条、拉滑车、掷沙袋”等传承了百余年的传统摔跤练功法一遍遍地磨砺身体、增强毅力,期待着在本届全运会上为齐鲁大地、为泉城人民争得荣誉,也期待着将这一根植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济南日报 记者:崔健 王蓓贝)